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古詩詞種類繁多且風格迥異,既有“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之類的灑脫之情,又有“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的細膩之情裡的這麼多元化的詩詞,讓我們的思想升華陶冶情操。希望下面這幾幅思維導圖,可以幫助我們學好古詩詞。(如果你需要高清思維導圖,可以私信我們。)
詩詞分類
古體詩: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也稱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古體詩沒有一定的格律,不拘句數、不求對仗、不講平仄、用韻自由,是古代的“自由詩”。從詩句的字數看,一般分為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和雜言體。
《詩經》中收集的各地詩歌就是以四言為主,五言古體詩最早出現于漢代,如《古詩十九首》和樂府詩。唐朝七言古體詩大量出現,唐人又稱七古為長句。雜言詩中,句子字數長短間雜,便于無所拘束地表達思想感情,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古體詩
近體詩:近體詩又稱近體詩、格律詩,是一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詩歌體裁。近體詩是唐以後成型的詩體,格律嚴謹,句數、字數、押韻、平仄等都有一定的規則。主要分為絕句和律詩,按照每句的字數,又可分為五言和七言。
絕句和律詩的區别主要在于句數上,絕句共有四句,律詩共有八句,八句以上的律詩稱為排律。律詩的一、二兩句為首聯,三、四兩句為颔聯,五、六兩句為頸聯,七、八兩句為尾聯,律詩的颔聯和頸聯必須對仗。
近體詩
散曲:散曲,出現于南宋和金代,在元代興盛,又稱為“樂府”或“今樂府”,由宋詞俗化而來,是配合當時北方民間音樂曲調撰寫的合樂歌詞。散曲的體制主要有小令、套數以及介于兩者之間的帶過曲等幾種。
散曲的句法較詞而言更為靈活,是當時一種雅俗共賞的新文學體裁,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屬于一定的宮調。後來随着散曲的格律化和去市民化,失去了鮮活的市民文化血液,變得與宋詞幾乎無異,随之衰敗,未能像唐詩宋詞一樣繁榮延續。
散曲
詞:詞是詩的一種别體,是萌芽于南朝,興起于隋唐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經過長期不斷的發展,宋朝時進入詞的全盛時期。詞還可稱為“曲詞”“曲子詞”“長短句”“詞子”等,最初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所以每首詞名前都有詞牌名。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句數,每句的字數、平仄上都有規定。
北宋時,詞成為一種完全獨立,并與詩體相抗衡的文學形式。詞相較于詩,更具音樂性和抒情性,更能突出詞人情感上深婉、優美、細膩、回環的特點。常見的詞牌名有“江城子”“念奴嬌”“蝶戀花”“漁家傲”“行香子”“浪淘沙”“如夢令”。
詞
初中的古詩詞按體裁分就這幾類,希望這幾幅思維導圖能幫助你們順利通過考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