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涼了,樹葉黃了。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
天空那麼藍,那麼高。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排成“人”字,一會排成“一”字。
啊!秋天來了。
這篇優美的散文《秋天》是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裡的課文。剛剛升入一年級的小朋友,你們是不是正在學習這篇文章?伴随着你們朗朗的讀書聲,秋天來了。
秋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是從天氣越來越涼爽開始?從第一片樹葉變黃開始?還是從大雁南飛開始?你們說的都對,這些都是秋天的故事。每到這些現象發生的時候,一年裡的第十五個節氣——白露,就帶着秋天一起到來了。
天氣涼了
圖片來源:昵圖網
處暑過了以後,天氣越來越涼爽,雖然我們白天還穿着短袖,但是早晨上學的時候已經有些涼意。你有沒有感覺到秋老虎已經離開我們了?夜晚溫度降低,空中的水汽遇冷凝結成小水珠,就形成了露。如果你早上從草坪裡跑過去,會感覺到濕濕的,那是草葉上露水打濕了我們的鞋襪。從這個時候開始出現露水,這也是“白露”這個名字的由來。
俗語說: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正是對此時的天氣情況最确切的形容。
一群大雁往南飛
候鳥南飛
古代把每五天稱為“一候”,三候十五天正好是一個節氣的長度,每個節氣都有自己的特征。白露的三候是這樣說的:“白露之日,鴻雁來;又五日,玄鳥歸;又五日,群鳥養羞。”好像全都和鳥有關呢,咱們來仔細看一看。
白露三候
有些小朋友可能知道,鳥兒中有一些群體會随着季節的變化飛去不同的地方生活,這樣的鳥叫候鳥。北方的候鳥到了秋天就成群結隊地飛去溫暖的南方過冬,到了春天再飛回北方生兒育女。我們最熟悉的候鳥可能就是燕子了,“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這裡。”這首兒歌你一定會唱吧,講的就是燕子在春天回到北方的情景。
你知道候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南飛的嗎?對了,就是從白露開始。一候“鴻雁來”,大雁都飛到南方了。二候“玄鳥歸”,玄鳥就是燕子,小燕子也飛走了。三候“群鳥養羞”,“養”是儲藏,“羞”同“馐”,意思是食物。到了白露的第三候,鳥兒們都要行動起來了,開始儲藏食物,準備過冬。
候鳥遷徒路線圖
有些生活在湖北、湖南、浙江的小朋友問:“小童,我生活在南方,可是冬天一點也不暖和,而且我也沒有在冬天看到過小燕子,這是為什麼啊?”小童要解釋一下,在中國,隻要是長江以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江浙滬都算是“南方”,但候鳥南遷的“南”可沒有這麼簡單,它們要飛到非常非常遠的地方,南方甚至可能指的是“南半球的某個地方”。比如小燕子,可能會飛到東南亞、甚至澳大利亞去過冬,那可是我們坐飛機也要好多個小時才能到達的地方呢。
候鳥之所以這樣不辭辛苦地長途飛行,是因為從秋天開始,北方的氣溫就要逐漸下降,到了冬天,植物停止生長、水面結冰、昆蟲冬眠,不管是地面上、水裡還是林間,幾乎都找不到鳥兒可以吃的東西了。各種食物短缺,是北半球的候鳥們不得不暫時離開出生地,去南方過冬的主要原因。
鳥兒陸續飛走了,聽起來好像北方的白露時節有點寂寥?其實并不會。天空中結隊的候鳥是此時格外美麗的風景。唐朝詩人劉禹錫這樣寫道: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小童猜測,他大概寫的就是白露時節的情景。看到天空中翺翔的大雁了嗎,你的詩情是不是也準備好了?
這次我們該吃什麼了?
龍眼
白露的到來代表着秋意越來越濃了,在白露這天,福建有吃龍眼的習俗,湖南人民要在白露時節喝米酒,南京人在此時必不可少的則是白露茶。
有的小朋友會問:為什麼每個節氣我們都要吃點特殊的東西呢?
二十四個節氣對應的是氣候的變化、季節的更叠。每到天氣變化,飲食也要随之變化,比如秋天天氣幹燥,就要多吃一些滋潤的食物,這是中國人提倡的健康飲食之道。更重要的是,這其中蘊含着勞動人民對健康美好生活的向往。經過春夏的辛勤耕種,收獲的金秋就要到來了,斟一杯白露茶,緻敬豐收!
文化、故事、攻略、育兒讨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