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11日電(記者 上官雲)海天霞、天水碧、麹塵、松花……你是否會想到,這些“聽上去就很美”的名字與中國傳統色頗有淵源?
最近,一本《中國傳統色:故宮裡的色彩美學》火了。它聚焦曆史悠久的中國傳統色,截至目前,在豆瓣上收獲8.9分的評分。而在該書作者看來,那些古老的中國傳統色,包含着千百年來的東方審美和古老智慧。
蘊含古老智慧的色彩美學
《中國傳統色:故宮裡的色彩美學》的作者有兩位:郭浩和李健明。
《中國傳統色:故宮裡的色彩美學》。出版方供圖
在數年時間裡,他們一起考據384種中國傳統色名,根據24節氣72物候,從衆多故宮文物中選取了應時應節的96件,從文物上找尋可以參照的傳統色。
“中國古代并不存在一部對應顔色色值的實證色譜,我們可以查詢的隻有顔色的文字描述。”郭浩說,他和李健明的合著關系,就是從文字向顔色去求證、還原的合作關系。
簡單來說,就是郭浩整理、探究古籍資料,在文字上為傳統色建立了譜系;李健明則要一起考據,從視覺上為傳統色建立譜系。
郭浩進一步解釋,書中選取了96件文物,是為了印證我們的色譜在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上有實際留存的痕迹,以物表色,而不是意味着文物顔色本身帶着傳統色的所有色名。
何謂“中國傳統色”?
提到“中國傳統色”,在郭浩眼中,其實是在說色的名稱,或者顔色詞。這些顔色詞,構建了我們語言和意識中的色彩世界。
“中國傳統色紮根于漢字的獨特語言,其中既有東方審美的意境,也有古老智慧的沉澱,從描述具體對象的古典語彙,到表達文學想象的詩性色彩,都是它的獨特魅力。”郭浩說。
他解釋,中國傳統色有兩個大的自然系統相對應,一個是五行,一個是四季。青、赤、白、黑、黃,五正色對應的是東、南、西、北、中和春、夏、秋、冬。
而作為語言組成部分的顔色詞并非憑空而來。“古人描繪顔色的詞語,我總結下來,一個是具象,一個是意象。前者如天缥、松花、蔥青等,後者如滄浪、青青、暮山紫等。”郭浩說。
圖片來源:《中國傳統色:故宮裡的色彩美學》截圖。
古代禮儀制度中的服色
在中國古代,也有比較完整的服色制度。
結合《周禮》、《儀禮》、《禮記》等古籍記載,郭浩以周代為例講到,“因為敬畏天地,玄纁就成為第一重要的禮服顔色,上玄下纁的衣裳色彩搭配是周代服色制度的頂層設計。”
“對男性而言,自天子往下,諸侯、大夫、士在祭祀和婚禮時都是上衣為玄色、下裳為纁色,身份區别在于衣裳的章紋不同、有資格出席的祭祀等級不同。”他解釋。
女性服色較為複雜。郭浩提到,王後祭祀蠶神,穿鞠衣,黃色,這個黃色象征桑葉初生,随之就衍生出一個傳統色名:麴塵。
“王後在六種不同禮儀的場合,換穿六種不同顔色的禮服,顔色對于秩序是十分重要的。”他說。
傳統色的時代魅力
郭浩注意到,有些影視劇對朝代的代表色理解有一些偏差,提到秦代就是“一片黑”,出于電影的美學可以理解,但作為色彩的曆史,就是錯誤的了。
“古人的顔色世界很豐富,絕不是五正色、五間色所能涵蓋的。”他說。
2018年,《延禧攻略》熱播,劇中人物的服飾曾引發了一波讨論,其中就包括有關衣服配色的話題:那些服飾的顔色是中國傳統色還是莫蘭迪色。
《延禧攻略》劇照
郭浩說,《延禧攻略》以清代乾隆朝為背景,那麼根據乾隆十九年(1754 年)至乾隆四十年(1775 年)織染局染作檔案統計,染物色中藍色系有魚白、玉色、月白、深藍、寶藍、石青、紅青、元青等等。
另外,其中黃色系、綠色系和紅色系也各有多種顔色分類。他認為,如此看來,這份乾隆朝的色譜之高級,并不遜于劇裡的戲說。(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