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第一場雪的告白?文/吳其林“一人一傘一米遠,請各位家長、同學有序進行核酸檢測……你的舉動,你的素養,是對全員檢測的最大成全”伴着蒙蒙春雨,入校做核酸檢測的家長、師生,在主持人的友情提示下,自覺排隊,一米間距,前移檢測操場上,一列列縱隊,一把把各色的傘,成為校園自覺自律、同心檢測的流動風景,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初冬第一場雪的告白?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文/吳其林
“一人一傘一米遠,請各位家長、同學有序進行核酸檢測……你的舉動,你的素養,是對全員檢測的最大成全。”伴着蒙蒙春雨,入校做核酸檢測的家長、師生,在主持人的友情提示下,自覺排隊,一米間距,前移檢測。操場上,一列列縱隊,一把把各色的傘,成為校園自覺自律、同心檢測的流動風景。
春雨如織,細密的雨絲灑落在遮雨棚頂,彙成水珠,結成水流,順着棚沿滴落。
學校偌大的操場上,十架紅色、兩架藍色棚頂的遮雨棚,如同十二座“堡壘”成為核酸檢測的工作場。
棚中的“大白”們,坐在桌前,噴灑消毒,取拭子袋,指導受檢人員擡頭張大嘴,發出“啊”音。手持拭子快捷檢測,将拭子頭折入試管,迅速封存,整套動作一氣呵成。完成一個,同樣的動作再次循環,精準熟練。他們全副武裝,渾身包裹得嚴嚴實實。護目罩上的哈氣,與如絲的春雨、遮雨棚滴下的水珠遙相呼應,共同渲染着春雨特有的氛圍。
這是學校停止線下教學全員核酸的第三天。昨天檢測結束後,學校在教師工作群裡,發出了天氣情況及帶傘、加衣的友情提示。事前準備,事中有序,事後小結,是學校一貫的處事作風。
在這樣的特殊時期,不定時地留意手機微信、釘釘等信息,成為自覺習慣。我淩晨三點醒來,習慣性地取過手機,浏覽了教師工作群,群内有這樣一幅照片:夜燈下,一架架正安裝或已安裝好的遮雨棚。上傳的時間是昨晚21:30。由此可見,負責後勤管理的同事,一直在加班,一心為明天雨中檢測的順利進行做着準備。進出路線要設定,需用桌凳要擺放,遮雨棚的支架棚布要安裝,事無巨細,哪一件都要時間,每一環都精準。很多同事看到照片,有的“點贊”“送花”“獻茶”,有的送上“辛苦”的問候,有的用“向默默付出的人緻敬”,表達内心的感動。
我同樣被這樣的行為溫暖着。側耳傾聽窗外,傳來細密的沙沙聲。是的,春雨如約而至。“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詩句,立時在腦中閃過。由此,我想到了加班安裝遮雨棚的同事,他們不正像這春雨,用自己無聲的付出,溫潤着每個前來做核酸人的心田。
連續三天的全員核酸檢測,老師們既是受檢者,也是組織者。這其中最為操心、最為忙碌的是班主任們。他們要提前下通知、做好人員統計,要給學生和家長分組,工作細到學生與家長在什麼時間在哪裡集合,隊伍站幾列,誰是組長,誰來協助,等等。看似細枝末節,實則是成功準确檢測的每一環。這三天,我協助班主任孫老師做好七年級十班學生和家長的組織工作,親眼目睹了班主任工作的瑣碎。按學校要求,教師每早7:00到校,班主任們的到校時間總是提前,他們不是打電話通知家長,就是在電腦前繪制修改人員表格。孫老師打印出的表格,除了每10人一組的檢測人員名單,還有每排3人的隊列隊形圖。如何列隊,在哪個位置,一目了然。檢測時,孫老師就成為正式的“工作人員”,要把多個零碎的小細節理順。比如領取标本試管,貼上條形碼,核實每組人數,記錄每組條形碼的編号。有時要幫着“大白”們揭開咽拭子的包裝袋,一個揭一個取,省時省力,俨然是“大白”們的得力助手。
在班主任們的帶動下,其他科任老師協助清點每組人數。學生和家長有序檢測,一米的間距保持着,相互地提醒傳遞着,雨中“一人一傘一米遠”,宛如一場溫馨的接力,進棚落傘,出棚打傘,漸進的檢測,有序的進出,和着春雨的調子,自律又穩妥。
檢測在推進,主持人的引導提醒也變成了由衷的贊歎與謝意:“為全體學生的素養點贊,為所有家長的支持點贊,為老師們細心的付出點贊!”
學校完成第三輪全員核酸檢測,春雨依然下着。我浏覽微信朋友圈,同事們都在轉發學校制作的微視頻:“花園學子鮮花謝‘大白’”。一曲《聽我說謝謝你》響起,20餘名花園學子手捧鮮花,獻給用愛堅守、用愛付出的“大白”們。他們一邊做着手舞,一邊唱着“聽我說謝謝你,因為有你,溫暖了四季。謝謝你,感謝有你,世界更美麗……”片尾是“抗擊疫情,我們在一起;因為有您,明天會更好”的心語與誓言。
此刻,我眼睛溫潤了,即刻寫下“春雨沙沙,感恩在心;雨珠剔透,潤物無聲”。我要收藏下這份感動,并将這段愛的視頻,轉發,傳遞……
作者簡介:
吳其林,山東濟南市萊蕪區人,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濟南市作家協會理事。現任教于濟南市萊蕪區花園學校初中部,高級教師。作品散見于《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人民教育》《時代文學》《山東教育》《山東教育報》等報刊。
壹點号一木心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