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語言表達題解析

語言表達題解析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7-04 06:50:43

語言表達題解析(語言運用題型之語言運用之句子表達效果專練指導)1

【真題示例】

【2020新高考卷Ⅰ】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我決定步行回家,我喜歡走夜路,何況此時夜涼如水。我越過立交橋,走進了二環路西側人行道。這條環路是北京塞車最嚴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紅塵萬丈,車流緩緩,永遠像一條粘稠的河。不知不覺,我發現已經走到了朝陽門立交橋附近。忽然想起朝陽門裡北街上有一家專賣門釘肉餅的小店——對,去吃門釘肉餅。

這是個很小的小店,南北進深不足三米,東西長頂多十幾米、七八張桌子,大概是屋子裡太熱了,隻有三四張桌上有人,每個人面前都有一盤門釘肉餅,烙得焦黃,滲着油光,讓人饞涎欲滴。

“外邊坐吧,外邊有桌子,涼快。”

看我在杯盤狼藉的幾張桌子之間猶豫,一個女孩子走過來,用手裡的筷子和盤子向門外指了指,對我建議。店門外是擺了幾張桌子,那裡肯定涼快,可是我固執地挑了一張桌子坐了下來,讓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幹淨,然後要了六個門釘肉餅和兩碗小米粥。

牛肉餅和小米粥很快都端來了,熱氣、香味混在一起,讓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裡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後在酸和辣的合奏裡,我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又心滿,又意足。

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改寫成:“我心滿意足地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 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麼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

【參考答案】①強調的重點不同:改句的重點落在“一掃而光”上,強調全部吃光;原句的重點落在“心滿意足”上,強調吃過肉餅之後的滿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邏輯。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來結束文段,似乎話還沒說完;原句把“心滿意足”拆開放在句子最後,語氣舒緩,适合做段落的結尾。③語體風格不同:改句比較普通;原句更口語化,活潑俏皮,和整個文段的文風更和諧。

【解析】從以下方面分析:修辭手法(比喻、拟人、排比、誇張、對偶等),句式特點(長短句、整散句),詞語(動詞、形容詞、修飾詞等),觀察順序(高低、俯仰、先後等),結構作用(照應、鋪墊)等,同時要結合文本内容對原句進行賞析,注意語言表達。

(1)強調的重點,改句“我心滿意足地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重點在“一掃而光”,強調吃的結果;原句重點落在“又心滿,又意足”,能更好的表達“我”吃完肉餅後心情的舒暢與滿足,強調的是吃完的心情,更符合原文的邏輯。

(2)适用的位置,改句“我心滿意足地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用來結束文段,語意未盡,似乎話還沒說完,給人以結尾收束匆促之感;原句“又心滿,又意足”,運用短句放在句子最後,語氣舒緩,語意完整,适合做段落的結尾。

(3)語體風格,改句“我心滿意足地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表達比較普通;原句“我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又心滿,又意足”,口語化,活潑俏皮,和整個文段較口語化的文風更和諧。

【題型模式】

1.給出一文段,在文段中以波浪線形式畫出一句話來,我們稱之為“原句”。

2.題目就這句話進行改寫,改寫的句子語義基本相同,我們稱之為“改句”。

3.然後就原句和改句的表達效果進行對比分析。要求多是“為什麼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

4.題号在19或20。

5.題型為主觀題。

6.分值為4分。得分點有兩到三個,多的也有四個。評分方式多為2 2;也有1 1 2(答對兩點得2分,答對三點得4分),或1 1 1 1。

【解題攻略】

語言表達題解析(語言運用題型之語言運用之句子表達效果專練指導)2

7.描寫角度:

觀察視角的高低、俯仰、遠近,描寫順序的時間先後和空間變換等,感官角度(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

三、解題步驟

①閱讀文段,把握文意

文段陳述的對象、表達的觀點與情感、叙事的邏輯與順序、采用的手法與技巧、遣詞造句的習慣與語言風格。

②對比分析,存同求異

1.句子成分位置的變化——看突出強調了什麼。

2.各種句式的變化——分析原句句式的表達效果。

3.語序的變化——分析原句語序的合理之處。

4.用詞的變化——分析原句用詞的妙處。

5.修辭的變化——分析原句使用某種修辭手法的妙處。

問題:“原句VS改句”,原句表達效果為什麼更好?

