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或許不知道,被譽為“文壇硬漢”的海明威,在年輕時,有這麼一段往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歲的他加入紅十字會救傷隊,奔赴意大利前線。
有一回,他剛走出防空洞,就遭遇炮彈襲擊,身負重傷,他的身旁是傷得比他更重的戰友。
他拖着對方,向前方百米遠的指揮所艱難移動,最後和同伴暈倒在指揮所前。
事後,他撿回一條命,身上被炸出200多處傷口,也因為英勇救人,被授予銀制勇敢勳章。
醫院休養期間,海明威愛上了照顧自己的護士小姐姐,兩人迅速墜入愛河。
他把這段坎坷經曆寫了下來,作為對戰争與愛情的紀念。
然而初稿寫完後沒多久,這本書就在巴黎不幸被小偷扒走,無比郁悶的他,隻好埋頭重新創作。
又過了7年,這部小說終于出版,它的名字叫《永别了,武器》,出版後被好萊塢搬上熒幕,大獲成功。
書中主人公亨利的故事,幾乎是海明威自己的真實寫照。
經曆了血腥荒唐的戰争、沒有結果的愛情、無人可訴的傷痛,現實中的海明威沒有被生活撂倒,人生的後半場反而愈挫愈勇,無懼生死,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硬漢。
面對命運的摧殘,他發出怒吼:
“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
1
翻開這本著名的“反戰”小說,先讓我們回到這本書描寫的時代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被認為是人類曆史上最慘烈的戰争之一,曆時4年多,涉及30多個國家,卷入世界約15億人口,參戰各國死傷人數超過3500萬。
當戰争進入到後半段,美國小夥子亨利,在意大利北部加入了軍隊救護隊。
他懷着對戰争的好奇和榮譽的向往奔赴前線,可直面戰場才發現,戰火露出的冰冷爪牙早已讓整個歐洲滿目瘡痍。
士兵們都知道自己的命運,那就是沖上前方,然後被埋葬在堅不可摧的攻勢之下。
正如書中所說:“那些所謂光榮的事,并沒有什麼光榮,而所謂犧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場。隻不過這裡屠宰好的肉不是裝進罐頭,而是就地掩埋。”
一次,亨利在執行任務時被炮彈擊中,他頓時覺得靈魂出竅,一直在風中飄。
戰友的哀叫喚回了亨利的神智,他的一條腿全炸沒了,另一條腿的殘肢和褲子勉強連着,随風晃動。
還沒等亨利挪過去救他,戰友就已經失血死去。
這是亨利第一次離真實的死亡那麼近。
那次過後,他成為了一個渾渾噩噩的大兵,每天機械地履行上級指令,對勝負沒有任何欲望。
終于有一天,亨利等到了撤退的任務。
那日,大雨令前路泥濘不堪,車輛難行,潰敗的軍隊人人自危,槍炮聲不絕于耳。
同伴們不是公然出逃就是被莫名殺害,連亨利最喜歡的下屬也死在長槍短炮中。
偏偏亨利又遭遇到意大利憲兵隊的盤查,因為外國口音,他被誤認為是德國間諜,對方不由分說就要拉他去審問。
憲兵隊一個個槍斃他們懷疑的軍官,哪怕這些軍官曾為戰争抛頭顱灑熱血。
這讓亨利徹底寒了心。
快輪到自己時,亨利趁其不備,劈開左右士兵,跳進河流倉皇逃生。
上岸後,亨利撕掉了代表榮譽的星章,甚至不想再穿這身軍裝,此時隻想着:永别了,武器!
