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學校管理者,在學校發展過程中,有過不斷豐富的思考,不斷糾正的嘗試,持之以恒的實踐,但更多是全面深刻的自我反思和屢挫不餒的自我激勵,更需要有面對挑戰的擔當和勇氣。
從教三十多年,我一直為理想而努力,讓理想逐漸接近現實;當校長九年,為理想拼搏,讓理想逐漸成為現實。九年間,我所在的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嘉銘分校由一校一址變成一校六址,學生由962人變成5300多人,但不變的是為一流學校建設一如既往的追求和付出、良好的社會聲譽與百姓認可。
建校十七年,嘉銘分校傳承了陳經綸教育集團百年積澱與辦學文化,打造了基于區域實際的辦學特色。九年四段的教學改革盤活了課堂,儒雅嘉銘課程體系豐富了學習内容,幹部教師管理機制保障了教學發展,全人教育評價平台助力教育發展。
尤其是教學改革,形成了嘉銘學科大教研組管理以及各學科框架式備課模式,成就了骨幹團隊,發展了學生多元學習方式。
2019屆畢業生參加嘉銘分校盛大畢業典禮
建構九年四段辦學模式凸顯九年一貫整體優勢研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會深刻感受到全面提升教育質量是要通過"跨學段整體育人"和"跨學科整體育人"來實現的重要性。2004年,教育部就提出建設九年一貫制學校,實現貫通教育的工作要求。
經過多年理論探索和研究,構建了嘉銘分校九年四段的管理體系,即第一學段1-2年級、第二學段3-5年級、第三學段6-7年級、第四學段8-9年級,形成完整的學生發展框架體系,确定不同學段發展性目标,從學段評價标準到各學段課程實施與德行規範,均有完整管理方案和實施策略。
基于九年四段管理框架,嘉銘分校7個大教研組對九年課程進行整體規劃。圍繞陳經綸中學八大處方,對四個學段學生進行基于數據管理的綜合素質評價,全校學生通過APP終端上傳數據,從學生全時空、全樣本數據采集的輸入到評價的大數據處理,再到評價的分析、輸出,形成學生可視性評價結果和反饋,最後對學生九年的成長數據曲線分析。
2018年,嘉銘"全人教育"評價被教育部辦公廳推廣為"全國德育先進經驗"。
依托大教研組管理平台形成學科聯動發展模式嘉銘分校九年四段的管理,有效解決了小升初斷層問題;大教研組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施教水平提升,成就優秀教師,打造優質團隊。
有一批引領大教研組的名師。嘉銘分校的7個大教研組長,對教研組發展高屋建瓴,課堂教學精彩叠出,教學效果各領風騷。
有引領學科發展的名師工作室。田躍輝國畫工作室引領嘉銘國畫成為全國國畫傳承基地學校;陳曦機器人工作室屢次斬獲國際、國家和北京市的大獎,科技創新工作室成為朝陽區的一面旗幟,且多次參加北京市和全國科技活動;徐娟博士的生物學博士工作室研究微生物,帶領學生沖擊全國創新大賽。
近三年,嘉銘分校每年招聘教師30人左右,根據上學期末統計,85%青年教師參加了市區級展示課,95%參與了課題研究,朝陽區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嘉銘分校的青年教師參與率95%,獲獎率達到了99%。
6月1日,複課的嘉銘分校七年級學生在“開學第一課”上向平凡的英雄深情告白
着力學科閱讀教學改革提升學生主體學習能力閱讀是對文本思想、觀點、态度及其意圖進行解碼,進而重構文章主旨大意的推理過程,通過自己創造性的思考來獲得意義。
嘉銘全學科閱讀是在已有文科(語文)閱讀基礎之上,通過更廣泛閱讀資源,側重于信息素養培養,即:獲取信息、分析、評價、綜合和表達信息的能力,側重閱讀過程中邏輯關系的互動分析及個人獨立思考,将學生引入深閱讀階段。
嘉銘全學科閱讀課程建設關注到每個學科閱讀書目的分類分層,關注到學生淺層次和片面化閱讀現象,關注到學生對閱讀的過程預設(比如:平台信息點提取,拍照、錄音、上傳,按數據采集點分析)。
自2012年起,學校全學科閱讀教學改革至今,八年的探索實踐、教科研大會,二十多次的研讨交流展示,我們經曆了從閱讀資源開發、學科閱讀教學、閱讀主導教學方式三個階段的實踐,基本形成了嘉銘分校完整的閱讀課程體系,編寫了《全學科閱讀時空》120冊,形成了以閱讀為主導的課堂教學特色。從2019年開始,嘉銘分校教學進入三段式閱讀實踐階段。
嘉銘分校一年級新生在老師帶領下參加“認識多樣植物”實踐活動
課前閱讀是課堂開始前學生進行的閱讀。讀者根據已有文化知識、生活經驗去推測、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在閱讀過程中,類似圖式知識被激活,它将主動參與到對新知識的理解中,與新知識融合後形成更新的知識。學校課前閱讀的目的就是激活或者補充學生的圖式知識,從而為課堂服務。
課中閱讀就是在課堂中進行的閱讀。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文本或者學習資料的閱讀,并通過對數字、圖片、圖表、符号的閱讀,建立起已知和未知的有效聯系;通過教師的指導、點撥、小組讨論,實現對新知識的理解,建構新知識的意義,形成自己閱讀後的認知和感想。在教師進行補充、糾正過程中,同伴交流和讨論中,學生對文本知識進行豐富和拓展,通過再閱讀練習,于無形中提升閱讀能力。課内閱讀是課下閱讀的牽引線和助力器,推動更廣泛的閱讀和更深入的閱讀。
課後閱讀就是課堂學習後進行的閱讀。學校課後閱讀從兩個角度來進行。一是讓學生閱讀生活中的文字、圖片等材料,檢驗課堂學習知識能否用到現實生活;二是檢驗課堂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否達到效果,課後閱讀則具有目的性。學生發現自己所學能為我所用,也樂于閱讀,從而養成了閱讀習慣。
學校的三段式閱讀普适于文理科,對于文科來說,閱讀是學生學習的主導,對于理科來說閱讀成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工具。通過課前閱讀提興趣,課中閱讀提能力,課後閱讀重鞏固,形成嘉銘三段式閱讀實施體系,讓閱讀成為孩子們學習力發展的高貴的堅持。
嘉銘分校通過多元教學方式和多元學習方式的兩個着力點,定位學生發展的直線,用學習力延伸長度,把閱讀定義為學習力發展核心;把培養"有德、有識、有禮、有趣"的人作為目标,引導孩子有平民意識,學做精神的貴族,并通過豐富的學習經曆增加人生寬度與厚度,使他們可持續發展力更強有力。
文│李升華(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嘉銘分校校長)
圖│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嘉銘分校
編輯│青教君
注:複課圖片拍攝于2020年6月上旬前;目前,北京中小學已全面停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