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法碩每日一題100道

法碩每日一題100道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8 01:23:16

法碩每日一題100道?《現代漢語》1.判斷題:“上面”和“下面、左邊、南方、東部、中間”都是處所名詞,它們還可作定語,後面可加“的”,如“上面的東西”,單音方位詞單獨作定語時後面不能加“的”,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法碩每日一題100道?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法碩每日一題100道(每日一練-第188天)1

法碩每日一題100道

《現代漢語》

1.判斷題:“上面”和“下面、左邊、南方、東部、中間”都是處所名詞,它們還可作定語,後面可加“的”,如“上面的東西”,單音方位詞單獨作定語時後面不能加“的”。

【答案】對

【解析】“上面”和“下面、左邊、南方、東部、中間”都是處所名詞,它們還可作定語,後面可加“的”,如“上面的東西”,單音方位詞單獨作定語時後面不能加“的”,如不說“上的東西”。這也說明有些方位詞和處所詞雖然意義上很接近,但性質不相同。

【出處】黃廖版《現代漢語》增訂六版,下冊P50.

2.量詞短語可分為兩類,例如“一堆火柴”“小孩三歲”屬于( )短語,“哪件好”屬于( )短語。

【答案】數量 指量

【解析】量詞短語:由數詞或指示代詞加上量詞組成,可分兩組:

(1)數量短語。由數詞加量詞組成,例如:

(兩個)人 [一拳]打去 拉<三次>

一打‖是十二個 小孩‖三歲

(一堆)柴火

(2)指量短語。由指示代詞、疑問代詞加(數)量詞組成,例如:

這件好 [那次]他沒去

哪件好 (哪件)衣服

【出處】黃廖版《現代漢語》增訂六版,下冊P50.

3.“為健康而鍛煉”“來自遙遠的邊疆”為( )短語。

【答案】介詞

【解析】介詞短語:由介詞附着在名詞等詞語前面組成。介詞短語常修飾謂詞,用來标明動作的工具、方式、時間、處所、因果、施事、受事、對象等多種語義成分或語義格。例如:

[用大碗]盛湯 (表示動作所憑借的工具)

[比前幾年]好得多 (表示時間)

[為健康]而鍛煉 (表示動作的目的)

[被巨浪]撕成碎片 (表示動作的施事)

[向英雄模範]學習 (表示動作的關涉對象)

[對談戀愛] 不感興趣(表示動作有關的事件)

少數可以作補語,例如:

來〈自遙遠的邊疆〉 (表示動作開始的處所)

生〈于1936年〉 (表示動作的時間)

有一些還能作定語,這時一定要後加助詞“的”。例如:

(關于嫦娥奔月)的神話 (表示有關的事件)

(對曹操)的評價 (表示動作的對象)

(朝東)的側門 (表示方位)

【出處】黃廖版《現代漢語》增訂六版,下冊P50-51.

4.“的”字短語有時後面可以添加上相應的名詞,這就成了( )短語。不過這樣一來,意義會有較大的變化,由概括性較強的指稱意義變成了( )意義,而且有的也不能添加相應的( ),如“人和車都是鐵打的”。

【答案】偏正 具體 中心語

【解析】“的”字短語可以前加介詞組成介詞短語,例如“說的[比唱的]還好聽”。“的”字短語有時後面可以添加上相應的名詞,這就成了偏正短語。不過這樣一來,意義會有較大的變化,由概括性較強的指稱意義變成了具體意義,而且有的也不能添加相應的中心語,如“人和車都是鐵打的”。

【出處】黃廖版《現代漢語》增訂六版,下冊P51.

5.“暴風雨般的掌聲”“澆得落湯雞似的”為( )短語。

【答案】比況

【解析】比況短語。由比況助詞“似(shì)的”、“一樣”、“(一)般”附在名詞等詞語後面組成,表示比喻,有時也表示推測,有多種句法功能,可以作定語、狀語、補語,屬形容詞性短語。例如:

(暴風雨般的)掌聲 (大山一般的)體魄

[木頭似的]站着 [觸電一樣]哆嗦了一下

澆得〈落湯雞似的〉

【出處】黃廖版《現代漢語》增訂六版,下冊P51.

《文化要略》

1.一些國君的墓越造越大,大得如同山陵一樣,因而帝王的墳墓就稱為“( )”或稱為“( )”,加上陵前供死者靈魂起居的寝殿和子孫祭祀用的祭殿等,合稱“( )”。

【答案】山 陵 陵寝

【解析】後來,一些國君的墓越造越大,大得如同山陵一樣,因而帝王的墳墓就稱為“山”或稱為“陵”,加上陵前供死者靈魂起居的寝殿和子孫祭祀用的祭殿等,合稱“陵寝”。

【出處】程裕祯《中國文化要略》第四版P252.

2.早期的陵冢叫“( )”,就是把封土壘成上小下大的方錐體,但頂部是平的,呈覆鬥形。

【答案】方上

【解析】早期的陵冢叫“方上”,就是把封土壘成上小下大的方錐體,但頂部是平的,呈覆鬥形,故稱“方上”。

【出處】程裕祯《中國文化要略》第四版P253.

3.陝西省興平市的漢武帝的“( )”,形如覆鬥,今所存與史書記載的相差無幾。

【答案】茂陵

【解析】陝西省興平市的漢武帝“茂陵”,形如覆鬥,今所存與史書記載的相差無幾。

【出處】程裕祯《中國文化要略》第四版P253.

4.中期的陵冢,主要不以人工封土,而是以( )為陵。這種形式以( )代最為突出。

【答案】山 唐

【解析】中期的陵冢,主要不以人工封土,而是以山為陵。這種形式以唐代最為突出。

【出處】程裕祯《中國文化要略》第四版P253.

