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體育核心素養有效路徑?作者:首都體育學院教授 李相如,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中小學體育核心素養有效路徑?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作者:首都體育學院教授 李相如
一段時間以來,對于加強中小學體育課程,并把體育作為中小學主課進行考核,社會上主流聲音是支持和贊同的,但也有不少聲音表示擔憂。人們擔心學生在沉重的學習壓力環境下,體育會成為學生新的課程負擔,同時也擔心體育會變成一種新的、意識化的課程方式。對此,《北京市加強中小學體育增強學生體質健康二十條措施》作了非常明确而清晰的要求和規定。
當前,中小學生中的“小眼鏡”“小胖墩”等現象所反映的普遍性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如何破解這些多年來的頑疾,也一直是政府、社會和學校面對的重要現實問題。加強中小學體育改革,加大體育課的比重,加速學生體育綜合素養的養成,加厚學生體育技能沉澱,已經形成了廣泛社會共識,但關鍵的要素是如何改革體育課程的考核和評價體系。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在這個過程中如何避免中小學體育應試化,成為中小學體育改革中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砝碼。
中小學體育課程,既是中小學課程體系中的一門具體的課程,又德智體美勞五育中的一育。因此,關于體育課程的考核中避免新的“應試體育”教育,避免中小學體育應試化,需要解放思想,打破常規,創新觀念,要向三個方向轉變,即:要把體育考試的終結性考核向形成性考核的方向轉變;要把一考定終身向多元要素彙集的方向轉變;要把短時期的要素彙集向長周期的要素彙集的方向轉變。
把體育考試的終結性考核向形成性考核的方向轉變,就是把一次性期末考試的終結性考核向學期全過程對學生評價的形成性考核方向轉變。減少學生期末體育考試的權重,加大學生體育課程學習過程評價的權重。
把一考定終身向多元要素彙集的方向轉變,就是把學生小升初或初升高,甚至高考的一次性考試成績向體質達标、技能達标、體育态度、參加體育活動次數等多元要素彙集的方向轉變。讓單一的考核指标成長為多元要素的指标彙集,從而使體育成為更有利于學生身心成長和體育素養養成的評價體系。
要把短時期的要素彙集向長周期的要素彙集的方向轉變,就是把學生每一學年的考試成績向小學一至六年級、初中一至三年級、高中一至三年級全過程成績彙集的方向轉變。讓短期的、突擊式的吃猛藥訓練向長期的、多元要素彙集轉變,從而使學生和家長更加重視學生體育活動和鍛煉的全周期學習過程,為學生終身體育習慣的養成奠定堅實的基礎。(李相如)
來源: 中國教育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