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心梗猝死的新聞有點多,繼《巴啦啦小魔仙》女主角跨年夜因突發心梗去世不久,某電商平台一23歲女員工又在深夜下班回家途中猝死,使得人們談及心梗猶如洪水猛獸。
之前筆者就寫過一篇年輕人預防心梗的文章,但老年人才是心梗發病的高發人群,而且有些老年人發生心梗時的症狀并不典型,如果接診醫生沒有經驗的話很容易因漏診而導緻嚴重的後果。
筆者最近聽說有這樣一個案例,不久前一名65歲的女性患者前來門診就診,主訴是後背疼痛,由于當時看的是一位外科醫生,醫生給該患者開了個頸椎的X光片,心電圖,結果顯示患者有頸椎病變,椎孔狹窄。心電圖未見異常。
于是醫生下了個診斷頸椎病,給該患者開了點止痛藥,就讓患者回家了。不幸的是患者在回家後4小時就猝死了,後來屍檢報告顯示患者的死因是急性心肌梗死。心髒是我們人體最重要的器官,雖然心髒在日夜不停地工作,但也很容易因各種原因而出現問題,及時發現心髒的問題,很多時候還可以挽救一條生命。
那麼檢查心髒有問題,該做些什麼檢查?
1.心電圖等影像學檢查
心電圖以其檢查方便、快捷、價格便宜的優點,無疑是檢查心髒問題的首選檢查項目,也是醫院胸痛中心的必檢項目之一。心電圖可以發現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冠心病甚至急性心肌梗死等心髒問題。
但心電圖也有其局限性,就是由于檢查時間短,醫生往往隻能看到檢查時間段内的心電信号,而有些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其心電圖不一定會有所改變,因此也很容易漏診,所以心電圖隻能作為心髒問題初步篩查的檢查項目。
動态心電圖通過24小時持續監測患者的心電信号,能夠很好地彌補心電圖檢查時間短的缺點。動态心電圖是發現心律失常最好的方法,但對于急性心肌梗死,它的地位就不怎麼高了,試想一位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怎麼可能等到進行24小時動态心電圖後再進行治療呢?
心髒超聲可以發現心髒結構是否出現異常,心髒射血功能是否正常,是發現先天性心髒病和器質性心髒病最好的檢查方法。
2.心肌酶六項
為了排除心梗,抽血化驗必不可少:
在醫院裡心肌酶六項包括了肌紅蛋白、肌鈣蛋白、肌酸激酶及同工酶、乳酸脫氫酶以及α-羟丁酸脫氫酶等,這些指标的升高往往預示着心肌細胞出現損害,而急性心肌梗死時肌鈣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通常都會升高,所以心肌酶六項可以聯合心電圖作為急性心肌梗死的輔助診斷手段,也是單純心電圖不能發現的急性心肌梗死很好的補充。
3.冠狀動脈CTA或造影
這兩項檢查是确診急性心梗的最重要手段,通過這兩項檢查,可以發現冠狀動脈是否出現閉塞或者狹窄,在哪一段出現閉塞或狹窄,可以為接下來的治療措施确定方向。但由于檢查複雜,費用高,因此一般不作為常規的檢查項目,當通過心電圖、心髒超聲及心肌酶檢查懷疑為心肌梗死時,可以作為最後的确診手段。
總之,以上這些都是可以發現心髒問題的檢查,當沒有明顯誘因的情況下反複出現心悸、胸悶、氣短,甚至後背痛時,最好還是根據醫生的推薦選擇以上的檢查項目來排查一下心髒問題,以免延誤了治療。
#健康2021#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