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代詩歌鑒賞常見題型

古代詩歌鑒賞常見題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2 15:38:24

古代詩歌鑒賞常見題型?蝶戀花蘇轼,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古代詩歌鑒賞常見題型?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古代詩歌鑒賞常見題型(直擊詩歌鑒賞難點題型)1

古代詩歌鑒賞常見題型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完成下面小題。

蝶戀花

蘇轼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1.在詞史上,蘇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在這首詞中,作者把兩種風格融合在一起。請你結合此詞上阕的内容作簡要的賞析。

2.作者平時所說“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止,文理自然,姿态橫生”(《答謝民師書》)。請你結合此詞下阕的内容分析作者采用何種表達技巧體現這一藝術特色的。

3.閱讀下面的這首宋詞,完成下題。

木蘭花

歐陽修

别後不知君遠近,觸目凄涼多少悶。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①何處問?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故攲②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③。

【注】①魚沉:古人有魚雁傳書之說。魚沉,謂無人傳言。②攲:古通“倚”,斜,傾。③燼:火燒剩餘之物,此指燈花。

下列對本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A.作者在開頭兩句直抒胸臆,“觸目凄涼多少悶”寫出了無處不在的凄涼與煩悶。

B.“漸行漸遠漸無書”,三個“漸”字将思婦的想象意念從近處逐漸推向遠處,仿佛去迫尋愛人的足迹。

C.五、六句從聽覺角度描寫了風竹之聲,借以訴離怨别恨,尤其“敲”字極富神韻,動人心魄。

D.本詞筆調細膩委婉,語言典雅,感情奔放;境界哀怨纏綿,清疏蘊籍,雅俗兼備。

4.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感遇

陳子昂

蒼蒼丁零①塞,今古緬荒途。

亭堠②何摧兀③,暴骨無全軀。

黃沙漠南④起,白日隐西隅。

漢甲三十萬,曾以事匈奴。

但見沙場死,誰憐塞上孤!

【注】①丁零:古代的少數民族,漢代臣屬匈奴,遊牧于我國北部和西北部邊地,唐時稱回纥。②亭堠:邊境守望的城堡。③摧兀:險峻貌。④漠南:蒙古大沙漠以南,即今内蒙古一帶。

請簡要概括本詩的語言特色,并舉例分析。

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送渾将軍出塞(節選)

高适

傳有沙場千萬騎,昨日邊庭羽書至。

城頭畫角三四聲,匣裡寶刀晝夜鳴。

意氣能甘萬裡去,辛勤判作一年行。

黃雲白草無前後,朝建旌旗夕刁鬥。

遠别無輕繞朝策①,平戎早寄仲宣詩②。

【注】①據《左傳·文公十三年》,晉大夫士會奔秦,晉恐士會為秦所用,就派人招他回國。士會離秦時,繞朝贈之以策。②“仲宣詩”即王粲所作之《從軍詩》,本頌揚曹操西征張魯的勝利,此喻報捷之詩。

本詩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相比,語言風格有什麼異同?

6.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小題。

示秬稭①

張耒

北鄰賣餅兒,每五鼓未旦,即繞街呼賣,雖大寒烈風不廢,而時略不少差也。因為作詩,且有所警,示秬、稭。

城頭月落霜如雪,樓頭五更聲欲絕。

捧盤出戶歌一聲,市樓東西人未行。

北風吹衣射我餅,不憂衣單憂餅冷。

業無高卑志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閑。

【注】①秬稭:張耒二子張秬、張稭。張耒,北宋著名文學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這首詩的寫景叙事平實而富有韻味,請結合具體詩句簡要分析。

7.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

木蘭花慢·中秋飲酒

辛棄疾

中秋飲酒,将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别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裡長鲸,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雲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雲何漸漸如鈎?

辛棄疾是繼蘇轼之後的“豪放派”代表詞人,請從“豪放”的角度賞析這首詞。

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題。

【雙調】折桂令盧溝曉月

(元)鮮于必仁

出都門鞭影搖紅,山色空濛,林景玲珑。橋俯危波,車通遠塞,欄倚長空。

起宿霭千尋卧龍,掣流雲萬丈垂虹。路杳疏鐘,似蟻行人,如步蟾宮。

8.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A.開頭兩句寫在拂曉的霞光中搖動馬鞭,驅馬駛出京都城門,山色迷茫,景色秀麗,心情愉悅輕松。

B.上片後三句勾勒盧溝橋的特點,言其險、喻其闊、顯其高,句式整齊,層次分明,極為準确生動。

C.作品繪難寫之景于筆端,多次點出“月”,傳神地勾畫出“盧溝曉月”的特點,意象已足,意境撩人。

D.作者緊緊抓住“曉”、“橋”來寫,并使用了合璧對、鼎足對等巧體,摹景狀物頗盡描寫形容之妙。

9.後人評價此曲,稱其“飄逸”,請結合詩句,從内容和手法角度加以賞析。

閱讀下面的詞,完成各題。

滿江紅

【南宋】劉克莊

金甲雕戈,記當日、轅門初立。磨盾鼻①,一揮千紙,龍蛇猶濕。鐵馬曉嘶營壁冷,樓船夜渡風濤急。有誰憐、猿臂故将軍②,無功級?

