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禁止抄襲,違者必究!
就在前不久,我國在生物科技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地在實驗室中以二氧化碳和氫氣為原料合成了人工澱粉,引起了全球科技界的轟動。
需要知道的是,澱粉可是糧食的主要成分,一旦能夠實現大規模合成人工澱粉,那麼或許就将因此解決全球人類的糧食供應問題。
當然,目前人工合成澱粉還處于實驗室階段,成本也十分之高,距離規模量産、商業化還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
不過合成澱粉的意義依然十分重大,有專家表示,未來這項技術很可能拿下中國在生物科技領域的第一枚諾貝爾獎。
本以為合成澱粉技術就已經很厲害了,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就在近日,我國生物科技又迎來了一個重大突破,竟然可以把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質!
把汽車尾氣變成蛋白質?根據中國農業信息網在10月31日發布的最新消息顯示,繼二氧化碳合成澱粉之後,我國在生物科技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可将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質。
需要知道的是,這件事目前在全球還沒有先例,我國是全球首次完成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質的國家。并且更重要的是,我們已經實現了萬噸級别的工業産能,具備大規模量産化、商業化的可行性。
這是什麼概念呢?首先我們要知道,一氧化碳可談不上是什麼有益氣體,最為常見的就是汽車尾氣。而根據相關環境監測報告顯示,汽車尾氣排放量已經占據了大氣污染源的85%左右。
此外,隻要是碳燃燒不完全就會産生一氧化碳,除去前面提到的汽車尾氣之外,煉鋼、煉鐵、煉油、煉焦等一系列工業行為都會産生大量一氧化碳。
因此,如果能夠将一氧化碳轉變為蛋白質,那可不僅僅是“變廢為寶”,而是可以為全球環境保護打開新的篇章。
另外從實際應用來說,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質也還有一個極為現實的意義,那就是可以解決我國長期以來對美國大豆蛋白的依賴。
合成蛋白質人可以吃嗎?相信絕大多數國人在聽到這個消息時,第一反應就是這東西到底能不能吃?
首先,技術肯定是真的,吃肯定也是能吃的,畢竟相關部門已經憑借此技術實現了萬噸級别的産能。
但是合成蛋白質卻不一定是給人吃,和合成澱粉一樣,他們最大的供貨對象應該是動物群體。
合成蛋白質合成澱粉一樣,為什麼不供給人吃?其實原因很簡單,雖然澱粉是糧食的主要成分,但是農業作物糧食可不僅僅是含有澱粉,它還含有大量人類所需的微量元素、蛋白質等等。
因此,不論是上次的人工合成澱粉,還是這次的合成蛋白質,都不能成為人類的主要食物,但是它卻可以搭配其他作物作為養殖業的糧食替代品。
總結其實近些年來關于合成食物的突破有很多,除去合成澱粉、合成蛋白質之外,還有合成肉。但是真正能夠實現大規模替代的合成産品,目前還沒有一個。
所以簡單來說,空氣變饅頭,汽車尾氣變大豆,依然是一個“科學狂想”,或許在科學家的努力之下,未來有一天能夠真正實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