思路:

第一步:找不同。對比分析,改句與原句在表達方式、表達内容上有什麼不同?

第二步:定範圍。在第一步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思考,體味原句的表達方式有什麼特點,表達内容有什麼内涵;确定從哪幾個方面來回答,也就是踩準得分點。

第三步:析效果。在第二步的基礎上對原句的表達方式、表達内容的效果分别進行分析。

解題鑰匙

一、倒裝句

原句與改句相比,句子内容沒有多大變化,但是在句子内部結構上會有變化,多為倒裝句,起強調突出作用。這類題目的倒裝類型有兩種:

(1)将定語、狀語等修改成分獨立出來,單獨形成一個個小分句。

【典型例目】

例1:原句:我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又心滿,又意足。

改句:我心滿意足地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

倒裝效果分析:“心滿意足地”作狀語,原句把狀語扣出來,放到後面,單獨成為兩個小分句,“又心滿”“又心滿”。這樣的表達方式起強調作用,能更好的表達“我”吃完肉餅後心情的舒暢與滿足,強調的是吃完的心情。

例2:原句:西邊田野上走來一個人,個子高高的,扛着鍁,走路一搖一晃。

改句:西邊田野上走來一個個子高高的、扛着鍁、一搖一晃的人。

倒裝效果分析:原句将修飾語(定語)獨立成句,有強調意味,突出了人物的動作、姿态、形象特點。

【現學現練】

題1.原句:西邊田野上走來一個人,個子高高的,扛着鍁,走路一搖一晃。

改句:西邊田野上走來一個個子高高的、扛着鍁、一搖一晃的人。

倒裝效果分析:

題2.原句:它就是一個看不見形影的家長,嚴厲而又古闆。

改句:它就是一個看不見形影的嚴厲而又古闆的家長。

倒裝效果分析:

參考答案:

題1原句将修飾語(定語)獨立成句,有強調意味,突出了人物的動作、姿态、形象特點。

題2改句為普通的常式句,比較平淡;文中句子将“嚴厲而又古闆”獨立出來,起到了強調作用,突出挂鐘的鐵面無私。

(2)在句意不變的前提下,句子的主語是可以變換的,這也是變換句式的一種方法技巧。在主語不同的情況下,就要分析原句所突出的主語(主體)為什麼更合适語境。

【典型例目】

例3.原句:尤其使你感覺到屋内的溫軟堪戀的,是屋外窗外面烏烏在叫嘯的西北風。

改句:屋外窗外面的西北風,尤其使你感覺到屋内的溫軟堪戀。

倒裝效果分析:從句式看,原句使用倒裝,強調了冬天屋裡的溫暖讓作者無比眷戀。

例4.原句:時光帶走了一切,隻有當草木模糊成了影像,我們才可能發現它所賦予的微妙而驚心動魄的情感。

改句:當草木模糊成了影像,它所賦予的微妙而驚心動魄的情感被我們發現。

倒裝效果分析:根據上文“北窗正對着構樹,或許也有同我一樣遠視的人”“相視隻是相視”的内容,這裡應該強調“我們”主動“發現”;改句強調的是“草木”被動“發現”,不合語境。

【現學現練】

題3.原句:浸入骨髓的冰涼仿能要把身體的所有溫暖都抽去。

改句:身體的所有溫暖仿佛都要被漫入骨髓的冰涼抽去。

倒裝效果分析:

題4.原句:艾草的植株有奇香,這香氣純正、濃烈、持久,能提神醒腦、祛病強身。

改句:艾草的植株有純正、濃烈、持久的奇香,能提神醒腦、祛病強身。

倒裝效果分析:

參考答案:

