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鄉村旅遊發展讓鄉村變美了、群衆變富了。
興海縣安多民俗文化村的幸福笑臉。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行走青海,三張笑臉印象深刻。碧水微波旁,華才笑得祥和。他說:“草原是我們牧民群衆的家園,河流哺育着我們,努力保護好這方青山綠水是我們的責任。”
廠區車間裡,熊增彩笑得舒心。一遍又一遍攻克技術難題,用有高附加值的産品攻占鋁加工高端市場,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他說:“和同事們一起做事很舒心,我們一起在創新中享受發現新知識新領域的樂趣。”
牧區雪山處,仁青多傑笑得很燦爛。帶着藏鄉貧困群衆在高海拔地區的曲麻萊縣闖出一條緻富路,看着村裡的集體産業逐漸壯大,他打心底裡高興。
三張笑臉,透着青海“一優兩高”跳動的脈搏,也描繪着高原兒女走向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
河水藍盈盈 草原綠油油
夕陽下,一望無際的草原一直朝着天際線的方向鋪展,戴上“生态管護員”的紅袖章,華才像往日一樣出發了,巡林、護河、清理河道垃圾……他閑不下來。
今年50歲的華才是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智青松多鎮沙科村的一名生态管護員,定期組織自己管轄範圍内的牧民清理河道垃圾,撿拾草原上的垃圾,宣講環保政策都是華才每天要做的“功課”。
“這是我們村負責的地方,我們每個月會定期來河邊撿垃圾。查看湖邊有沒有堆放的垃圾,河裡有沒有漂浮的垃圾。”正在黃河邊巡護的華才告訴記者,因為生态管護員每年有21600元報酬,工作幹得好與壞與績效考核挂鈎,讓生态管護員的積極性更高了。
“群衆也知道,隻有生态赢了,經濟才能赢,比起犧牲的經濟利益,群衆更看重這片草原的長遠利益。”智青松多鎮黨委書記代樂華旦說,許多生态保護員不為報酬,自願巡山巡湖,在草地、林間仔細檢查、巡邏,及時清理垃圾。
現在,華才又成了村上的一名“十戶長”,協助村“兩委”班子做“上情下達,下情上傳”工作。“任務多了,肩上的責任重了,會不會忙不過來?”華才笑着說:“一點都不累,國家還給我們發工資呢。生态管護員的工作和‘十戶長’的工作可以放到一起幹,帶着群衆參與其中,效率更高,自己幹勁更足。”華才說。
增收增綠“兩不誤”,果洛州以“生态管護 ”模式助力脫貧攻堅,始終堅持生态保護優先的理念,把貫徹“紮紮實實推進生态環境保護”的重大要求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對标省委省政府“一優兩高”戰略部署,緊緊咬住生态獎補、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和生态治理恢複項目工程的政策紅利不放松,大力推動貧困群衆轉崗就業、穩定增收,讓保護生态、建設生态成為群衆穩定增收的有效渠道。
攻難關 釋放高質量發展最大效能
今年5月20日,青海中鋁鋁闆帶有限公司車間内,一卷卷剛從電解鋁水中生産出來的、熱乎乎的含鎂防鏽鋁闆3015合金,等待裝車送往浙江的下遊企業。在那裡鋁闆經過再加工後将送往世界各地,并被安裝到摩天大廈、高鐵、機場等地方。這些看似普通的闆材蘊含着全國領先的技術以及多項發明專利,其超高的抗腐蝕性、超強的力學性能等,不僅為企業擴大了市場,去年還取得100多萬元的銷售利潤。
“中國從2004年起實現鋁箔淨出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鋁箔産銷國,但要真正成為鋁箔強國必須掌握核心技術,要有更多原創性技術和突破性創新。”負責該項目高級工程師熊增彩說,伴随着時代的發展,這個青海老牌鋁加工企業也正在用具有高附加值的産品攻戰鋁加工的高端市場,與市場同頻共振。
去年,鋁闆帶公司開發了使用電解鋁水直接生産含鎂防鏽鋁闆3015合金,剛剛開發由于多種原因,每次立闆後最多生産5個卷,就因為鑄嘴堵塞無法處理隻能停機重新立闆,而且生産過程中的剪廢量非常大,試制的第一單350噸立闆次數高達9次之多,合格率也隻有可憐的64.5%,這樣的生産狀況顯然是無法再繼續試制下去。
