關羽為什麼沒有神化?[摘要]關羽受到的稱号全銜共二十六個字:“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帝君”,比曆史上的任何帝皇都多為什麼後人對他的崇拜這樣熱狂?誰也說不清楚,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關羽為什麼沒有神化?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摘要]關羽受到的稱号全銜共二十六個字:“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帝君”,比曆史上的任何帝皇都多。為什麼後人對他的崇拜這樣熱狂?誰也說不清楚。
本文摘自《三國談心錄》,金性堯 著,北京出版社,2015年9月
關壯缪
關羽之谥
關羽驕矜剛烈,因此而自大輕敵,嘗到敗績,死後谥曰“壯缪”。根據谥法:“武而不遂、死于原野曰壯;名與實乖曰缪。”可謂名副其實,後世把關羽神化,并認為“缪”與“穆”通,是一種關谥,這完全是曲解。
蜀漢臣子之谥,劉備時隻有法正一人,谥翼侯。劉禅時,諸葛亮、蔣琬、費祎皆有谥。關羽則追谥“壯缪”,缪非美谥,因而引起後人紛紛議論,有的感到奇怪,蜀漢何以給他這個谥法?有的以為缪與穆通,穆為美谥。這是因為後人已把關羽偶像化了,已被尊為關帝關聖了,覺得這樣的谥法不應用在關羽身上,也有些抱不平的意思。
孫承澤《春明夢餘錄》卷二十二雲:“公于後主景耀三年追谥壯缪侯。宋徽宗崇甯元年,追封忠直公。大觀二年,加封武安王。宣和二年,又封義勇武安王。高宗建炎二年,加封壯缪武安王。淳熙十四年,加封為英濟王。敕曰:‘生立大節,與天地而并傳,殁為明神,并古今而不朽。可特封壯缪義勇武安王。’本朝萬曆四十二年秋,奉旨晉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大帝真君。”
這裡可以看出,對關羽封号的升格,始于北宋末期,但壯缪之谥仍未更改,徽宗雖崇道教,但尚未将關羽染上道教色彩,至萬曆時則成為道教人物。但在南朝時,關羽又已成為佛教的伽藍神,所以有些關羽塑像,就很像伽藍神。其實如真的出于尊敬,則以伏魔大帝、天尊、伽藍神等封雲長,恰巧倒是亵渎,如孔子所謂怪力亂神。雲長的生平大節,恐還是始終忠于故主的國士之風。
清人用兵,頗得力于《三國演義》,尤崇拜關羽,玉泉顯靈之說,明清士大夫亦所樂道。王氏《東華錄》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上谕雲:“關帝當時力扶炎漢,志節凜然,乃史臣所谥,并非佳名,陳壽又于蜀漢有嫌,所撰《三國志》,多有私見,遂亦不為論定,豈得為公?從前世祖章皇帝曾經降旨,封為忠義神武大帝,以褒揚盛烈。朕複于乾隆三十二年降旨加靈佑二字,用示尊崇。夫以神之義烈忠誠,海内鹹知敬禮,而正史猶存舊谥,陰寓譏評,非所以傳信萬世。今當鈔錄《四庫全書》,不可相沿舊習,所有志中關帝之谥,應改為忠義。第本傳相沿日久,民間所行必廣,自屬難于更易,着交武英殿将此旨刊載卷末,用垂久遠。其官版及内府陳設書籍,,并着改刊此旨,一體增入。欽此。”
易代改谥,本亦尋常,有的由美谥改為醜谥(如秦桧),但已著錄在正史上的原谥,怎麼能夠擅改?這其實是乾隆君臣的無知妄作,如同暴發戶的增飾古玩。其次,将前代一個武臣稱之為“大帝”,這主意如果出于普通文士而又在文綱森嚴之際,豈不又會大禍臨門?關羽身後,也不知何以有此運氣,竟成儒釋道三門争附之紅神,難怪舞台上要用紅生來飾演了。
關羽為人,剛愎傲慢,陸遜就對呂蒙說:“羽矜其驕氣,陵轹于人。始有大功,意驕志逸,耽務北進,未嫌于我。有相聞病,必益無備。今出其不意,自可擒制。”這時正值呂蒙患病,便由陸遜緻書于羽,以激關羽抗曹,書中盛稱羽之武業,自己卻極為謙卑,末雲:“仆書生疏遲,忝所不堪,喜鄰威德,樂自傾盡,雖未合策,猶可懷也。倘明注仰,有以察之。”(《三國志·吳志·陸遜傳》)這時陸遜尚未著名,羽覽書後,就無所疑忌。盧弼《三國志集解》曰:“句句是推獎以驕之,卑屈以玩之。”又曰:“呂蒙、陸遜皆以術谲羽,而驕矜之武夫,遂堕其術中矣。惜哉!”于是中計被殺(擒關羽者為潘璋部下司馬馬忠)。