題3 ①原句“浸入骨髓的冰涼”作主語,與前句“天很冷很冷”相照應,陳述主體一緻:與下句“留下”搭配。②原句用主動語态,更能突出強調“冰涼”的影響力。

題4 “能提神醒腦、祛病強身”的是艾草“香氣”而非“植株”,原文表達更加準确。

二、長短句

倒裝句中的修飾成分單獨成句,就是化長為短。還有一些句子,把句子内容分開來說,形成一個個小分句子,也是化長為短。短句的效果:①強調作用,突出感情表達;②句式活潑靈動,簡潔明快,節奏感較強,與原文語體風格一緻;③句式整齊,節奏分明,音韻和諧,富有音樂美感,讀來朗朗上口;④長短句結合,句式活潑,錯落有緻,具有節奏感;⑤用語形象,極富畫面感,表現力強。

【典型例目】

例5.原句:城裡人走出家門,或三三兩兩,或成群結隊,漫步山間,徜徉林中,看輕風曼舞,賞柚花盛開。柚花從花開到花謝,花期雖不長,可它總能讓人沉醉。

改句:大家個接一個,走在山間的小道上和柚樹林中。我們任輕風撫摸,看着眼前盛開的柚花,頓時就陶醉了。

長短句效果分析:句式上:原文句式整齊,采用對偶修辭,更有氣勢;音韻上:原句音韻和諧,富有音樂美感,更朗朗上口;意境上:用語形象,極富畫面感,表現力強。

例6.原句:那山是太奇絕了,但缺路,少礦,又不能種糧食。

改句:那缺路少礦又不能種莊稼的山是太奇絕了。

長短句效果分析:語體的風格不同:原句為短句,簡潔明快,節奏感較強。改寫後的句子為長句,在氣勢語氣上不如原句。

【現學現練】

題5.原句:它的根紮在白色的鹽堿土上,枝卻那樣紅,葉卻那樣綠。

改句:它把根紮在白色的鹽堿土上,卻長出了紅色的枝條與綠色的葉子。

長短句效果分析:

題6.原句:西邊田野上走來一個人,個子高高的,扛着鍁,走路一搖一晃。他的脊背上爬滿了曬太陽的蜻蜓,他并不知覺。他正從一個大斜坡上下來,影子在他前面,長長的。

改句:西邊田野上走來一個個子高高的、扛着鍁、一搖一晃的人,他并不知覺他的脊背上爬滿了曬太陽的蜻蜓,他從一個大斜坡上下來時前面留下長長的影子。

長短句效果分析:

參考答案:

題5 ①“枝”“葉”兩個短句句式工整,節奏分明,讀起來朗朗上口;②三個分句,一長兩短,錯落有緻,句式靈活。

題6 原句采用短句,讀起來富有節奏感,增強了文章的畫面感和感染力,有利于刻畫人物,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特殊句式

這裡所說的特殊句,是指變陳述句為反問句、感歎句或排比句,改變平淡的表達,增強表達效果。反問句語氣較為強烈,表意較為肯定;感歎句表達感情更為強烈;排比句有氣勢,有力度,表達感情也比較強烈充分。

【典型例目】

例7.原句:美麗的江南水鄉啊,你是那樣的唯美,那樣的妩媚,那樣的令人神往!

改句:江南水鄉,十分美麗和妩媚,令人向往。

特殊句式效果分析:①原文是感歎句,情感表達效果好;②原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強烈地表達出作者對江南的贊美之情;③原句使用了第二人稱,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讀來倍感親切。(少一個要點扣1分,答出3點得滿分)

【現學現練】

題7.原句:崇尚荷花,追求的不正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相處嗎?

改句:荷花追求的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相處。

特殊句式效果分析:

題8.原句:為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畫冊,讓更多人看到地們,知道她們,一定!

