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在《水浒傳》中,老虎出現的次數不少。既有武松打虎,又有李逵殺四虎,還有解珍解寶射虎。不僅如此,梁山好漢當中以虎為綽号的也有不少,合計有十一位之多。
細心的讀者也許會注意到,在小說當中對老虎的稱呼除了虎之外,還稱之為“大蟲”,例如梁山以虎為綽号的十一位好漢當中,病大蟲薛永和母大蟲顧大嫂便是如此。大蟲既是老虎,這點大家都知道,但《水浒傳》中為何會将老虎又成為大蟲呢?
有人認為這是因避諱而成的。因為按照《新唐書•高祖紀》的記載,唐高祖李淵的祖父叫做李虎。唐朝建立後,李淵追谥李虎為景皇帝,廟号太祖。從此,虎便改用大蟲代替。雖說《水浒傳》出自元、明時期,但人們往往沿襲唐人習俗,将虎稱之為大蟲。
這個說法對不對呢?其實并不對。唐朝的規矩沿用至元明時期,這就好像用明朝的尚方寶劍去斬清朝的官,不合時宜;況且無論是宋元雜劇還是《水浒傳》,直接稱虎的情況數不勝數,可見避諱之說站不住腳。
那麼,虎被稱為大蟲又源于何處呢?其實這種稱為在民間已有數千年的曆史了。最早的曆史記載出自東晉史學家幹寶所著的志怪小說集《搜神記》。該書卷二“扶南王判罪”中有這樣的記載:“扶南王範尋養虎于山,有犯罪者,投于虎,不噬,乃宥之。故山名大蟲,亦名大靈。”
這段話翻譯過來是說,扶南王範尋在一座山上養虎,犯罪之人就被扔到山上喂老虎。老虎不吃此人,此人便能得到範尋的赦免。因此,這座山也被稱為大蟲,還有一個稱為叫做大靈。
範尋這個人物是虛構的還是曆史存在的呢?這個人物還真的有,是東漢時期扶南國的國王。扶南國,也就是如今的柬埔寨。有關他的故事在中國的史料中已有記載,出自《晉書•四夷列傳》。
《搜神記》中的這個故事,解釋了大蟲的由來,原來大蟲最早的含義并不是老虎,而是養虎的一座山,後來才逐漸變成了老虎的别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