其實,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悲劇,時代的塵埃落在每個人身上,隻會加重命運的不幸。
今年不時反撲的疫情、猝不及防的俄烏沖突、意外墜毀的東航MU5735,四川突然爆發的地震……
在時代的洪流面前,每個人都如同蝼蟻,大多身不由己,即使僥幸逃脫,也會遍體鱗傷。
痛苦是生命的底色,可是坦然面對它,卻是人類擺脫折磨的必修課。
書中特意描寫了這樣一段場景:
點燃火把,柴火上的螞蟻大多先往中央着火的地方爬,縱然觸火逃離,也不怕重蹈覆轍。
你看,哪怕是生活在暗處的蝼蟻,也将奔赴光明作為本能。
哪怕不知道前方等待的是什麼,哪怕注定要承受許多痛苦,它們依然願意為一線生機拼盡全力。
2
面對現實黯淡和人生苦難,人會本能地想逃,亨利也不例外。
他被頹喪、厭戰的氛圍深深感染,意志被漸漸消磨,步入了日複一日喝酒談天、尋花問柳的消沉生活中。
他不斷自我麻醉:“也許根本就沒有戰争”、“戰争對于我這個人已經結束了”。
酒保向亨利詢問前線戰況,他也敷衍回答:“我哪會知道。”
沉溺在自己虛構的“太平盛世”中,亨利并沒有感到輕松。
有時候早上醒來卻突然很在意,感覺自己很堕落,覺得失去了寶貴的東西,心裡感到很痛,像針在紮。
他就這樣在軍中碌碌無為消磨時光,直到有一天,亨利在醫院認識了美麗溫柔的護士凱瑟琳。
開始,亨利并非真正喜歡凱瑟琳,不過是無聊中的淺薄調情。
凱瑟琳也是如此,未婚夫的死亡讓她等待8年的婚姻夢破碎,通過在亨利面前扮演順從愛人,才能讓她逃避舊情難忘的悲傷。
兩個不知如何在現實中安頓自己的人,互相抱團取暖,躲避真實世界帶來的苦悶與孤獨。
愛情,成為了他們逃避當下的烏托邦。
他們偷得這一段歡愉,忘記硝煙,忘記死傷,凱瑟琳也在這一期間懷孕了。
戰争越是慘烈,亨利越是思念這段柔情,越是渴望一切結束後,和凱瑟琳去意大利風景最優美的地方結婚,帶着他們可愛的孩子。
亨利從憲兵隊手下逃跑後,不顧一切地回到凱瑟琳身邊。
為了躲避追捕,他們在雨夜劃船七個小時,逃到沒有戰争的中立國瑞士,躲在與世隔絕的雪山村莊,用尋歡作樂的方式,走一步看一步,迷迷糊糊地過着日子。
他們的生活乍一看如童話般美好,但無憂無慮的歡樂并非人生本味,而是一劑麻醉,叛逃與背棄的傷口依舊在心裡生根發芽。
亨利不願回首戰争,不願和仍以為他是愛國青年的家人聯系,甚至什麼人也不見,以免觸及自己的身世與過去。
未出世的孩子,成為他肉眼可見的唯一希望。
可是希望終究沒有降臨。
凱瑟琳因為難産,與腹中的孩子在一個雨夜一同死去。
這段愛情的悲慘結局,如同凱瑟琳臨死前說的那句那樣:“人生隻是一場卑鄙的騙局。”
人生從來都是一場“騙局”,在過得不順利這件事上,我們一直在“僞裝”,以此逃避這個世界給我們的打擊。
逃避不可恥,但沒用。
因為無論悲慘或肮髒,根本就沒有另一個世界。
正如海明威寫的那樣,哪怕暫時躲過煩惱,内心的牽絆也讓你避無可避:
有的時候,你會突然感到一陣陣不安,整個人立即變得非常警覺,這種情緒又使你從睡夢中驚醒,望着窗外悄然到來的黎明。
你明白過來,身邊的一切都随夢幻破滅,你發現自己突然又陷入了一種孤零零的境地,而伴随着黎明到來的,還有那殘酷的、逼真的現實,你無可選擇,不得不去面對。
得過且過走過一生,縱有再多的僥幸,再美好的願景,也是一場虛幻。
生活的動力從哪裡來?
從面對失敗的勇氣中來,從與自己的一次次和解中來,從過好當下每一刻的決心中來。
當我們以為被現實抛棄時,不如想想,是不是攢夠失望的我們,自己推開了整個世界?
