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專權是唐後期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特點。
唐前期,宦官的品級和權勢地位都有嚴格的限制,他們在政治生活中并不扮演重要角色。玄宗晚年深居後官,寵信宦官高力士,宦官逐漸參政。代宗即位,宦官李輔國特擁立之功,獨攬軍政大權,後因驕橫太甚,被代宗所殺。代宗又先後起用宦官程元振、魚朝恩典掌禁軍。魚朝恩被代宗殺死後,宦官不再典兵。德宗時,朱泚、李懷光叛亂被平定後,宦官再度專制禁兵。貞元十二年(796),德宗以窦文場、霍仙鳴兩名宦官為左右神策軍護軍中尉,至此,宦官典掌禁軍成為定制。神策軍待遇優厚、兵員衆多,實力在其他禁軍之上,是中央唯一有較強戰鬥力的軍隊。宦官憑借典掌神策軍,政治勢力進一步膨脹。憲宗時,設樞密使兩員,由宦官出任,于是,宦官正式參與機要。兩中尉與兩樞密合稱“四貴”,權勢熏天,炙手可熱。
宦官集團幹預朝政,監臨諸鎮,進退朝官,任命節帥,甚至分為派系,互相攻殺,廢立皇帝。唐後期有二帝為宦官所殺,七帝為宦官擁立。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宦官也代表腐朽的勢力,他們廣占良田,大興園宅,勒索百姓,賣官鬻爵。宦官的專權與駿扈引起皇帝和官僚士大夫的強烈不滿,他們曾發動幾次前吟定應執山的鬥争,著名的有順宗時的“永貞革新”,文宗時的“甘露之變”,都以失敗告終。有識之士多次疾呼上言,抨擊宦官專權,但無濟于事。唐末,宦官與藩鎮節帥内外勾結,攻殺不已,敗壞朝綱。昭宗天複三年(903),汴宋節度使朱全忠擁兵迫使昭宗從鳳翔還京,盡誅朝内外宦官。至此,宦官勢力全部被鏟除。宦官專權是唐後期社會矛盾激化的重要根源之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