改句:定要為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畫冊,讓更多人看到她們,知道她們。

倒裝、特殊句式效果分析:

參考答案:

題7 運用反問,語氣較為強烈,表意較為肯定,引人深思。

題8 (1)原文運用倒裝,更能突出強調我想印畫冊讓更多人了解剪花娘子的決心。(2)原文“一定”單獨成句,且使用感歎句式,表達感情強烈,強化了作者對民間藝人和剪紙藝術的喜愛贊歎之情。

四、修辭手法

運用修辭用法來增加表達效果是寫作的需要。修辭考查是重要考點,不僅語用題考查,文學類文本閱讀、古詩鑒賞也會涉及到。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複、設問、對比、對偶、通感等。先要找準修辭手法,然後再結合句子内容分析修辭手法的具體表達效果。

【典型例目】

例8.原句:北京的雨會與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個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

改句:此時北京下的雨會把槐花打落,滿街雨水流淌,槐花芬芳。

修辭效果分析: ①原文把槐花比作雨,“下槐花雨”更有形象的美感。②原文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流淌得芬芬芳芳”兼有視覺的美感和氣味的愉悅感。③原文運用了疊音詞“芬芬芳芳”,更有音韻美給人以強烈的美的感受。④“日子都流淌”,比喻化抽象為具體,表述更為生動形象。

【現學現練】

題9.原句:15歲那年,我很迷戀打針,找到母親一-位在醫院工作的朋友作老師,向她學會了注射術。

每日的下午,我放學歸來便給病人打針。一 連數日,事情進行得都很順利,我的手藝也明顯地娴熟起來。這天我又開始做着注射前的準備:把針管、針頭用紗布包好放進針鍋,再把針鍋放在煤氣竈上煮。煮着針,我就和病人聊起天來。不知過了多久,我才突然想起煤氣竈上的事。那針無疑是大大超過了要煮的時間。我飛奔到竈前關掉煤氣,打開針鍋觀看,見裡面的水已燒幹,裹着針管的紗布已微煳,幸虧針管、針頭還算完好。我不想叫我的病人發現,裝作沒事人似的,又開始了我的工作。我把藥抽進針管,用碘酒和酒精為病人的皮膚消過毒,便迅速向眼前那塊雪亮的皮膚猛刺。誰知這針頭卻不幫我的忙了,它忽然變得綿軟無比。我一次次往下紮,針頭一一次次變作彎鈎。針進不去,我那鄰居的皮膚上,卻是血迹斑斑。我半掖半藏地收起我那難堪的針頭,眼淚已噼裡啪啦地掉下來。 改句:我偷偷地收起我那難看的針頭。

修辭效果分析:

題10.原句:這寶貴的土地,不事稼穑的剝削階級隻知道想方設法地掠奪它,把它作為榨取勞動者血汗的工具;親自在上面播種五谷的勞動者,才真正對它懷着強烈的感情,把它看作命根子,把它當成哺育自己的母親。

改句:剝削階級隻知道掠奪它用來壓榨勞動者,勞動者才對它感情深厚。

修辭效果分析:

參考答案:

題9 原句“難堪”運用拟人修辭,通過“我”紮不進彎曲針頭的難堪,表達對鄰居痛苦不堪,卻仍默默承受的愧疚。

題10 原文運用比喻修辭,更形象地寫出了勞動者對土地的感情。

五、詞語分析

改句多會删去、壓縮一些修飾性的詞語,對原句的分析可以從這些省去的詞語入手,分析詞語的内涵以及其所起到的表達效果。詞語有動詞、形容詞、關聯詞等。不同詞語,不同對待,不同分析。

【典型例目】

例9.原句:或許紫禁城的空間太過浩大,雨點是以慢動作降落的,似從天而降的傘兵。

改句:在紫禁城空曠浩大的空間中,雨點慢慢地降落,從天而降。

詞語效果分析:(1)原文中“或許”是一種主觀感受,增添了可能性。(2)原文中的“慢動作”凸顯了雨點降落的姿态,與空間的宏大有關。(3)原文運用比喻,将雨點比喻成傘兵,生動形像。

例10.原句:他們匍匐又起來,跳起再蹲下;他們往左邊歪,他們往右邊歪;他們不停地起伏,不停地斜歪,不停地狂喊,直攪得這一片天地山海轟鳴,煙塵蒸騰!

