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花友問花花一個問題:“家門口的竹子一直那麼青翠,沒見過他開過花,到底竹子會不會開花呢?”
花花要跟大家說的是,竹子确實會開花,隻不過它的花比較不顯眼,而且一生隻開一次。
而且竹子的花比較特别,一般植物都會在生命力旺盛的時候開花,而竹子卻隻在“臨終”前開花。一旦開花就說明它要枯萎了。
如果我們發現竹葉逐漸變得萎黃,或者常常大量落葉,竹枝間有了一些纏繞在一起的像藤曼一般的東西,這就是竹子要開花的前兆。
竹子花呈一種低垂小穗狀,長在短而細的花軸上,衆多的小穗組成花序。走近點一看,那些有點像藤,又摻雜一些細粒的,就是竹花了。
竹子花的姿态并不出彩,不像其他果樹或者花草一樣,能夠開出鮮豔的花朵。但是竹子花讓人比較新奇的是,花一開竹子就會接着變得枯萎。
因為竹子的這種特性,所以在民間,老人們會有“竹子開花,馬上搬家”的說法。而這說法到底可不可信?竹子又為何會一開花就枯萎呢?
其實在植物學界也有關于這方面的争論,這裡花花跟大家分享三種認可度比較高的提法。一種是周期說,一種是營養說,而另一種是環境說。
對于周期說,它認為竹子開花處在一種周期裡,這是由竹子基因所決定的,并不是受到外來影響。而是命中注定到這個點,它就會開花。這種提法主要基于竹子開花周期的研究,還舉出了亞洲同源竹子同時開花的例子。
在營養說裡,竹子一開花就枯萎被認為是開花吸收太多營養,導緻營養元素的大量消耗,從而使生長勢頭減弱,繼而導緻竹子枯萎。關于這一點,主要是基于對竹子花營養元素的研究,發現竹子開花時,各種元素都在向生殖器官移動,從而導緻竹子營養不足而枯萎。
另一種說法是環境影響說,它認為是竹子的生長環境變了才會導緻竹子開花然後枯萎。從這點上看,竹子開花并不是竹子自願的結果,而是被逼的。
環境變壞影響到竹子的生存,因此出于種群的自保措施,竹子隻能加速開花,促進繁殖,通過散播種子,使自己的種群能夠延續。而原來的竹子本身則因為環境變壞的影響難以生存,逐漸枯萎。這點主要是基于在某些災害來臨時,竹子會有集體開花的現象。
從第三種說法上來看,“竹子開花,馬上搬家”也有它一定的道理。當某一兩棵竹子開花的時候也許證明不了什麼,可能隻是竹子到了自己的壽命盡頭罷了。
但是當所有的竹子一起開花的時候,這時就要注意了,有可能是環境變差,有可能是有地質災害要發生。就像某些動物能夠預示災害一樣,某些植物能夠反映環境質量一樣,竹子又未嘗不可?
竹子隻開一次花,隻在特定的條件下,所以竹子花是很少見的。但竹子的這種特殊習性,使得竹子開花成為一種有趣的值得琢磨的現象。各位花友,要是有其他關于竹子的知識,也歡迎在評論區分享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