平戎策,從軍什;零落盡,慵收拾。把《茶經》《香傳》,時時溫習。生怕客談榆塞事,且教兒誦《花間集》。歎臣之壯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釋:①磨盾鼻:在盾牌的把手上磨墨,指在軍中作檄文。②猿臂故将軍:指李廣。李廣長年征戰匈奴,卻終身未能封候。

10.下列對這首詞上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項是()

A.“金甲雕戈”句寫出了詞人當年在軍中披堅執銳、雄姿英發的形象。

B.“一揮千紙,龍蛇猶濕”突出了拟寫檄文之快,可見詞人才思敏捷。

C.“鐵馬”兩句化用陸遊《書憤》中的詩句,表達對環境艱苦的無奈。

D.“有誰憐”句以李廣自況,寫自己雖一心想抗金卻不被任用的悲憤。

11.下阕寫到“且教兒誦《花間集》”。以下各組句子,最不可能選自《花間集》的一項是()

A.花映柳條,閑向綠萍池上。

B.插花走馬落殘紅,月明中。

C.昨夜西溪遊賞,芳樹奇花千樣,鎖春光。

D.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12.有評論家說本詞“故作曠達語”,請結合具體詞句談談你對該評論的理解。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各題。

滿江紅·寄鄂州朱使君壽昌①

蘇轼

江漢西來,高樓下、蒲萄②深碧。猶自帶,岷峨雪浪,錦江春色。君是南山遺愛守,我為劍外思歸客。對此間、風物豈無情,殷勤說。

《江表傳》,君休讀;狂處士③,真堪惜。空洲對鹦鹉,葦花蕭瑟。不獨笑書生争底事④,曹公黃祖俱飄忽。願使君、還賦谪仙詩,追黃鶴。

【注】①此詞作于元豐四年,作者在黃州。朱壽昌,時為鄂州(今湖北武漢)太守,有愛民美譽。使君,太守舊稱。②蒲萄:即“葡萄”,喻水色。③狂處士:指三國名士祢衡,他才高而傲,觸犯曹操,後為江夏太守黃祖所殺,葬于漢陽鹦鹉洲。④底事:何事。

13.對這首詞的風格判斷正确的一項是()

A.清新自然B.豪邁雄放C.含蓄深沉D.古樸雅緻

14.下面對作品解讀錯誤的一項是()

A.開篇緊扣鄂州的地理特點,描繪黃鶴樓下的江漢和岷江、錦江、峨眉山的景色。

B.“對此間、風物豈無情,殷勤說”承上啟下,由風景人物引發下片的議論抒情。

C.“狂處士”四句,追懷古人,對恃才傲物、招緻殺身之禍的祢衡,有悼惜之情。

D.結句借李白的故事,激勵友人寫出趕上崔顆《黃鶴樓》那樣的大作,名垂後世。

15.結合全篇分析蘇轼在詞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送虢州王錄事之任

獨孤及

謂子文章達,當年羽翼高。一經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須藏器,安卑莫告勞。盤根倘相值,試用發硎刀。

16.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A.首聯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說王錄事志向高遠,與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對比。

B.颔聯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員的官服,與《琵琶行》中“青衫濕”的“青衫”含意相近。

C.本詩主要運用叙述和議論相結合的手法來抒情達意,全詩語言直白淺顯,而其抒發的情感卻強烈動人。

D.從題目來看,這是一首送别詩,然而本詩自始至終沒有一句直寫離情别緒,而送别之情卻蘊含其中。

17.這首詩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分析。

閱讀詩歌,回答下列問題。

秋風辭

劉徹

上行幸河東,祠後土,顧視帝京欣然,中流與群臣飲燕,歡甚,乃自作《秋風辭》曰: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18.下面對詩歌的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A.開篇兩句點出季節特點,狀物描景,色彩鮮明,富有動感,自然平易,清曠幽遠。

B.五、六、七、八句借助動詞正面鋪寫宴遊場景,刻畫了“中流飲燕”的歡快場面。

C.最後一句以哀怨心緒抒發時光難再之情,表達了一代帝王也有着生命易逝的悲慨。

D.全詩因景而生情,以情來系景,語言清麗明快,構思巧妙嚴謹,情感豐富而深沉。

19.有人認為此詩有“《離騷》遺響”,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①宿置酒

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随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②,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複樂,陶然共忘機。

【注解】①斛斯山人:複姓斛斯的隐士。②松風:古琴曲,即《風入松曲》。

20.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A.一、二句中“暮”“歸”兩字,表明天色已晚,詩人踏上歸途。三、四句是說,詩人回顧來路看到山林蒼茫,一片青翠之景。

