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紋,作為中國古代帝王的logo可以說應用是相當廣泛了~
中國古人對龍的崇拜至少有八千年的曆史!從石器時代至今,悠悠歲月的流轉,曆史興衰的更替,在龍的形象塑造上,也在不斷的變化着。
伴随着皇權的影響,龍文化已經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我們至今都自稱為龍的傳人!
古代官窯,自創立以來,
作為皇帝的手辦生産商
作為官方陶瓷馳名商标,
象征皇權的龍紋器物,
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曆代爆款了。
雖然曆朝曆代都有龍紋器物的生産,
但是,每個時代皇帝的喜好不同,
以及社會的發展狀态差異,
都影響着龍紋的呈現。
正所謂盛世龍威
敗世龍衰
龍紋不僅僅代表着器物審美,
更是一個時代和帝王們的縮影。
那究竟畫龍誰家強?今天就給大家盤點一下各個時代的青花龍紋,都有啥不同~
元代出現了成熟的青花工藝,
元代,龍紋的藝術水平,
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至明清,青花龍紋在瓷器上達到了全盛。
元 青花龍紋罐
(局部放大)
元代龍紋一般為白地青花,
元龍作為瘦身達人,
龍身細長,小頭,細頸,無披發,
龍身鱗片圓弧狀或斜網格狀,
呈火焰狀尾或細尖尾,身姿威猛,
少見五爪,多是三爪或四爪,
風格較為自在俊逸。
元代 青花雲龍紋盤
(局部放大)
明早期的龍紋,
無論是神态還是姿勢,
都是矯捷威猛,古樸粗曠的。
洪武時,龍紋造型和元代相似,
僅頭部出現平直後掠的披發。
明 永樂 青花雲龍紋天球瓶
(局部放大)
永樂和宣德時,官窯體制趨向完善,作為王權象征的龍紋,突出了威嚴和尊貴,龍體和四肢粗壯,龍首較大。一頭“殺馬特”的長豎發,讓人體會到了何為“怒發沖冠”,眼險上方豎起一绺水藻般的長睫毛,有些則似豎立起的長螺蛳。
第一第二趾相對成蟹鉗狀,趾間距離比較相近,形若風車。
(局部放大)
普遍使用五爪并成為官窯的标志。
五趾前後相連成一圓圈,
成為明代龍紋的标準畫法。
(局部放大)
等到了明中期,
畫風逐漸變為了柔和溫順,
身體瘦長,龍睛圓睜,
一天到晚“你瞅啥?”的表情,
連眼睫毛都變得寫實,
用短豎線來表示。
明 嘉靖 青花龍穿纏枝蓮紋大盤
(局部放大)
成化時期,社會經濟的繁榮和生活的安定,
使龍紋造型不再兇惡威武,改為儒雅和喜慶。
這時的龍紋多方首,閉嘴,
龍睛平視,配以蓮池和花叢
是歌舞升平的社會生活的寫照。
青花荷塘遊龍紋碗
(局部放大)
明晚期的時候,
龍首頂端鼻尖畫成如意狀,
似豬嘴,俗稱豬嘴龍。
明萬曆 青花龍穿蓮花梅瓶
(局部放大)
在造型上,大部分如鳥首或犬首,繪畫已稍粗率,失去了前期的精神與動感,顯露一種浮燥之氣。
清朝早期的時候
龍紋造型尚有明代遺風,
上領上揚,如意鼻,張嘴伸舌
長披發或多撮短聳發,莊重勇猛。
清康熙 鬥彩紅龍鳳紋蓋罐
(局部放大)
明龍和清龍最明顯的區别
就在龍的嘴巴上了,
比起明代龍的上嘴長下嘴短,
清代龍的嘴巴往往都是下颚更長,
長成了龇牙咧嘴的“地包天”,
八字須外撇彎曲,
須尖多數帶翻卷。
清康熙 青花龍紋棒槌瓶
第一第二趾舒展成一直線,
爪子猶如踏在平地。
渲染淋漓濃重,
有吞雲吐霧的氣勢。
(局部放大)
清中期,
也就是乾隆時期,
社會安定,
百姓生活富足,
龍龍也不兇辣!
逐漸變得和善憨厚。
清雍正 礬紅彩雲龍紋盤
(你說你好好的,怎麼就光借個嘴呢?)
這一時期的龍紋複雜多樣,龍身粗,毛發多,整體華貴富麗,但嘴部仿明代,有一種蒼老之感。不再具有神聖不可侵犯的神貌
(局部放大)
清晚期時的瓷器,
已經形成了标準流程模式,
工藝上非常成熟,
但缺少藝術性,
清乾隆 白地綠龍大蓋罐
(嘿嘿,不用動腦子真是快落~)
龍的下颌低垂,細頸,粗軀,腿壯,胫瘦,尾粗秃上翹,狀如走獸,龍的體态已顯得,呆滞而毫無氣勢,繪制更是線條簡化,映襯了時代的衰落。
(局部放大)
早在炎黃時代,部落就以龍為圖騰,
進入封建社會後,龍被賦予了更高的意義,
成為帝王權力的象征,代表着帝德天威。
秦漢時期,龍之文化與政治權利結合,
龍成為君主帝王的象征,
君主帝王則被視之為“真龍天子”。
起初,瓷器上的龍紋造型很簡單,也沒有太多禁忌。
到了元代,對龍紋的燒造就有明文規定了。
明代更甚,皇家對龍紋實行專權壟斷,
所以,當時的龍紋瓷器幾乎都是出自官窯。
明洪武 青花春壽龍紋梅
明正德青花應龍紋出戟
明嘉靖青花雲龍紋蓋罐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發展到今天,我們早已不見王侯将相的身影,龍紋也從封建皇權,變成了東方logo,把玩着龍紋器物,看着科普小視頻,飛入尋常百姓家,或許才是龍紋的最終進化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