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中的神龍從天而降,搖頭擺尾地把頭伸到山河湖海中,張開血盆大口用力地吸了口氣,好像還不滿足一樣,它一邊移動一邊吸水,像是要把最甘甜的湖水找到一般。它那巨大而青黑的身軀,連接着湖泊和雲彩,似乎是在天上飛得倦了,渴了,于是就從雲層裡探出頭來,又像是在水中的巨龍竄了出來,直奔雲端。這樣的奇觀被有幸看見它的人們稱作“龍吸水”,古代的大臣甚至把它當做彰顯太平盛世的祥瑞上報給皇帝。其實,“龍吸水”還有不少的别名,比如“龍擺尾”、“倒挂龍”,無一不和它那讓人浮想聯翩的外形有關。
在我國,青海、三亞和煙台都是“龍吸水”現象的多發地點,曆史上有很多記載。在當代,登載于各類媒體、流傳于百姓之口的就有不少例子。
2004年7月9日,青海湖南岸的居民和遊客是幸運的,他們親眼見證了這種奇觀。據目擊者說,9日上午10點40分,在青海湖湖面上方一塊巨大的烏雲下沿出現了一個突起,并逐漸向下延伸,在距水面一定距離時,正下方的湖面突然激起巨大的水柱,浪花飛濺,并形成了一道黑色的霧氣伸向空中。兩股雲霧在空中彙合,由細變粗,由淡變濃,形成一個連接湖水與烏雲的柱體,景象十分壯觀。大約十分鐘後,柱體逐漸消失。間隔約七八分鐘後,在不同的位置,又出現了兩次相同的情景。大約11點10分,整個過程結束,天空烏雲逐漸散去。
而在2006年8月29日,在三亞南山景區的海邊上,同樣有無數的遊人驚歎于所看到的神奇現象。海面上突然出現一團烏雲,在烏雲的尾部伸出一條形似“龍尾”的雲團斜插入遠處的海水中,這“龍尾”吸起一大層的海水,水天相接的場面恢弘壯觀,還朝着地平線慢慢移來。其實這條“龍”移動的速度并不慢,隻是隔得太遠,看起來一副懶洋洋的模樣。人們正在目瞪口呆之時,天上卻落下豆大的雨點,一場驟雨突如其來,下了約二十分鐘左右的時間。一時間,海邊一片慌亂的景象,人們紛紛躲避。随着“龍”消失在人們眼中,驟雨來得也快,去得更急,雲開日出,要不是人們都被淋了一身,根本看不出剛才還下過大雨。
那麼,“龍吸水”奇觀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氣象專家給出了權威的解答。
原來,“龍吸水”是發生在水面上的龍卷風。龍卷風是一種伴随着高速旋轉的漏鬥狀雲柱的強風渦旋,其中心附近風速可達100m/s-200m/s,最大300m/s,比台風近中心最大風速大好幾倍。龍卷風産生于強烈不穩定的積雨雲中,通常伴随着狂風暴雨、雷電或者冰雹。它的形成與暖濕氣流強烈上升、冷空氣南下、地形作用等有關。當龍卷風出現時,它的上端與雷雨雲相接,下端有的懸在半空中,有的直接延伸到地面或水面,一邊旋轉,一邊向前移動。高速旋轉的漏鬥狀雲柱從雲端向下伸展到地面,連接天地之間。遠遠看去,很像吊在空中晃晃悠悠的一條巨蟒,中國人喜歡稱它為“龍”。
龍卷風的四周氣壓高,中間氣壓低,一般可低至400hPa,最低可達200hPa,在高速旋轉的過程中,龍卷風的風眼會産生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在陸地上發生龍卷風時,往往會飛沙走石,卷起塵土甚至石子、樹木乃至房屋。發生在海面上時,龍卷風就會把海水吸上空中,形成一條長長的水柱,這就是“龍吸水”現象的奧秘所在。由于龍卷風不斷地移動,因此被吸到空中的各種物品通常會在其他地方落下。經常聽到某些地方天降大雨,但掉落下來的卻不是水滴,而是各種雜物的傳聞,這其實并不奇怪,就是龍卷風搞的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