怎麼辦?大家的焦慮顯現在行動和語言上。然而,熊增彩卻不“上火”,他靜下心帶着大家對整個實驗過程進行“複盤”。
試驗、改進、分析、總結……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研究分析,新産品3015合金合格率從開始的64.5%最終達到了94.3%,為企業注入了新活力,也帶來了經濟效益。
在中鋁廠房的進門處,“勵精圖治,創新求強”八個金字熠熠生輝,格外醒目。它是标語更是現實,想要發展想要前進必須釋放最高效能。
近些年,加快合金化、高純化、材料化進程,從原料型向材料型轉化,加快向産業鍊高端邁進,成為該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必由之路。鋁闆帶公司作為分公司最重要的合金化單位,與市場同頻共振,先後進行合金高端産品1235鋁箔坯料、含鎂防鏽合金3015等産品的開發,用具有高附加值的産品攻占鋁加工高端市場,成為分公司最具活力和創新的單位。
家庭醫生讓群衆享受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家庭醫生讓群衆享受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攝影:黃靈燕
好班子 好路子 好日子
在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城中心有一家麻秀商務賓館,賓館裝修簡約大氣,趕上飯點時,賓館旁邊的“麻秀小館”顧客絡繹不絕。
趙路平就在麻秀商務賓館負責燒鍋爐,每月2000至3000元的工資。“有了這份工作,我不僅能照顧上娃娃,還能有一份固定收入,我非常高興。”說這話時,趙路平的臉上洋溢着知足與幸福。
十年前,趙路平從化隆回族自治縣農村老家,前往曲麻萊縣務工,并于當年入贅到巴幹鄉麻秀村一戶牧民家中。去年,趙路平和妻子離婚,三個孩子的撫養權交給了趙路平。
帶着三個孩子,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沒有落腳的地方,趙路平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就在此時,麻秀村村支部書記仁青多傑找到了他。
“這兩年,村集體經濟也有了起色,正是需要務工者的時候,你帶着三個孩子生活不容易,就到村集體産業上來打工,我給你開工資,安排住宿,孩子在縣城上幼兒園也方便。”仁青多傑簡短的幾句話,讓趙路平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黨組織的溫暖。
麻秀村是一個純牧業村,海拔4200米以上,離曲麻萊縣城約70公裡,幾年前的麻秀村是省定貧困村。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自全國上下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麻秀村緊緊依靠政策,千方百計謀出路。仁青多傑明白,對于麻秀村而言,要想讓村民過上好日子,就必須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2015年,聯點幫扶麻秀村的玉樹州疾控中心幫扶50萬元,作為加油站建設啟動資金,緊接着曲麻萊縣聯點幫扶單位再次幫扶麻秀村10萬元,麻秀村從銀行貸款600萬元,一座标準化的加油站應運而生,成為全縣民用加油站中規模最大的加油站。2017年,利用北京對口援建單位援助的20萬元,成立麻秀村客運公司,開辟了從曲麻萊到玉樹、曲麻萊到格爾木的客運班車線路,壯大村集體經濟。
随後,麻秀村在發展壯大曲麻萊縣城加油站、賓館、飯館、客運等産業的同時,利用高寒草場,發展生态畜牧業,成立村集體的生态畜牧業專業合作社。
如今,越來越多的“麻秀号”正如雨後春筍、蓬勃厚發,村集體經濟蒸蒸日上,每年每戶都有分紅,村民的社會保險由村統一集體上繳,村民腰包鼓起來了,村容村貌整潔起來了,關乎民生的醫療、教育、基礎設施短闆也逐步補齊,每個人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