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俄羅斯攻打烏克蘭的最新近況

俄羅斯攻打烏克蘭的最新近況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02 13:55:41

俄羅斯攻打烏克蘭的最新近況(俄羅斯兼并烏克蘭四地付出的代價與獲得的戰略利益哪個更大)1

盧甘斯克、頓涅茲克、赫爾松和紮波羅熱四地的總面積大約9萬平方公裡,加之2014年并入俄聯邦的克裡米亞地區的2.7萬平方公裡土地,俄羅斯的國土面積實際上增加了11.7萬平方公裡。也就是說,在普京任上,俄羅斯的國土面積已經由原來的1709萬平方公裡增加到了1720.7萬平方公裡。

其實,俄羅斯的國土面積還有可能會擴大。比如說格魯吉亞的南奧塞梯、阿布哈茲以及摩爾多瓦的“德左共和國”等,都是隻差個程序操作而已,可以說是闆上釘釘的事情。這也許正是普京“鐵粉”多的主要原因。因為,這些“普粉”們大多都崇拜“強者”,視開疆拓土者為“英雄”。至于為此付出的代價,那不是他們考慮的範疇。

上述烏克蘭四地的“入俄公投”已經完成。根據當地選舉委員會公布的數據顯示,這四地民衆贊成“入俄”的比例分别是:頓涅茨克99.23%、盧甘斯克98.42%、紮波羅熱93.11%、赫爾松87.05%。這樣的投票結果乃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一來,這四地的俄族人口比例較大。二來,“公投”又是在特殊環境下舉行的。

另據俄媒報道,普京已于9月30日簽署法令,承認赫爾松和紮波羅熱兩地為“獨立”于烏克蘭的地區。加之此前2月份已經獲得“獨立”的盧甘斯克和頓巴斯兩地,俄羅斯聯邦議會兩院預計将會在10月4日例行這四地“并入”俄聯邦的批準程序,普京也會随之簽署接受上述四地“入俄”的法令。也就是說,在俄羅斯的法律體系下,烏克蘭的盧甘斯克等四個州将“搖身一變”成為俄羅斯聯邦共和國的國土。

俄羅斯攻打烏克蘭的最新近況(俄羅斯兼并烏克蘭四地付出的代價與獲得的戰略利益哪個更大)2

毋庸置疑,在上述四地“并入”俄聯邦後,俄羅斯的國土面積增加了,戰略利益似乎也擴大了。但是,凡事皆有兩面性,有所得難免就會有所失。正在進行中的這場俄烏沖突已經證明,在得到這四地的過程中,俄羅斯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而且必将繼續付出。因此,也便引出了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即俄羅斯獲得這些土地的戰略利益與付出的代價相比哪一個更大?

之所以說俄羅斯獲取土地與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得不償失”還是“物有所值”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是因為早在2014年克裡米亞“公投入俄”後,輿論場上一直都在讨論這個問題,而且争議性極大。一種觀點認為,俄羅斯的國土面積已經夠大的了,為了一塊土地,付出經濟、政治、道義以及國家發展空間層面的代價是“得不償失”。而與此對立的觀點則認為,土地是永恒的戰略利益,付出任何代價都是“物有所值”。

我們暫且不對俄羅斯“兼并”烏克蘭四地後的代價與戰略利益哪個更大的問題下結論,首先分析一下将克裡米亞納入俄聯邦領土後,究竟給俄羅斯這個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哪些利益,以及為此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在從蘇聯解體中獨立之初的那些年裡,由于政治轉型和結構重構所帶來的“陣痛”,導緻俄羅斯的經濟一度陷入了崩潰的邊緣,軍力也大大下降,已與昔日的蘇聯不可相提并論。一直到普京掌權的新世紀之初,得益于全球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對能源市場的推動,使能源大國俄羅斯的經濟好轉,财政不再拮據,軍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複。加之打赢了第二次車臣戰争,普京的威望大大提高,執政基礎終于穩固。此後的俄羅斯,其各方面發展均進入了“快車道”。

俄羅斯攻打烏克蘭的最新近況(俄羅斯兼并烏克蘭四地付出的代價與獲得的戰略利益哪個更大)3

到2008年初普京第一次卸任總統時,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可以說是蒸蒸日上,第二次車臣戰争的勝利使俄羅斯内政更加穩定,财政狀況的改善也使俄羅斯的軍隊實現了“重塑”。于是,俄羅斯有了重返世界政治舞台中心的想法。在“俄格五日戰争”中“小試牛刀”後,整個俄羅斯都已重拾自信。而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勢頭則依然強勁,照此趨勢發展的話,俄羅斯的再度“雄起”似乎已是指日可待。