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九,曾嚴詞責備關羽:“吳蜀之好不終,關羽以死,荊州以失,曹操以乘二國之離,無忌而急于篡,關羽安能逃其責哉?”又曰:“關羽,可用之材也,失其可用而卒至于敗亡,昭烈之驕之也,私之也,非将将之道也。”所謂“私之也”,即指舊時“同起之恩私”。
關羽輕敵敗績的經曆及其性行的驕矜剛烈,蜀中諸臣自然知道,《三國志》也稱為虎臣、國士。谥法:武而不遂、死于原野曰壯,名與實乖曰缪,所以谥為壯缪,還是恰當的。穆是美谥,而缪非美谥。古籍中的缪字也通穆,谥法則不可通。如果用宋以來對待關羽的那種着魔似的态度而評其谥,那當然是委屈了。
關羽的神化之路
關羽沒有寫過什麼文字,明末清初的大學者錢謙益卻編出《漢壽亭侯關公全集》,冒辟疆與董小宛走避兵禍時,也屢求關羽護佑。随着曆史的演變、政治意識形态的介入,關羽搖身一變,神力無邊。
中國曆史上有一個十分奇特的人物:他對曆史并沒有什麼貢獻,也沒有留下什麼詩文,但他受到後人的崇拜,卻是任何人都無法比拟的。他受到的稱号全銜共二十六個字:“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帝君”,比曆史上的任何帝皇都多,隻有入關前的清太祖努爾哈赤才比他多一個字。為什麼後人對他的崇拜這樣熱狂?誰也說不清楚。這人就是關羽。
四海之内,佛寺之外,供奉曆代文臣武将的祠廟,最多的莫過于關廟。後世常以關嶽并稱,關隻效忠一姓,嶽則抗禦異族;關作戰陣亡,亦因其驕傲剛愎之故,嶽則含冤而死。嶽之事迹固高出于關,而嶽廟卻不如關廟之多。以蜀漢而論,諸葛亮的功績遠勝于關羽,而丞相祠堂更不如關帝廟之多。徐渭《蜀漢關侯祠記》有雲:關侯之神與孔子之道并行于天下,然祀孔子者止郡縣而已,關廟則上自都城,下至墟落,雖煙火數家,亦靡不醵金構祠,婦女兒童,亦踴躍趨拜。
杜甫《奉寄章十侍禦》有“湘西不得歸關羽”句,猶直呼其名,宋人注雲“此人所諱者”,可見唐人對關羽并不尊敬,李白到過關羽軍威所播的荊襄等地區,就沒有詠關羽的詩。劉禹錫有《漢壽城春望》七律,題下注雲“古荊州刺史治亭,其下有子胥廟兼楚王故墳”,也沒有涉及關羽。
關羽以勇武著稱,但後人常将關張并提,如李商隐《籌筆驿》的“關張無命欲何如”,崔道融《過隆中》的“可憐蜀國關張後”。郎士元《關羽祠送荊員外還荊州》,也是直呼其名,詩雲:“将軍禀天姿,義勇冠今昔。走馬百戰場,一劍萬人敵。”稱為将軍,倒是最符合關羽原來身份。郎詩當作于郢州(今湖北鐘祥),也說明德宗時湖北已有關祠。周瑜曾密疏孫權曰:“劉備以枭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将。”這是同時代人的關、張并稱。
關羽的神化,當是始于宋代,王世貞《龍子求畫關将軍四事圖》雲:“宋政和中,解州解池鹽至期而敗,課辍不登,帝召虛靜張真人詢之,曰:‘此蚩尤神暴也。’帝曰:‘誰能勝之?’曰:‘臣以委直日關帥可也。’已而池平若鏡,鹽複課矣,乃拜崇甯真君。”
在這之前,對關羽自必已有種種神怪的傳說,否則,張真人為什麼會想到“關帥”?徽宗又是虔誠的道教徒,于是而有“崇甯真君”之号,道教符箓便稱為馘魔上将。到了元代,又封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關漢卿本人恰巧也姓關,他的《關大王獨赴單刀會》的雜劇,對當時處于元人鐵蹄下的漢族人民自必激起浩蕩的波瀾,而《三國演義》的原始作者羅貫中也是生活在元代。戲劇小說的傳布,固然能夠深入民間,道教勢力的推動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換言之,關羽是道教人物而非佛教或儒家人物,《三國演義》便是富于道教色彩,《水浒傳》也是如此,王世貞所謂“迹故主于一錐莫立之地”,尤易為喪亂之際的人民所推心。
舊時演關戲,報名時因避諱而自稱關某,甚至有自稱關公的,就像草台班演包拯戲自稱“臣包老爺見駕”一樣。演《走麥城》時,劇場還用大銅爐燒檀香、焚紙馬,電燈套上綠紙,使場子陰森森的,空氣神秘緊張,仿佛喪家在開吊。清代一度禁演關戲,最荒唐的是,乾隆時竟将關羽的原谥“壯缪”,在殿版《三國志》中改為忠義侯。“缪”通“穆”,武功不成曰穆(嶽飛谥武穆,原意也是為此),原非美谥。易代改谥,原無不可,但怎麼可以将書中的原谥妄改呢?
