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沈彬
上海一位律師因“砍價免費拿”未成功,起訴了拼多多的運營方。今年3月,上海律師劉宇航參加了拼多多“砍價免費拿”活動,他認為,即便自己邀請了多位好友幫忙砍價,但始終差0.9%才能“免費拿”。他認定拼多多涉嫌隐瞞規則,便向法院提起了“網絡侵權責任糾紛”的訴訟,要求拼多多公開砍價活動的設計規則,公布活動中送出手機的發送信息。
砍價算法規則能不能公開?
對此,拼多多公司法務部做出回應:“砍價免費拿”活動共有1200餘款商品參與,已免費送出709萬餘件。對于消費者反映的“始終差0.9%”,是因為部分“免費砍”的商品金額較大,拉少量用戶砍掉的金額不足以讓百分比變化,所以消費者誤以為砍價沒有變化。
也有消費者現身說法,認為該活動“挺劃算的”,還曾通過“幫砍免費拿”得到了小音箱等各種商品。從中可以看出,這個活動本身不是“西西弗斯運石”,企業平台拿出了真金白銀來激勵消費者。
本案的關鍵是,法院最終如何定性“砍價免費拿”是遊戲,還是買賣?
如果砍價活動是商業平台組織的遊戲,那麼就不存在需要向公衆披露遊戲算法的義務。因為買賣合同是要約束雙方當事人的,不能暗箱操作,如果合同内容不明确、不公開,讓消費者怎麼遵守?但是,如果砍價活動本身就是遊戲,那麼“意外”恰恰是這種遊戲的基本特征,玩的就是心跳,玩的就是情緒的起起伏伏。
用戶不能以“公平”之名,讓騰訊平台公布《王者榮耀》背後的算法,以方便自己通關;也不能讓泡泡瑪特公司公布限量款的娃娃的“售賣規則”,以方便自己抽中。這樣的遊戲,還有誰來玩?
來源:新京報網
公開算法規則隻會讓“羊毛黨”受益
其實,從劉律師自己的訴訟策略來看,也說明了問題。他明确提起的是侵權之訴,不是合同糾紛之訴。因為在砍價過程中,消費者沒有付款,沒有形成買賣合同,當然也就不是買賣糾紛。所以,當事人是選擇了互聯網侵權責任的訴訟。
但是,選擇了侵權之訴,劉律師就要承擔更大的舉證責任,因為構成一般侵權的法律要件之一,就是要證明侵權者“存在過錯”。即,劉律師需要舉證拼多多存在惡意欺騙消費者,并且“始終差0.9%”本身就是一個陷阱,無論拉多少人都沒有辦法實現最終的砍價結果。但劉律師的起訴請求就是要求拼多多公布相關算法規則,本身并沒有直接證據證明砍價就是一個欺騙。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那麼,為什麼拼多多不能将砍價算法合盤托出呢?除了前面講的遊戲活動本身有“意外”的設定因素,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如今互聯網“薅羊毛”現象泛濫,給電商帶來不少損失。
這些“羊毛黨”動辄率領着數以萬計的“蝗蟲大軍”,聞腥而動,甚至直接利用外挂、假賬号洗劫網站。電商原本打算補貼用戶的真金白銀,瞬間就可能被薅光。所以,之前很多消費者會問,轉發鍊接抽獎為什麼輪不到我?不是你運氣不好,而是你和數以萬計的“僵屍們”在一起做遊戲。
所以,一旦平台的砍價規則被曝光,其結果可能不是消費者受益,而是“羊毛黨”。他們會借此利用規則,侵占本該屬于消費者更多的補貼,甚至還會影響整個平台的商業模式。
消費者雖然“通不了關”“拿不到獎”,有理由“不開心”,但也要看到,砍價活動本身是遊戲,不是買賣合同。消費者不希望在遊戲過程中被誤導,平台也的确應該不斷優化活動規則,帶給消費者更好的用戶體驗。
校對:盧茜
來源:新京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