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流傳很廣的一句話——青春才幾年,疫情就三年。
但在我看來,最難的是這幾界的家長們:花幾百萬買的學區房,隻能在家上網課,雖然現在恢複正常上課了,但還得時刻提心挑擔生怕一個通知下來又得把“神獸們”領回家...
這還不算完,更大的“挑戰”來了。
最近,入學季來臨了,報名即将啟動,再加上今年又趕上全面清理“公參民”,家長們又要開始研究政策、研究學校,血拼哥光是看看,就已經...頭疼了。
從上周開始,市區“公參民”學校的改革方案陸續落地了,和大家念叨念叨截止目前的結果。
No.1
很多家長還很懵逼,覺得消息來的太突然,那我們先給大家回顧下這次大變革的政策背景。
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了一個《關于規範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的通知》。
通知中要求,“公參民”學校(即公辦學校參與舉辦民辦義務教育)的,應盡快理順機制,要麼轉成“純公辦”,要麼保持“純民辦”、不能繼續使用公辦品牌、編制師資等資源。
“公參民”、“民轉公”的兩種情形可以概括為:
民辦校想繼續辦學的,需具備獨立法人資格、校園校舍及設備、專任教師隊伍、财會核算、招生、畢業證發放條件,即教師獨立、财務獨立、招生獨立、辦學獨立、教學獨立、行政獨立的“六獨立”原則。
簡單概括就是——公辦、民辦要徹底劃清界限。
按照《通知》,全國“民轉公”給到的整體期限是2年左右(差不多到2023年秋),文件中還提到了“因地制宜、“審慎推進”、“實現平穩過渡”等字樣。
說白了,這屬于行政命令,各地都要不折不扣的執行。
No.2
落地到天津,紅橋區、河東區已率先完成,采取的是停招 改公辦的模式。
(詳情請戳:天津“民轉公”打響第一槍!市區這幾所已确定,下一個是誰?)
東麗區的耀華濱海,采取的是民轉公後繼續招生的模式。該所學校,原先是由耀華中學與濱海投資合建的民辦校,民轉公後更名為“二耀華”,劃進和平,成為和平區的中學。
相較于上面提到的幾所學校,其實大家更關注的是和平、河西、南開。
和平就不用說了,家長們擠破頭都想把孩子往裡送。
河西區的小學、初中資源都屬于高配置,重點公立校、民辦校并重,金字招牌很多,優質學校的數量和含金量僅次于和平。
在和平區實行提前3年買房才能入學的新政以及房價飛漲後,很多家長把目前轉向了河西區。
就在昨天上午,河西區“民轉公”的消息在網上流傳開來——自立、培傑、新華聖功、實驗求是、彙德這5所學校今年開始将采用停招 維持民辦學籍但不再收費的模式。
要知道,自立、培傑、新華聖功、實驗求是分别依托四中、四十二中、新華、實驗、這4所河西重點公辦校創立,是衆多家長填報志願時的首選,原因無他——成績好。
從網上流傳的一份河西區2021屆初三一模成績來看,5所民辦校穩居TOP 5。
這5所學校之前都是面向全區招生,現在網傳版本是新華聖功劃入河西一片,實驗求是劃入河西二片,自立、培傑、彙德劃入河西三片。(最終版還是等官宣吧...我牆裂的求生欲)
No.3
既然已經流傳出來了,家長們要做好心理準備,八九不離十了,隻能該适應的适應。
其實,血拼哥覺得這件事可以換個角度去看待。
首先,今年河西“小升初”在填報志願上,其實更簡單了,不用再去糾結一志願是報民辦還是公立了。
其次,這5所學校未來不管是轉公還是停辦,對于幾所重點公立初中其實是個好消息。原因有三點:
①停辦的話,民辦校的師資會回到對應的公辦學校,可以提升公辦校的教學質量,拉升排名;
②直接轉成公立校的話,現成的校舍、一樣的師資,還是原來的配方,其實和之前的私立差别不大;
③招生權被“母校”收回的話,可以擴大母校的招生規模,提升搖号中簽率。
最後,對于該買房的家長們或許要重新調整選片思路了。
目前,河西公立校劃分為三個學片。
一片:整體小學生源比較好,8個公辦小學中就有台灣路、閩侯路、上海道3個市重點小學,還有湘江道一所區重點;對應的4所初中,新華中學是“市五所”之一,海河中學是區屬市重點。“小升初”進入重點中學的概率相對高一些。
志願填報上,第一梯隊肯定是新華中學,名氣大、成績好;海河中學也是不少求穩的家長的首先,招生人數比新華多,硬件配套齊全,校舍新,兩個校區的地理位置都很優越,交通便利。
如果再加上一所新華聖功,将選擇的餘地将會更大,提高了片區内公立的上限。
第二梯隊的田家炳中學,據了解這兩年外省回津的生源很多,拉高了生源的上下限,加上集團化辦學,校長管理也比較嚴格,大有逆襲之勢;卓群常年霸占一片收底校的名頭,但放眼河西區三個片區,它不是最差的...
整體來說,1片4所初中的成績差距在三個學區片中是最小的,下限比較高。
二片:對應的6所公立初中成績差距也不小,所以在志願的填報上相較一片會更糾結。
作為“市五所”之一的實驗中學,是二片的領頭羊,但是每年招生人數很少,錄取比例很低;如果實驗求是轉公,師資不變的話,那無疑是多了一所牛校。
其次是四十一中學,雖然是區屬市重點,但這兩年因受搖号影響較大,成績不理想。
濱湖中學和環湖中學這兩所中學距離隻有700米左右,水平相當。
如果四十一中和“兩湖”相比的話,從地理位置上看,四十一中的地理位置和硬件遠超“兩湖”,但是“兩湖”的成績略高于四十一。
梧桐中學稍次之,地處梅江闆塊,地段比較好,但成績一般。
梅江中學是河西墊底校,家長們都不願意被“搖”進這所學校。
三片:初中有四中、四十二中等市重點,也有微山路、楓林路墊底校,最好的和最差的之間,差距較大。
第一梯隊非四中和四十二中莫屬。四中,管理嚴格,交通便利,校舍和操場較好;四十二中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門口就是地鐵1号線南樓站。
如果再加上自立、培傑、彙德這三所學校,“小升初”搖進重點公立的概率将大大提升,甚至與一片不相伯仲。
第二新華中學,地處新梅江,硬件無可挑剔,全運村小學可以直升二新華。
中等梯隊的就是雙水道中學和楓林路中學,從距離上來說适合小海地附近的孩子報名。
北師大附中(13中)和微山路中學是三片的墊底校,很少有家長會選擇這兩所學校。
No.4
回顧天津這幾年出台的教育政策,從公辦搖号入學,到公民同搖,到打擊培訓機構,再到三年學籍政策和民轉公,不斷颠覆大家對于原有學區的認知。
這些政策出台的目的,就是要“削峰填谷”,平衡生源,促進相對公平,實現教育均衡化。
此次“民轉公”之後,學校又将面臨一輪全新的洗牌。
但可以确定的是,以後想要好成績,單靠公辦校的管理越來越難了,靠的還是自身的努力和家庭的教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