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如何落地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如何落地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3 16:28:08

一、七個習慣概述

1. 這七個習慣是什麼?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如何落地(解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1

2. 七個習慣之間的關系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如何落地(解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2

3. 兩個相關概念

(1) 思維定式

在學習所有七個習慣之前,我們要先認識“思維定式”的存在。思維定式也可以稱作“慣性思維”,就像我們常說的“套路”。 它的危害在于一旦我們用慣了一個套路,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就容易條件反射地複制該套路的操作模式,從而造成無法就事論事地、全面地、有創造性地分析、解決當前的問題。 我們要做的,就是記住有“思維定式”的存在,并在每次處理事件的時候提醒自己,不要随便輕易陷入思維定式。

(2)情感賬戶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如何落地(解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3

在學習人際交往領域的習慣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的概念,就是“情感賬戶”。 它揭示了人際交往的本質:人和人之間的交往建立在彼此的認知和信任上,我們每做一件與對方有關的事,就是在擴大或縮小這種認知與信任的範圍,這就相當于在銀行賬戶存取金錢一樣。 情感的賬戶也會随着我們的付出、關心而賬戶餘額充足,随着傷害、索取而掏空賬戶,會有枯竭,可以投資……都開設在我們心裡的“銀行”。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如何落地(解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4

二、七個習慣分述

1. 積極主動

(1) 人類成熟的三個時期

依賴期——以“你”為核心,你照顧我;你得為我的得失成敗負責。 獨立期——以“我”為核心,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負責;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權選擇。 互賴期——以“我們”為核心,我們可以做到;我們可以合作;我們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創前程。 當我們開始“七個習慣”的學習,就代表要從依賴期轉向獨立期。走進獨立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開始主動負責。

(2) 積極主動的空間在哪兒?

“都是他逼我這麼做的。” “你知道我媽那個人的,我必須聽她的” “他太吵了,我隻能打他一頓” “離婚手續太複雜,我隻能和她在一起” …… 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這些都是把刺激到回應之間自己那部分的責任推卸給他人的表現。事實上,在刺激到回應之間,我們還有很大一部分空間,可以做出自主選擇。 母親逼迫我們選擇不喜歡的職業,這就是一種外界刺激。當刺激發生後,我們可以選擇堅持自己的想法而反抗母親,也可以選擇讓母親高興而順從她的選擇——但記住,這最終是經由你自己選擇的,而不要再說自己是被逼無奈。 這就是積極主動的開端,習慣主動負責,遇到再不好的境遇,才會知道沒有人可以逼迫我,我永遠有選擇走哪一條路的主動權。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如何落地(解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5

(3)影響圈與關注圈

明白自己要積極主動後,我們應該主動投身哪些事情,才能做到高效能呢?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如何落地(解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6

上圖形象地告訴了我們答案。除去我們沒興趣、不關注的部分,世上的事情都處在我們的關注圈,而其中有一部分是我們通過自己的行為能對其産生影響的,就是影響圈。 積極主動者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長此以往,他們的影響圈會逐漸擴大;消極者過于關注無法改變的部分,則容易産生消極能量,使影響圈不斷縮小…… 所以,我們應該——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如何落地(解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7

2. 以終為始

(1) 兩次創造

任何事物都需經過兩次創造,一次在頭腦中,一次在實際中。 這很好理解,比如我們建造一座花園,總是先腦中有了構思,再在筆下繪制藍圖付諸建造。 人生也是一樣。我們每個人的家庭背景、早年生活環境、早年受教育情況及外界限制構成了人生的第一次創造,可能很潦草,可能不盡如人意,但是今後的漫長一生,則取決于你就此順流而下,還是主動設計第二次的創造。

(2) 設計的準則是什麼?

這取決于目的是什麼。 我們做每一件事情,都必須先明确目的——也就是終點。 我們總是先看見終點,然後奔向終點。做每一件事都如此。而渺茫如人生,也應當有這樣一座遙遠的燈塔可供眺望,繼而将我們的每一步、每一件事都統納到正确的航向上,安全出行。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如何落地(解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8

(3) 人生應當以什麼為燈塔(中心)?