然而,世事難料,在2014年,曆史與俄羅斯開了個“玩笑”,導緻俄羅斯的發展軌道被迫“擰了一個彎”,即發生了克裡米亞“公投入俄”事件。2013年底到2014年初的2月份,烏克蘭發生了“廣場革命”,導緻親俄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被推翻,随之也就相繼發生了克裡米亞、盧甘斯克、頓涅茲克這三地從烏克蘭分離的事件,結果是俄羅斯接受了克裡米亞的“入俄”,而對頓巴斯地區的分離采取了“擱置”的方式。

克裡米亞“公投入俄”事件導緻了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使俄羅斯的國家發展全方位深受影響。比如,在西方國家制裁前的2013年,俄羅斯的GDP是2.29萬億美元,人均GDP達到了1.6萬美元。此後,俄羅斯的經濟發展陷入了停滞和倒退狀态。

八年後的2021年,俄羅斯的GDP總量隻有1.78萬億美元,人均GDP也下降到了1.22萬美元,這還是在俄羅斯苦苦努力之下才複蘇的,之前的有些年份,俄羅斯人均GDP甚至跌到了1萬美元以下。顯而易見,人均GDP大幅縮水之下,俄羅斯民衆的生活水平不可能“不降反升”。

經濟增長的乏力和停滞,自然會對其他領域的發展帶來沖擊。比如對社會福利及保障體系的影響,就曾因養老金不足被迫延遲退休年齡而引發了不小規模的抗議活動;還比如對俄羅斯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影響也是後果嚴重的。

俄羅斯攻打烏克蘭的最新近況(俄羅斯兼并烏克蘭四地付出的代價與獲得的戰略利益哪個更大)4

俄羅斯每年的軍費開支隻有500億美元左右,去除龐大核武庫的維護和保養費用,以及頓巴斯沖突和叙利亞戰争的消耗後,用于軍隊現代化建設的費用也就所剩無幾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俄羅斯海軍唯一的一艘航母“庫茲涅佐夫”号因為缺少維修和升級資金而基本上失去了戰鬥力。

再者,由于西方在一些敏感技術上對俄羅斯的出口限制,也使俄羅斯在常規武器上不知不覺地落後于美國和北約國家了。這種“溫水煮青蛙”方式的落後,自然在諸如叙利亞戰争這樣的低級别戰場看不出來,但在烏克蘭戰場上與美國及北約的常規武器較量時,其劣勢也就“一覽無餘”了。

對于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上的表現,輿論場上的評價是打得“拉胯”。其實,那不是拉胯,那是常規武器和戰場感知能力落後的必然結果。比如,在美國武器庫中算不上頂尖武器的“海馬斯”火炮系統居然讓俄羅斯軍隊幾乎是防不勝防。而俄軍戰場感知能力的不足則源于在衛星、AI等領域的落後。而落後的原因無外乎兩點,一是缺錢。二是缺技術。顯然與西方的制裁有關。而追根溯源的話,則是俄羅斯“兼并”克裡米亞的代價。

俄羅斯“兼并”克裡米亞的代價是顯而易見的。那麼,俄羅斯又得到了什麼樣的戰略利益呢?毋庸置疑,僅就傳統戰略價值而言,克裡米亞無疑具有極大的地理優勢。比如,克裡米亞素有“黑海明珠”之稱,有塞瓦斯托波爾那樣的深水不凍港。從戰略上來說,是黑海的咽喉和俄羅斯前出中東和南歐的唯一水道。

克裡米亞的地理位置和戰略價值确實重要,但是否發揮了價值的作用卻是值得商榷的。要知道,現在已經是高科技條件下的現代化和信息化作戰體系時代,所謂的“堡壘”、“咽喉”等戰略利益,在衛星、無人機、遠程進攻性武器面前,其重要性已經大大降低。而從現實來說,“兼并”克裡米亞後,俄羅斯的戰略利益得到加強了嗎?相反,正因為有克裡米亞這個“茬口”,才導緻烏克蘭更加堅定地倒向西方,并将北約繼續“東引”,終至爆發此次俄烏沖突。

俄羅斯攻打烏克蘭的最新近況(俄羅斯兼并烏克蘭四地付出的代價與獲得的戰略利益哪個更大)5

從過去八年的事實來說,“得到”克裡米亞後,俄羅斯付出了經濟、政治、道義、軍力以及國家發展空間等諸多方面的代價,然而,克裡米亞的戰略利益卻并未顯示出來。相反,俄羅斯的戰略環境反而比2014年克裡米亞“公投入俄”前更加惡化了。所以,以此類推的話,俄羅斯此次對烏克蘭東部和南部四州的“兼并”同樣是“禍福難料”。

