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容,不必顔色美麗也……盥渙塵穢,服飾鮮潔,沐浴以時,身不垢辱,是謂婦容
——東漢班昭在《女誡》
人之衣,不貴精而貴潔,不貴麗而貴雅,不貴與家相稱,而貴與貌相宜。
——李漁《閑情偶寄》
《女戒》和《閑情偶寄》要表達同一個見解:人雖然靠衣裝,但不是華麗、精美的服裝,而是幹淨、雅緻的服裝。所以說不論男女,想要變美,幹淨整潔永遠是第一位的。
夭桃女子戈小娥
《元史》記載:順帝的妃子戈小娥,白裡透紅,沾水更如桃花含露。戈小娥就是後世常說的桃花神,據說戈小娥本來天生麗質,又常以香水潔面沐浴,實力演繹什麼叫做“白嫩肌膚,三分靠天,七分靠養”。洗護養膚便是變美的關鍵,潔面用品自然也不能馬虎。
淘米水洗臉
面垢,火覃(tán)潘請靧(huì)。
——《禮記·内則》
《禮記·内則》記載,溫熱的淘米水,可以清潔臉部肌膚。淘米水中含有生物堿,确實可以分離油垢,加上其中含有澱粉和維生素,洗完後,臉上的風幹的澱粉有類似散粉增白的功效,這應是最早的,也是最簡單的一種清潔養膚用品。
胰子
老百姓最常用的一種洗臉用品是用植物皂莢、豬胰子和天然堿搗成塊制作而成,民間稱之為“胰子”,也就是肥皂的前身。
再之後,随着科技的發展與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洗臉用品的制作也是越來越講究。
澡豆
面脂手膏,衣香澡豆,士人貴勝,皆是所要。
——孫思邈《千金翼方》
澡豆是用豆粉加入香料和中藥粉搓成的小丸子。在化妝前用澡豆洗臉乃至洗身,可以洗滌污垢,保健肌膚,甚至可以因配藥的不同,使之具備治療雀斑等功能。
澡豆在南朝時還隻限皇家使用,是比較高貴的物品。
王敦初尚主,如廁,見漆箱盛幹棗,本以塞鼻,王謂廁上亦下果,食遂至盡。既還,婢擎金澡盤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倒著水中而飲之,謂是幹飯。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
——劉義慶《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中記載王敦的一個小故事:“王敦剛和公主結婚,去廁所的時候看見漆箱裡放着幹棗,原本是用來堵鼻子的,王敦以為廁所裡也要放置果品,就把棗子吃光了。他回到屋裡,侍女端出了裝水的金澡盤和裝澡豆的琉璃碗,他就把澡豆都倒入水裡喝了,以為是幹糧。侍女們都捂着嘴笑話他。”王敦雖是名門大族,尚且不知澡豆,可見其物之罕。
但到了唐代,澡豆已成為貴族必備的美容化妝品,在唐代的很多醫藥典籍中都可看到其制作配方。
澡豆配方
唐代孫思邈撰《備急千金要方 》中就有多種多款“澡豆方”的配制藥方,配方裡“肥皂莢”和“豬胰”幾乎是必不可少的兩種配料。
肥皂莢,十月采莢煮熟,搗爛和白面及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膩潤,勝于皂莢也。
——李時珍《本草綱目·木部》
皂莢(也稱皂角),也具有清潔去垢功能,但肥皂莢則更勝一籌。
生兩腎中間,似脂非脂,似肉非肉,乃人物之命門,三焦發原處也。
——李時珍《本草綱目·獸部》
這裡說的“似脂非脂,似肉肥肉”的部位就是豬胰,又名豬月臣,呈橢圓狀,黃白色,富潤滑汁液,可治皴裂,故此,除了洗面用品,在面藥(護膚霜)、手藥(護手霜)中也均少不了這一味。
去污留香
在澡豆中,也包含很多芳香類的中藥,如檀香、丁麝香等,其具有濃烈的香氣,除了能滌垢去污避穢,還能在肌膚上留下持久的清香,并且能滋潤營養皮膚以達到護膚的功效。
如今,科技的不斷進步,早就研發出了比澡豆更精緻,更符合現代審美,更适合當代人洗護養膚的精油皂了。
那我們下期來重點講講皂的發展。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