改句:他們起來再蹲下,左倒右歪,不停地起伏、斜歪、狂喊,這一片天地山海呈現轟鳴、煙塵蒸騰的景象!

詞語效果分析:①“匍匐、跳、蹲、攪”這幾個動詞的使用,準确的描繪了黃河口的人們敲鑼打鼓時的動作和狀态,富有力量美和感染力;②“左邊歪、右邊歪”重複,強調了人們舞動鼓槌時的動态美;③“不停地……不停地……不停地……”排比的修辭手法,突出強調了人們動作的連續,渲染了黃河口鑼鼓的威力,這種震撼人心的力量與黃河一路奔波,浩浩湯湯奔流入海的壯觀景緻相一緻;④短句的使用,使得此處韻律感非常強,讀起來有氣勢,朗朗上口。如果換成修改後的語段,則不能突出這幾個方面的效果,所以修改的語段不如原文表達效果好。

【現學現練】

題11.原句:時光帶走了一切,隻有當草木模糊成了影像,我們才可能發現它所賦予的微妙而驚心動魄的情感。

改句:當草木模糊成了影像,它所賦予的微妙而驚心動魄的情感被我們發現。

詞語效果分析:

題12.原句:左下角,簡筆水墨勾勤出一隻孤獨無依的小舟和一個在巨大的木闆中同樣顯得弱小無助的漁人。

改句:左下角,一隻孤獨無依的小舟和一個弱小無助的漁人。

詞語效果分析:

參考答案:

題11 原文有“隻有……才”構成條件關系,強化了“當草木模糊成了影像”這個條件下産生的結果,去掉關聯詞語,就成為一般的叙述句,缺少了原句的嚴密準确性。

題12 ①“簡筆水墨勾勒”照應美術作品這一說法,點明了畫境;②“在巨大的木闆中”突顯了漁人的渺小,契合作者在這幅美術作品前的觀感。

六、語體(語言風格)

改句多平淡,原句的語體風格與原文相一緻,更合語境。從口頭語和書面語、長短句結合、句式靈活多變、語氣節奏等方面思考,與上下文體和諧一緻。

【典型例目】

例11.原句:我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又心滿,又意足。我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又心滿,又意足。

改句:我心滿意足地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

語體效果分析:從語體風格來看,改句“我心滿意足地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表達比較普通;原句“我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又心滿,又意足”,口語化,活潑俏皮,和整個文段較口語化的文風更和諧。

例12.原句:飯後課餘,在屋前小草坪上,各人搬一把椅子,又漫無邊際地聊開了

改句:飯後課餘,各人搬一把椅子在屋前小草坪上又漫無邊際地聊開了。

語體效果分析:原句多用短句,句式活潑靈動,與原文語體風格一緻。

【現學現練】

題13.原句:啊!這寶貴的土地,不事稼穑的剝削階級隻知道想方設法地掠奪它,把它作為榨取勞動者血汗的工具;親自在上面播種五谷的勞動者,才真正對它懷着強烈的感情,把它看作命根子,把它當成哺育自己的母親。幾個世紀以來,那些當年被逼迫得走投無路的破産中國農民,飄流到海外去謀生的當兒,身上就常常懷着一撮家鄉的泥土。那時,閩粵沿海港口上,一艘艘白粉髹腹朱砂油頭,頭部兩旁畫上兩個魚眼睛似的小圈的紅頭船, 乘着信風,把一批批失掉了土地的農民送到海外各地。當時離井别鄉的人們,都習慣在遠行之前從井裡取出一撮泥土,珍重地包藏在身邊。他們把這撮泥土叫做“鄉井土”。直到現在,海外華僑的床頭箱裡,還有人藏着這樣的鄉井土。試想想,在一撮撮看似平凡的泥土裡,寄托了人們多少豐富深厚的感情!