克裡米亞被俄羅斯納入版圖已經有8年時間,但至今僅有寥寥幾個國家承認。可以預見的是,上述四地被俄羅斯“兼并”後,仍然難以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承認和認可。就在29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對烏克蘭四地被俄羅斯“兼并”事件正式表态,并強調:“任何吞并烏克蘭頓涅茲克、盧甘斯克、赫爾松和紮波羅熱的決定,都沒有法律價值,應該受到譴責。”都“譴責”了,自然更不會被承認。

不能被國際社會承認,俄羅斯也就難免會背上政治和道義層面的沉重負擔。這對俄羅斯的大國情懷及俄羅斯的國際戰略博弈大局都不是有利因素。而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長期制裁肯定也會影響到俄羅斯的國家發展空間。八年了,西方國家沒有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而此次對烏克蘭四地的“兼并”,其後果顯然比克裡米亞問題更加嚴重。所以,西方國家長期維持對俄制裁将是個大概率事件。毫無疑問,俄羅斯将會付出比8年前更大的代價。

也許有觀點會認為,土地是永恒的戰略利益,不管因此付出多大代價,都值得,甚至是“物超所值”。不否認這一點,但是,前提是要能守住,而且不會因此被長期襲擾,要能确保及時止損。然而,不管是從曆史來說,還是就現實而論,俄羅斯都将會面臨不可預測的局面。極有可能會使俄羅斯的國家發展無法正常進行。

俄羅斯攻打烏克蘭的最新近況(俄羅斯兼并烏克蘭四地付出的代價與獲得的戰略利益哪個更大)6

從曆史來說,舉凡有領土争議,便等于是結下了“世仇”,除非能夠保持長盛不衰,否則,不管是國内和國際局勢,一旦有個風吹草動,邊境地區必然會不得安甯。輕則繼續付出代價,重則在削弱時可能又會被人“奪去”。而就現實而論,烏克蘭顯然不會善罷甘休,而烏克蘭背後的支持力量——美國和西方陣營自然也不會讓俄羅斯輕易得逞。

盧甘斯克等烏克蘭四地的“入俄”,以及“不惜動用一切可用的手段”保衛“俄羅斯領土”的決心,似乎也難以吓唬住有着美國和西方陣營支持的烏克蘭。幾乎可以肯定,烏克蘭仍然會對上述四個已經被納入俄羅斯版圖的地區發動進攻。而就目前的戰場形态來看,如果俄羅斯不使用核武器的話,并沒有在戰場上取勝的絕對把握。而如果動用核武器,後果卻更加難以預料。

對于俄羅斯發動的這場“特别軍事行動”,起初,輿論場上冠以“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然而,現實卻是俄羅斯的安全環境不僅沒有好轉,反而還招緻了西方幾十個國家的“圍追堵截”。此外,還間接促成了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顯而易見,俄羅斯的這一拳不僅沒能起到效果,反而令美國将歐洲國家更緊地綁在了自己的戰車上。僅以此點而論,俄羅斯無疑是得不償失。

俄羅斯攻打烏克蘭的最新近況(俄羅斯兼并烏克蘭四地付出的代價與獲得的戰略利益哪個更大)7

從俄羅斯“特别軍事行動”的另一個目标——結束美國霸權來說,将上述四地“納入”俄羅斯版圖的做法,以及可能會使用核武器的暗示,都可能減弱這個“高大上”目标的道義力量。比如說“夾帶私貨”的嫌疑。而美國和西方恰恰會借此大肆渲染和質疑俄羅斯軍事行動的“正當性”,也難免會影響到正在重塑的世界格局,甚至會因此導緻方向“跑偏”。

個人觀點認為,“公投”、“國内動員”和“可能會使用核武器”這三個策略并非高明之舉,因為很可能将會使普京沒有了“回旋餘地”。直白地說,結局難以預料。而對于将上述四地納入俄羅斯版圖的代價和戰略利益哪個更大的問題,個人認為無法量化。

不過,我想重申的是:在軍事科技突飛猛進的當下,以土地和地理位置作為戰略利益衡量标準的思維已經不合時宜。在現代文明社會中,所謂“戰略利益”應該用民衆得到了什麼利益,以及是否符合國家的長遠發展來衡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