3
-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亨利做出的每個選擇,看似是命運推波助瀾,但更多代表了時代背景下,大多年輕人共有的彷徨和困惑。
他曾血氣方剛自願加入和他無關的戰争,卻又答不出為何要為他國參戰;
他曾義無反顧地為了愛情成為逃兵,卻又在愛人垂死的時刻隻能聽天由命;
他能像硬漢般面對生活的種種磨難,但卻又無時無刻不陷入悲觀和妥協。
在故事的結尾,亨利獨自留在病房,關了門,滅了燈,與逝世的凱瑟琳告别。
他靜靜坐着如同一座石像,一言不發,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麼。
過了一會兒,他突然離開醫院,一步步走進雨夜,臉上是雨浸風蝕的落寞與蒼楚。
全書在此戛然而止。
告别了武器,又告别了愛情,亨利将何去何從?
故事看似沒有寫完,可也隻能止步于此。
寫這部小說時,海明威隻有23歲,未來去向何處,他也沒有任何答案。
一戰打響時,數百萬年輕人,因為一句宣傳語,因為一聲招呼,就慷慨激昂地奔赴前線,連戰争何物都沒弄明白,就命喪他鄉。
海明威也是其中一員,親曆戰場,他甚至一度想開槍解決自己。
矛盾頹喪又沒有方向,像極了小說中的亨利。
寫完小說後的三十年,海明威在倫敦出過車禍,當過戰地記者,上過軍事法庭,進入政府黑名單,深陷抑郁症,寫作遭遇瓶頸……
他曾經無限風光,又瞬間跌入谷底。
變幻無常的人生,好像随時随地潛伏着毀滅的危機。
經曆了無數至暗時刻,年過半百的他,寫下另一部巨作《老人與海》,向年輕時不知所措的自己交出了答案。
《老人與海》中,連續84天捕不到魚的老漁夫聖地亞哥,一次又一次撐着小船出海,隻為捕捉心中真正的大魚。
無論天氣多麼惡劣,無論多麼孤立無援,聖地亞哥沒有退縮,沒有放棄,終于獨自釣到一條身長十八尺,體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魚。
然而,他在歸途卻遭遇鲨魚襲擊。
聖地亞哥拼死搏鬥,用滿身傷痕,從鲨魚嘴裡搶下巨魚的骸骨帶了回來,讓衆人驚歎不已。
什麼讓聖地亞哥如此執着?
他說出了那句至理名言:“人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以前看到這句話,隻當是勵志語錄,讀了《永别了,武器》,才更深刻地理解了它的含義。
我們每個人都曾像亨利一樣,蓬勃、熱血、無畏。
然而面對厄運現實,有的人很快放棄抵抗,舉手投降;有的人畢生不卑不亢,拼盡全力。
一個人人生的定局,并非體現在得失中,而是藏在他的選擇裡。
生活永遠無法打敗一個永不服輸的人。
隻要不曾向逆境低頭,死磕到底,剩下的旅途,就有逆風翻盤的無限可能。
4
有讀者說:“你不懂海明威為何經典,其實是件好事。這意味着你的人生沒有遭遇什麼挫折,過得安穩幸福。”
但當你有一天讀懂海明威,你會發現:
即便生活總大寫着失敗,也不妨礙我們一往無前;即便受盡命運的苛待,依然能活出自己的價值。
海明威說過:“這個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們為它奮鬥。我隻同意後半句。”
生活有時候就像是一場戰争,我們每個人都不得不全身心投入戰鬥,屢敗屢戰,跌倒爬起。
但更多的時候,生活也藏着它的溫情與希望,在你咬牙走過的旅程裡,給你無盡的勇氣和動力 。
你要做的,便是不認慫、不怠惰,永不妥協地走下去。
點個贊吧 ,以不怕輸的勇氣,踏過泥濘,穿過荊棘,活出你最堅強的樣子。
作者:洞見·北方有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