5. ( )的“昭陵”選在今陝西省禮泉縣的九嵕山,與長孫皇後合葬。( )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在陝西省乾縣的梁山。

【答案】唐太宗 唐高宗

【解析】唐太宗的“昭陵”選在今陝西省禮泉縣的九嵕山,與長孫皇後合葬。其山高聳,主峰險峻,昭陵即于主峰下開鑿地宮,據說地宮深達230餘米,工程之巨可想而知。唐高宗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在陝西省乾縣的梁山,地宮鑿于梁山主峰之下,南邊兩峰,東西對峙,峰頂置阙,形成天然門戶,氣勢宏偉異常,在中國帝王陵墓中極其罕見。

【出處】程裕祯《中國文化要略》第四版P253.

《對外漢語教學引論》

1.論述題:簡述偏誤分析的意義和局限性。

【答案】

一、意義

(1) 偏誤分析是對比分析的繼承和發展。

(2) 偏誤分析改變了人們對語言學習過程中所出現的偏誤本質的認識。

(3) 偏誤分析對習得過程和習得規律的研究豐富了第二語言教學理論,促進了第二語言教學的發展。

二、局限性

(1)正确與偏誤的區分标準很難确定。

(2)從目前對各種偏誤的研究情況來看,還很不平衡。

(3)對偏誤來源的分析本是偏誤分析的一大特點,但這方面的研究并未深入下去,陷于公式化,硬套上述五個來源,對指導教學與學習實踐意義不大。另一方面偏誤來源的問題本身也較複雜。

(4)偏誤分析的最大弱點在于隻研究中介語的偏誤部分,而且是橫切面式的靜态分析,并未研究中介語的正确部分。其結果,隻能了解學習者未掌握的部分,而不能了解學習者已掌握的部分。這就割裂了中介語體系,看不到中介語的全貌及其動态的發展軌迹。這種對中介語的研究是不全面的,也無法完整地了解第二語言習得過程。

【解析】

一、意義

(1)偏誤分析是對比分析的繼承和發展。在中介語理論影響下,突破了對比分析隻強調第一語言幹擾的局限,指出過度泛化等語内幹擾以及學習策略、交際策略和學習環境所造成的偏誤,彌補了對比分析的不足,全面分析學習者偏誤及其來源并形成一套科學的偏誤分析方法與程序,成為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的重要部分。

(2)偏誤分析改變了人們對語言學習過程中所出現的偏誤本質的認識。從把偏誤看成是需要防範、避免的消極因素,發展到強調偏誤的積極意義,把偏誤看成是了解第二語言習得過程和習得規律的窗口,把偏誤分析看成是中介語研究的重要手段。

(3)偏誤分析對習得過程和習得規律的研究豐富了第二語言教學理論,促進了第二語言教學的發展;偏誤分析的具體研究成果對整個教學活動包括總體設計、課堂教學、教材編寫和測試提供了積極的反饋和依據,有利于教學實踐的改進與提高。

二、局限性

(1)正确與偏誤的區分标準很難确定。人們一般都是以目的語國家說本族語者規範的語言為标準。從課堂教學的要求來看,這是可以理解的。但用來作為鑒别交際中使用語言正誤的标準,則會遇到各種難以解決的複雜情況。首先,根據社會語言學的觀點,語言在實際運用中會産生很多變體,這在其使用的地區常常是合法的、有效的,很難區分正誤。其次,學習者學習第二語言的目的也是不同的,并非所有的人都希望達到目的語國家電台播音員的水平。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有些第二語言使用者往往故意顯示外國腔調,以表明自己非目的語國家成員的身分。第二語言使用者之間(特别是其母語相同的情況下)用目的語交際時,往往不願意使用過于地道的目的語,特别是在語用和文化方面。

(2)從目前對各種偏誤的研究情況來看,還很不平衡。對語音、語法、詞彙方面的規則研究較充分,偏誤也易于辨認,這方面的偏誤分析較多。而對語用和文化方面規則的研究則遠遠不夠,這方面的偏誤分析也做得很少。對語言表達的偏誤分析研究較多,對語言理解的偏誤則研究較少。特别是對于學習者,由于采取一定的交際策略(如回避)而造成的偏誤則研究更少。研究少的原因主要還是這方面的理論探讨不夠,具體進行偏誤分析難度較大。

(3)對偏誤來源的分析本是偏誤分析的一大特點,但這方面的研究并未深入下去,陷于公式化,硬套上述五個來源,對指導教學與學習實踐意義不大。另一方面偏誤來源的問題本身也較複雜,有時是多方面因素同時作用的結果,難于定為某一種來源;有的則是來源本來就很模糊難于說清。而且像人們習慣使用的遷移、泛化、簡化等概念都有交叉,很難明确區分。

(4)偏誤分析的最大弱點在于隻研究中介語的偏誤部分,而且是橫切面式的靜态分析,并未研究中介語的正确部分。其結果,隻能了解學習者未掌握的部分,而不能了解學習者已掌握的部分。這就割裂了中介語體系,看不到中介語的全貌及其動态的發展軌迹。這種對中介語的研究是不全面的,也無法完整地了解第二語言習得過程。

【出處】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P201-202.

2.( )是對第二語言學習者運用目的語的全部表現進行分析,從而揭示中介語的發展軌迹。

【答案】運用分析

【解析】運用分析是對第二語言學習者運用目的語的全部表現(既包括偏誤部分也包括正确部分)進行分析,從而揭示中介語的發展軌迹。

【出處】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P20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