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白璧三獻
【拼音】
bái bì sān xiàn
【釋義】
楚人和氏得玉璞,兩獻楚王,兩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為璧,世稱“和氏璧”。比喻不識良材或懷才不遇。
【出處】
《韓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诳,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淚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解釋:楚人卞和在荊山中得到一塊玉璞,捧着進獻給楚厲王。厲王讓玉匠鑒定。玉匠說:“是石頭。”厲王認為卞和是行騙,就砍掉了他的左腳。到厲王死,武王繼位。卞和又捧着那塊玉璞去獻給武王。武王讓玉匠鑒定,玉匠又說:“是石頭。”武王也認為卞和是行騙,就砍掉了他的右腳。武王死,文王登基。卞和就抱着那塊玉璞在荊山下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淚幹了,跟着流出的是血。文王聽說後,派人去了解他哭的原因,問道:“天下受斷足刑的人多了,你為什麼哭得這麼悲傷?”卞和說:“我不是悲傷腳被砍掉,而是悲傷把寶玉稱作石頭,把忠貞的人稱作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文王就讓玉匠加工這塊玉璞并得到了寶玉,于是命名為“和氏之璧”。
【近義詞】
懷才不遇 黃鐘毀棄
【反義詞】
将遇良才 脫穎而出 懷寶迷邦
【用法】
主謂式;作賓語、定語;指懷才不遇。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人,他非常善于識别玉石。有一次他去荊山,突然發現一塊石頭。他挖出來一看,認定是一塊玉石原石。足足有數十公斤。而且自從原石的表皮看,基本無裂,而且種水非常好,拿到太陽底下就能隐約看到潔白的内質。這是一塊十分罕見的玉石,加工成寶玉的花肯定價值連城。
卞和十分興奮,興高采烈跑到宮裡去進獻給楚厲王,楚厲王找專門的玉石匠鑒定,玉石匠說這隻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根本不是玉石。楚厲王非常氣憤,認為這個卞和是個騙子,于是命人命人砍了他的左。而後楚厲王去世,楚武王即位。卞和不死人,一瘸一拐進宮,準備進獻給楚武王這塊玉石原料,楚武王同樣頁找玉石匠人對這塊于是原料進行鑒定,玉石匠又說這隻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根本毫無價值。楚武王大怒,覺得卞和敢欺君,于是也同樣砍了卞和的右腳。這樣,卞和的左右腳都被砍掉了。
後來,楚文王即位。卞和就抱着那塊玉石原石跑到荊山下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淚幹了,跟着流出的是血。楚文王聽說後,派人去了解他哭的原因,問道:“天下受斷足刑的人多了,你為什麼哭得這麼悲傷?”卞和說:“我不是悲傷腳被砍掉,而是悲傷把寶玉稱作石頭,把忠貞的人稱作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
楚文王玉石就讓玉匠加工這塊原石,果真如卞和說斷定的那樣,這是一塊罕見的寶玉,寶玉潔白無暇,楚文王就将這塊寶玉命名為“和氏之璧”。
【造句舉例】
1.張五帶着自己的發明專利,白璧三獻,分别找了數家公司,想用專利入股,但是都被拒絕,他們認為這個專利毫無價值,後來一家國外公司看中,與張五合作,開發出了這個産品,并迅速占領國内90%的市場,賺的盆滿缽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