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村上春樹,很多人都會對他諸如《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以及《奇鳥形狀錄》等作品印象深刻。
但我看他的第一本書,恰是他的著作生涯處女作——《且聽風吟》。
我已經記不得把這本薄薄的,隻有不到五萬字的小說讀了多少遍,每次閱讀都會引發新的思緒。
《且聽風吟》發表于1979年,是村上春樹“青春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另外兩部分别是《尋羊冒險記》以及《1973年的彈子球》。
小說的内容及其簡單,講的就是村上春樹20歲時的故事,屬于他自傳類型的作品。
1970年的夏天,主人公“我”回到海邊的故鄉度假,和友人“鼠”在“傑氏”酒吧裡仿佛中邪似的一杯接一杯地喝酒。
“那個夏天喝的酒能裝滿25米的泳池,我們扔掉的花生皮可以鋪滿整個酒吧的地闆,否則我們是不會撐過這個無聊的夏天的”,原話如此說道。
在這個無聊的夏日中,“我”遇到了一個沒有小拇指的女孩,并逐漸和她親密起來,當然,最後還是無疾而終,夏天就這麼懶洋洋過去了。
而這整個過程,共持續了18天。
整個故事讀完,最耐人尋味的,或許就是孤獨和距離感了,而村上春樹也确實是一位深谙此道的大師。
對于書中的每個角色來說,都染上了健忘的毛病。每個角色都徘徊在形影不離和若即若離的界限之間。
或許正如村上春樹所說的那樣:一切都将一去杳然,任何人都無法将其捕捉,我們便是這樣活着的。
看到這句話,有一種淡淡的憂傷,也滲透着無奈,仿佛無形的孤獨感将你緊緊包裹起來。
然後便是距離感。
所謂距離感并不是疏離,而是為了更好理解和接受。
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壓得人喘不過氣來,販賣焦慮似乎成為了時代的主旋律。
無數年輕人在事業與生活之間疲于奔命,卻無法停下腳步,去傾聽内心的聲音。
這可能也是現代人越來越害怕社交的原因吧。
如果彼此都保留一點空間,是否會感覺更加舒适呢?
《且聽風吟》是村上春樹忠于自己的小說,是孤獨靈魂之間由相遇再回歸到沉寂的故事。
正如同: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徹頭徹尾的絕望。
或許我們喜愛村上春樹的作品,正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孤獨的靈魂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