改句:剝削階級隻知道掠奪它用來壓榨勞動者,勞動者才對它感情深厚。

語體效果分析:

題14.原句:生命的幸福原來不在于人的環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質,而在于人的心靈如何與生活對應。因此,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決定的,貧困者有貧困者的幸福,富有者有富有者的幸福,位尊權貴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自有其幸福。在生命裡,人人都有笑有淚;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與憂惱:這是人間世界真實的相貌。

改句:在生命和生活裡,人人都有笑與淚、幸福與煩憂。

語體效果分析:

參考答案:

題13 原句情感充沛,與抒情性語境更為符合。

題14 語氣節奏不同:改句語氣平淡,節奏感不強;原句節奏鮮明,音調和諧,與文段風格一緻。

七、結構安排

可以把原句放到整個文段中,從前文、後文的銜接緊密度(承前啟後)來審查,原句内容表達更恰當,更合語境;可以根據句子的位置,斷定其内容表達更合文段結構安排。還可以從句子的内部結構順序的邏輯性角度思考。

【典型例目】

例13.原句:我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又心滿,又意足。我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又心滿,又意足。

改句:我心滿意足地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

結構效果分析:從适用的位置來看,改句“我心滿意足地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用來結束文段,語意未盡,似乎話還沒說完,給人以結尾收束匆促之感;原句“又心滿,又意足”,運用短句放在句子最後,語氣舒緩,語意完整,适合做段落的結尾。

例14.原句:“一葉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葉大,易受風。葉柄甚長,葉柄與樹枝連接不很結實,好像是粘上去的。風一吹,樹葉極易脫落。立秋那天,梧桐樹本來好好的,碧綠碧綠,忽然一陣小風,歘的一聲,飄下一片葉子,無事的詩人吃了一驚:啊!秋天了!其實隻是梧桐葉易落,并不是對于時序有特别敏感的“物性”。梧桐落葉早,但不是很快就落盡。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梧桐大批地落葉,樹葉已幹,梧桐籽已熟。往往是一夜大風,第二天起來一看,滿地梧桐葉,樹上一片也不剩了。梧桐籽炒食極香,極酥脆,隻是太小了。我的小學校園中有幾棵大梧桐,大風之後,我們就争着撿梧桐葉。我們要的不是葉片,而是葉柄。梧桐葉柄末端稍稍鼓起,如一小馬蹄。這個小馬蹄纖維很粗,可以磨墨。

20.畫線句子有語病,比較下列兩種修改,你認為哪種更好--些?簡述理由。(5分)

第一種:據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樹葉已幹,梧桐籽已熟,梧桐才大批地落葉。

第二種:據我的印象,梧桐大批地落葉,已是深秋,樹葉已幹,梧桐籽已熟。

句内結構效果分析:

(示例一)第一種更好。前面“梧桐落葉早,但不是很快就落盡”,意思是梧桐葉落盡不是一下子的現象,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第一種表達從已是深秋,再到葉幹、籽熟,才大批落葉,符合文意。第二種表達先說落葉,再說過程,不恰當。

(示例二)第二種更好。全段描述的是“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落葉早)”,修改後的句子先強調梧桐落葉,延續前面“梧桐落葉早,但不是很快就落盡”的話題,語義緊密;後用三個分句“已是深秋,樹葉已幹,梧桐籽已熟”,語言簡練,節奏從容,一氣呵成,将情感表達得更充分更深沉。

(做出選擇1分,理由陳述4分,理由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畫線句子有兩處語病,一個是“我的印象”是一個名詞性短語,與後文不搭,應改成“據我的印象”;第二處是後面的部分缺少邏輯關系,可以改成第一種,強調“梧桐才大批地落葉”的結果,前面三句“已是深秋,樹葉已幹,梧桐籽已熟”表示時間;也可以改成第二種,強調“梧桐大批地落葉”時,“樹葉”和“梧桐籽”的狀态。言之成理即可。)

