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将至,家家戶戶也到了采買年貨的時候。蜂蜜一直是生活中不錯的營養品,經常食用蜂蜜的人會發現,很多蜂蜜會慢慢出現凝固、分層現象。
這樣的蜂蜜到底能不能喝呢?
品質是否變差了?
其實——
從蜂巢裡分離出來的新鮮蜂蜜,一開始大都是透明或半透明的粘稠液體,是一種高度複雜的糖類過飽和混合物,有果糖、葡萄糖、蔗糖、麥芽糖、松三糖和糊精等20餘種。其中果糖、葡萄糖是主要成分,約占幹重的75%以上。
當葡萄糖含量大于果糖含量時,
蜂蜜就會凝結成固體或半固體,
我們稱之為蜂蜜結晶。
蜂蜜結晶是一種自然的物理現象,實質上是葡萄糖從蜂蜜中析出的一種物理過程。結晶之後,蜂蜜從液态變為固态或者半固态,顔色從深變淺,但其營養成分并沒有改變,也不是摻假的結果,不影響食用。
蜂蜜結晶受多種因素影響——
蜜源花種、結晶核(葡萄糖微結晶核、花粉粒等)、含水量、儲存溫度和時間等都會影響蜂蜜結晶速度。
1
首先是受蜜源花種影響。不同植物來源的單花蜜種類很多,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比例不同,結晶的速度和結晶顆粒大小也不一樣,有易結晶的,也有不易結晶的。
我國大多數花種的蜂蜜會結晶,比如油菜蜜、椴樹蜜、葵花蜜、荔枝蜜。純度高的洋槐蜜、棗花蜜、黨參蜜不易結晶。
2
其次是受結晶核多少影響。蜂蜜結晶可從底部開始,也可從頂部開始擴散,以均勻的方式展開,呈全結晶或部分結晶兩種狀态,結晶顆粒有油脂狀、細粒狀、粗粒狀。
若結晶核的數量多且密集,結晶速度快,就形成油脂狀;若結晶核稍少,結晶速度快,就形成細粒狀;若結晶核數量少且結晶速度慢,就會形成粗粒狀或塊狀結晶。
3
第三是含水量和溫度。含水量與溫度影響蜂蜜中糖的過飽和溶量,決定蜂蜜結晶速度。
一般情況下,含水量低、結晶核多、成熟度高的蜂蜜,結晶速度快,比較容易整體結晶。
而含水量高的蜂蜜則易部分結晶,這種蜂蜜由于液态部分水分含量過高,長時間放置容易發酵,需要盡快食用。
蜂蜜在13-14℃時,最容易結晶。
若低于此溫度,雖然葡萄糖的過飽和程度加大,但是由于蜂蜜中果糖、麥芽糖、糊精和膠狀體物質等在低溫下的粘滞度和密度卻大大提高,從而降低和阻礙了結晶核的運動和擴散作用,結晶反而遲緩。
若高于此溫度,蜂蜜的粘滞度雖然降低了,但是葡萄糖的溶解度卻提高了,從而減少了溶液的過飽和程度,也使結晶變慢,甚至使結晶融化。
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農業農村部蜂産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北京)陳蘭珍 李熠、中國農産品質量安全
猜你喜歡(點擊文字即可閱讀哦)
【專題辟謠】網傳“金桔醬是止咳神器”是真的嗎?
辟謠 | 2019年1月1日起,微信限流和降權?官方回應來了!
【頭條】12月謠言大盤點,第一條很多人就中招了!
如果您覺得文章還不錯,就請點擊右上角選擇發送給朋友或者轉發到朋友圈。您的支持和鼓勵是我們最大的動力。喜歡就請關注我們吧~
長按二維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