這還是需要回到核心區域來回答。 還記得影響圈和關注圈嗎? 就我們所看到的,有人以事業為中心、有人以金錢為中心、有人以配偶為中心、有人以孩子為中心……然而這一切大都處于影響圈與關注圈的邊界,是否可控并不由我們一個人說了算。 “所以,既然生活中心如此搖擺不定,我們自己難免情緒起起落落,一會兒意氣風發,一會兒頹廢沮喪,沒有穩固的方向,也沒有穩定的力量。” 所以史蒂芬·柯維提出,我們應該以原則為中心,度過我們的人生。 原則由我們自己信奉,完全可控;原則就像一條真理,可以被我們默誦,給我們以力量和安全感;原則具有囊括性,可以對生活中的多數事件給予指導,可以允許我們不斷修正我們的局限。 以終為始,說的就是我們應以原則為中心,指導自己規劃人生,并要始終牢記這座“燈塔”的位置,使自己不緻偏離航向。

3. 要事第一

(1) 時間管理矩陣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如何落地(解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9

在時間管理矩陣中,我們發現日常需處理的事務可簡要分為四類: Ⅰ類,重要且緊急;Ⅱ類,重要不緊急;Ⅲ類,緊急不重要;Ⅳ類,不重要且不緊急。 那麼,我們首要處理的要事,屬于哪一個象限呢?我們不妨先看一個實驗:

(2) 木桶人生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如何落地(解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10

在這個人生的木桶裡,我們要裝入黃沙、大石塊和小石子們。 如果你的順序是先裝黃沙或者小石子,最後你就會發現,大石塊裝不下了。 但如果先裝大石塊,你會發現還有很多空間可以倒入小石子,這以後,居然還有不少間隙可以容納黃沙。 這是一個關于人生的比喻。 當你翻開那些大石塊的時候,你會發現它們身上還貼有标簽: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如何落地(解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11

這些人生最重要的事,卻未必是我們眼前最緊急待辦的事項。還記得上面的時間管理矩陣嗎?還有我們遺留着的問題。最該首要處理的要事是誰? 答案是:Ⅱ類 這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因為沒有截止日期的催促,常常就被我們一拖再拖,令我們陷入永遠在處理Ⅰ類甚至Ⅲ類那些緊急事務的焦慮狀态。 而一旦有了空閑,我們又将時間毫無知覺地投入了Ⅳ類那些打發時間的娛樂或者無關緊要的瑣事裡……

(3) 角色管理

列出你的個人/社會角色,如:自我、(父母的)女兒、(孩子的)母親、(配偶的)伴侶、(公司的)水管工…… ② 然後寫下每個角色本周的對應任務,如: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如何落地(解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12

勾選出每個角色你認為重要的事情,并盡一切可能保證它們與你的人生目标方向一緻,然後優先完成它們。

(4) 授權

簡單來說,就是将手頭可以分出去的事情,合理分配給他人。 這很好理解。但是我們很多人卻做不好授權,看似把事情分出去了,卻還是自己從頭管到腳。 我們應該做的是責任型授權。雙方溝通好需要達成的結果是什麼,給予對方一些基于資源、陷阱的指導而非具體事項,明确責任與獎懲即可。

4. 雙赢思維

(1) 你真的理解雙赢嗎?

雙赢并不是簡單地1 1>2,它需要雙方都從中努力。既要顧及他人利益,以維持合作關系,同時也需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輕易退縮,雙方需要進行真誠的溝通、理智且适度的後退,以達成的确令彼此都滿意的成果。

(2) 不能雙赢就好聚好散

“無法實現雙赢就幹脆放棄”的原則也會讓大家感到輕松。 就像我們俗語常說的,買賣不成仁義在,就事論事,實在不能達成雙方都滿意的合作時,放棄這次的合作,是一種理智的、避免各自受損的好做法,本次累積的情感賬戶額度,也可以在下次合作中産生應有的作用。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如何落地(解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13