清人在關外的祖先,因熟讀《三國演義》而得用兵之妙,故對關羽尤為崇拜,可是《說嶽傳》卻在禁毀之列,因為清人原為女真系統,在關外時一度自稱“後金”,嶽飛力主抗金,因而犯忌。
關羽愛讀《左傳》,卻不喜士大夫,而士大夫卻競相谀頌誇飾,例如他的生年,正史上未載,至今尚不知道他被襲殺時是幾歲,但袁中道《珂雪齋集》卷六,有題為《五月十三日玉泉道中此日為關公誕日》的詩,居然連他的生日也知道了。錢謙益還編刻過《漢壽亭侯關公全集》,關羽何曾寫過什麼文字?據錢氏說,因“辛醜盜役之來,突遭焚如,賴關公之靈佑,得以不死”,于是覺得“辛醜八十以還之年,皆非大帝所賜乎,此不肖發願厘正大帝集,以仰答神庥者所以不容一日緩”。(《緻周亮工書》)牧齋原不失為通儒,這件事似欲與三家村學究、玄妙觀老道争勝,實在令人駭怪。冒辟疆在與董小宛避兵禍時,也屢求關羽護佑,皆見關帝的魔力足以惑通儒名士。
錢、冒皆曾得一代紅顔,使我想起關羽也有一件奪豔疑案:《三國志·關羽傳》的裴注中,記曹操與劉備圍呂布于下邳時,“關羽啟公(指曹操),布使(者)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于公,公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不自安”是否妒忌拈酸之意?)
這段注文寫得很含糊,好像關羽要乞娶的是呂布之妻,胡應麟《莊嶽委談》即有此誤會。實則為秦宜祿之妻杜氏,《魏志》有生沛穆王曹林的杜夫人,或即其人。
此事頗出後人意外,似乎英雄必愛美人,因而有關羽好色之說。近讀晉常璩《華陽國志·劉先主志》,中有雲:“初,羽随先主從公圍呂布于濮陽。時秦宜祿為布求救于張楊(字稚叔,河内太守),羽啟公:‘妻無子,下城,乞納宜祿妻。’公許之。”意思是明白了,關羽欲納娶的是秦宜祿之妻,但“妻無子”三字卻很費解,如按照字面理解:關羽因為自己之妻未生兒子,所以想納杜氏生子。
但關羽傳中明明記載有兩個兒子,一為關平,和關羽同時被孫吳所殺,一為關興,關羽死後襲爵,深為諸葛亮器重,怎麼說是“妻無子”呢?也不可能理解為圍呂布時關妻尚未生子。趙一清曾說:“此裴世期(松之)所謂底下(低下)之書,何足據乎?孟德自取其妻,乃欲以之誣污賢者哉?”(引自盧弼《三國志集解》)這推測也有道理,再就關羽平生和性格觀察,也不大符合。
關羽是武臣,其時又當天下大亂,他要納異色,事亦尋常,隻是本來不是他幹的事,卻不能算在他名上。
《呂布傳》引《英雄記》雲:“布被擒時,對曹操說:‘布待諸将厚也,諸将臨急皆叛布耳。’太祖曰:‘卿背妻,愛諸将婦,何以為厚?’布默然。”所以呂布妻深怨呂布,曾有“妾昔在長安,已為将軍所棄”之語。呂布好色,原在意料之中,關羽奪豔,或尚屬疑案。
《三國談心錄》,金性堯 著,北京出版社,2015年9月
《三國談心錄》圖書簡介
本書對三國前後一些著名的人物和事件進行了點評,包括“曹操心事”“三國風雲”“絕代美女”三大部分。作者史力深厚,根植于“論從史出”的傳統,所談又多是人們耳熟能詳的題目,于細微處着墨,卻總能涉筆成趣,評品古今得失。
(本文為騰訊文化簽約的合作方内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