例15.原句:天很冷很冷,卻不帶一絲濕潤,浸入骨髓的冰涼仿能要把身體的所有溫暖都抽去,隻留下如幹絮般散漫的冷一團一團地塞在胸肺間。

改句:身體的所有溫暖仿佛都要被漫入骨髓的冰涼抽去。

上下文結構效果分析:原句“浸入骨髓的冰涼”作主語,與前句“天很冷很冷”相照應,陳述主體一緻:與下句“留下”搭配。

【現學現練】

題15.原句:在這樣簡陋的房屋之内,你隻教把爐子一生,電燈一點,棉門簾一挂上,在屋裡住着,卻一輩子總是暖炖炖象是春三四月裡的樣子。尤其使你感覺到屋内的溫軟堪戀的,是屋外窗外面烏烏在叫嘯的西北風。天色老是灰沉沉的,路上面也老是灰的圍障,而從風塵灰土中下車,一踏進屋裡,就覺得一團春氣,包圍在你的左右四周,使你馬上就忘記了屋外的一切寒冬的苦楚……

改句:屋外窗外面的西北風,尤其使你感覺到屋内的溫軟堪戀。

上下文結構效果分析:

題16.原句:牆上的挂鐘,曾是我童年最愛看的一道風景。我對它有一種說不出的崇拜,因為它掌管着時間,我們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時間,我們得起床上學,得做課間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覺。它就是一個看不見形影的家長,嚴厲而又古闆。但有時候它又充滿溫情,比如除夕夜裡,它的每一聲腳步都給我們帶來快樂。

改句:我伸出手去撫摸了渾身冰涼的它。

上下文結構效果分析:

題17.原句:我伸出手去撫摸了它,它渾身冰涼。

改句:它就是一個看不見形影的嚴厲而又古闆的家長。

句内邏輯順序安排效果分析:

參考答案:

題15 原句能更好承接上文,在簡陋房子裡感受到暖意;同時引領下文,西北風的強勁帶來的滿身灰塵。

題16 原句結尾“嚴厲而又古闆”與下文的轉折“充滿溫情”銜接照應得更緊密。

題17内容上,原句先說撫摸,後說它渾身冰涼,符合認識事物的邏輯順序。

【總結歸納】

一、語段特點:

該類題目一般考查描寫抒情類語段。這類語段主要是對某些意象或環境等進行多角度的細緻描摹,有些還輔以适當的抒情成分。文學性強,語言優美,表達往往更為形象生動,有些語段還特别注重節奏感和韻律美,富有畫面感和意境美等。

二、提問方式:

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改寫成:“……”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麼?

2、文中畫線的句子有何特點?請簡要分析。

三、設題角度:

1、比較型

将原句與題幹所給句子比較,如: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改寫成:“……”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麼?

2、整體語段分析型

如:文中畫線的句子有何特點?請簡要分析。

四、答題步驟:

第一步,通讀整個語段,快速把握中心意思,以句子為單位,劃分語段層次。尤其要找準語段描述的主要事物(或景物)的角度或特點。

第二步,讀透原句,找出其本身之美。

第三步,比對題目中所改的句子,找出其與原句表達的不同之處。

第四步,根據總結的答題角度,針對原文之美整合答案,答出原文的妙處。

(一個句子的表達效果,應放在整段文字甚至整篇文章中來衡量,好的句子往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或者使文章增色不少。)

注意:一般不答改後的句子有什麼不好,最多分析完原文的妙處後,加一句“改寫後的句子達不到這樣的表達效果”。)

【跟蹤訓練】

1.在我看來,冬天是最不浪漫的季節,特别是南方的冬天,它看不到北方的銀裝素裹,冰天雪地:也看不到西部的萬裡荒漠,悄無人聲。南方的冬天永遠都隻是一片蕭條之色。天很冷很冷,卻不帶一絲濕潤,浸入骨髓的冰涼仿能要把身體的所有溫暖都抽去,隻留下如幹絮般散漫的冷一團一團地塞在胸肺間。在這樣的季節裡,人的思維都會被凍住,什麼情感、浪漫會在那間被抛之九雲外。在這樣的境況下,難以提起一絲好興緻,哪怕偶爾有所願望,也會很快被扔到記憶的角落裡。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改寫成:“身體的所有溫暖仿佛都要被漫入骨髓的冰涼抽去”,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達更好,為什麼?(4分)