5. 知彼解己

(1)先體檢,再開藥

“我媽媽不同意我去其他城市發展……” “噢,你是成年人了,堅持做自己!” “我對象送了我兩百塊人民币的七夕禮物……” “趕緊分,不分留着過年嗎!” “我這個周末要加班……” “辭了辭了!對自己這麼苛刻幹嗎?” 這些對話是不是也很眼熟呢?并沒有了解清晰的狀況、為了回應而回應,随便地提出解決方案……看似我們在與對方認真談話,但這并不屬于有效溝通。有效溝通始于準确的聆聽。

(2) 自傳式回應

上述這些都屬于我們的常見病——自傳式回應它的主要症狀有這麼四種: 價值判斷——表示肯定或否定追根究底——依據自己的立場,探究别人的隐私好為人師——以個人生活經驗指導他人自以為是——根據自己的行為動機判斷别人的

(3) 移情式聆聽

我們應該知道,即便聽取他人的可行意見是一種理智的做法,但是好建議并不是每次都那麼容易讓人接受……比如給予建議者的态度、建議本身的實施難度、接收方的心情等都會對此造成影響。 隻要我們将自己代入接收方的角色想一想,就會發現此言不虛。 移情式聆聽,就是需要身為傾聽者的我們,代入傾訴者的角色,感同身受地了解對方此番談話的真正目的,并掌握準确清晰的事實,再通過對對方情感的客觀反饋,來實現真實有效的溝通。 記住,說出對方的感受,而不要判斷。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如何落地(解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14

6. 統合綜效

(1) 統合綜效是一種心态

“如果一位具有相當聰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見不同,那麼對方的主張必定有我尚未體會的奧妙,值得加以了解。 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不同個體的不同心理、情緒與智能,以及各人眼中所見到的不同世界。與所見略同的溝通,益處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獲。”

(2) 三個層次

溝通的三個階段層次分别是:互相提防→互相尊重→統合綜效。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如何落地(解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15

(3) 一個案例

為了理解溝通層次的意義,我們以一個案例來說明: 老胡策劃、準備了很久,想利用國慶假期帶妻子和兩個兒子去度假。妻子卻想利用難得的假期去探望久病不愈的母親。 兩人誰也無法說服對方。如果全家出遊,妻子總是挂心母親,全家都玩不痛快;如果去探望嶽母,則老胡心中始終為準備許久的度假泡湯而悶悶不樂。 即便調整一下,妻子獨自去探望母親,老胡帶着孩子出遊,則一家人也都玩不盡興。他們最終想出了雙赢的方案:去嶽母家附近度假,或在節後請家務公司代勞一周,讓妻子有空探望嶽母。

(4) 第三選擇

這個案例就是典型的“第三選擇”。 遇到分歧時,不應先急着妥協或對抗,要知道你們給出的選項,或許都不是最佳的那個。 要有信心能找出雙方都滿意的第三選擇——要訣就是:尊重差異、調動創意。用開放、創造的眼光重新審視面前的問題,化阻力為動力。

7. 不斷更新

(1) 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四個層面

說到底,我們是這些習慣的操作者,為了保證我們成熟而靈活地運用前六個習慣,不斷提升和完善自我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史蒂芬·柯維将自我提升和完善的方法梳理成四個層面,以方便我們具體施行: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如何落地(解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16

關于身體的建議——健康飲食、充足休息、定期鍛煉。 關于精神的建議——欣賞優秀的文學或音樂作品、與大自然相處、思考與獨處。 關于智力的建議——不斷學習知識,靠閱讀、寫作、參加課程等身體力行的方式使用智力。 關于社會或情感的建議——不需特意花費太多時光,可在日常與他人交往中完成,但也需要保持警醒,給予自我激勵或鞭策。

(2) 平衡更新

關于這四個層面的更新,史蒂芬·柯維強調,我們應該平衡好四個層面的更新進度,共同推進。 結合之前的六個習慣,要實現穩定而卓越的進步,他告訴我們一個訣竅—— 每天至少花一個小時,去實現“個人領域的成功”(從身體、精神、智力這些個人層面的可操作事項出發),這是培養“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關鍵。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如何落地(解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1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