2.有很久沒有看到過炊煙了,城市裡沒有炊煙,城市裡用的是液化氣,即使有了些許炊煙,也是有害氣體,是不會讓人留戀的。況且,城市裡的人們,也沒有時間留意炊煙,大家都匆匆忙忙,誰會有時間在意稍縱即逝的炊煙?炊煙隻屬于甯靜的鄉村,隻屬于渾厚的黃土地。沒有風的時候,炊煙是一棵樹,從家裡的竈房裡生長起來,然後與全村的樹聚合成一棵參天大樹。有風的時候就不同了,家家的炊煙剛剛冒上房頂,就迅速彙集一片,變成一片片灰色的雲,漂浮到村莊的上空,最後都消失在無邊的曠野裡。其實,不論是有風的時候還是無風的時候,鄉村上空的炊煙都 是一幅動人的畫卷,像飛流直下的瀑布,像豔麗多彩的錦緞,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像飄忽散淡的煙霞。可是炊煙與畫卷又不同,因為炊煙裡還有麥子的香味,更有母親殷殷的目光。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隻要在鄉村生活過,有誰不懷念村莊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煙?”有怎樣的表達效果?(4分)

3.(湖北黃岡六校2021屆第一次聯考)

西邊田野上走來一個人,個子高高的,扛着鍁,走路一搖一晃。他的脊背上爬滿了曬太陽的蜻蜓,他并不知覺。他正從一個大斜坡上下來,影子在他前面,長長的——已經伸進家。妻子在院子裡,做好了飯,看見丈夫的影子從敞開的大門伸了進來:先是一個頭——戴帽子的頭,接着是脖子,然後是彎起的一隻胳膊和橫在肩上的一把鍁。“你爸的影子已經進屋了,”她喊孩子,“快打洗臉水,準備吃飯了。”

20.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改寫成“西邊田野上走來一個個子高高的、扛着鍁、一搖一晃的人,他并不知覺他的脊背上爬滿了曬太陽的蜻蜓,他從一個大斜坡上下來時前面留下長長的影子”。從語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的表達效果更好,為什麼?(4分)

4.先說房屋的防寒裝置吧,北方的住屋,并不同南方的摩登都市一樣,用的是鋼骨水泥,冷熱氣管;一般的北方人家,總隻是矮矮的一所四合房,四面是很厚的泥牆;上面花廳内都有一張暖坑,一所回廊;廊子上是一帶明窗,窗眼裡糊着薄紙,薄紙内又裝上風門,另外就沒有什麼了。在這樣簡陋的房屋之内,你隻教把爐子一生,電燈一點,棉門簾一挂上,在屋裡住着,卻一輩子總是暖炖炖象是春三四月裡的樣子。尤其使你感覺到屋内的溫軟堪戀的,是屋外窗外面烏烏在叫嘯的西北風。天色老是灰沉沉的,路上面也老是灰的圍障,而從風塵灰土中下車,一踏進屋裡,就覺得一團春氣,包圍在你的左右四周,使你馬上就忘記了屋外的一切寒冬的苦楚……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改成:“屋外窗外面的西北風,尤其使你感覺到屋内的溫軟堪戀。”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麼?(4分)

5.牆上的挂鐘,曾是我童年最愛看的一道風景。我對它有一種說不出的崇拜,因為它掌管着時間,我們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時間,我們得起床上學,得做課間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覺。它就是一個看不見形影的家長,嚴厲而又古闆。但有時候它又充滿溫情,比如除夕夜裡,它的每一聲腳步都給我們帶來快樂。

我那時天真地以為時間是被一雙神秘的大手放在挂鐘裡的,它每時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氣定神凝。

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改寫成:“它就是一個看不見形影的嚴厲而又古闆的家長。”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麼說文中句子表達效果更好?(4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