B.“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中,“荊扉”指簡易的柴門。這兩句運用了白描手法,顯示出詩人與主人之間誠摯的友誼。

C.“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兩句,對意象的選擇,對意境的處理,都注意到了對仗工整,充分體現了本詩律詩的特點。

D.這首詩寫的是探訪友人的所見所感及瑣事人情,讀來自然親切,曉暢清新,也表現出詩人慣有的朗俊豪爽的風格。

21.從全詩來看,令詩人“陶然”的原因有哪些?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梅花落①

鮑照〔南北朝〕

中庭多雜樹,偏為梅咨嗟。

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

搖蕩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

注:①《梅花落》漢樂府二十八橫吹曲之一。鮑照沿用樂府舊題,創作了這首前所未見的雜言詩。鮑照,字明遠,南朝宋文學家,家世貧賤,在宦途上飽受壓抑。此詩創作于其仕宦期間。

2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A.開篇兩句,直抒己見,表達了對梅的贊美。“雜樹”和“梅”含有象征意義。

B.第三句起過渡作用,引出下文。問的主語是詩人,所問之“獨”甚為精妙,緊扣上文“偏”字,将問題直逼到世人面前。

C.四五句中,詩人很爽快的回答了贊美梅的理由,是因為它能在寒霜中開花,在寒露中結果實。

D.尾句霜質一詞,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艱難惡劣環境的本質。

23.明代文學家陸時雍曾評價鮑照“明遠才力标舉,淩厲當年”,請結合本詩加以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南溪早春

楊萬裡

還家五度見春容,長被春容惱病翁。

高柳下來垂處綠,小桃上去末梢紅。

卷簾亭館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風。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當好時豐。

2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A.首聯扣合題目,概述還家五年來的景況。春容的鮮妍與病翁的衰老适成對照,所以說“春容惱病翁”。“惱”是本詩的詩眼。

B.颔聯寫柳綠桃紅的早春景色,緊扣題目“早春”。頸聯寫衰翁在早春時節靜居亭館與漫步溪山的感受,将早春的暖日和風與衰翁居室及出遊的活動結合起來寫,傳出了融洽的春意。

C.尾聯表達作者的欣喜,作者用“更入新年”,再次回應早春的主題,也表達出詩人關切民生的感情。

D.人到晚年,體衰多病,精神上也會消沉、頹唐。特别是見到春花秋月、花開花落,更容易感傷。本詩作者雖也慨歎自己是“病翁”,但對春到人間,卻充滿喜悅之情。

25.楊萬裡的詩描寫細膩,語言新穎活潑,請選出最能表現這一特點的一聯詩句試作賞析。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落葉送陳羽

韓愈

落葉不更息,斷蓬無複歸。

飄飄終自異,邂逅暫相依。

悄悄深夜語,悠悠寒月輝。

誰雲少年别,流淚各沾衣。

26.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A.一個“暫”字表明了兩人偶然相遇但馬上又要分别的境況。

B.“悄悄深夜語”寫出了兩人友情的深厚,交談的熱烈。

C.“悠悠寒月輝”寓情于景,以月之寒冷村托出情之深切。

D.尾聯描寫了兩人淚眼相對、依依惜别的場景,給人以畫面感。

27.詩中“落葉”和“斷蓬”的意象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此詞的上阕用曠達之語寫暮春景色和傷春情緒。①起句“花褪殘紅青杏小”既寫了衰亡,也寫了新生,反映了自然界的新陳代謝,給人幾分悲涼之感;②二三兩句把視線移向廣闊的空間,心情自然舒暢;③四五句先一跌,後一揚,絮飛花落令人傷感,但結句又是何等的曠達。(意思相近即可)

2.詞的下阕運用“頂真格”使詞意一氣呵成。一二句的“牆外”與三四句的“笑”首尾相連。

解析

1.“花褪殘紅青杏小”,這是說,暮春時節,杏花凋零枯萎,枝頭隻挂着又小又青的杏子,花兒凋零而青杏又小,令人傷感。看暮春景色,而抒傷春之情,是古詩詞中常有之意,但東坡卻從中超脫了。“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作者把視線離開枝頭,移向廣闊的空間,心情也随之軒敞,燕子飛舞,綠水環抱着村上人家,春意盎然,一掃起句的悲涼。末句“天涯何處無芳草”,雖言萋萋芳草,卻以“天涯”起筆,寫到處可見茂盛的芳草,意境開闊。總之,詞的上片雖寫“絮飛花落”的暮春之景,卻處處可見曠達之語。

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蘇轼《答謝民師書》:“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止于所不可不止”的意思是指文章、歌唱、詩文、書法等自然流暢,不受拘束,就像飄浮着的雲和流動着的水一樣。此指蘇轼的詞。“下阕的内容分析作者采用何種表達技巧體現這一藝術特色的”問的是采用何種表達技巧體現他的詞自然流暢,不受拘束。考生要能找到表達技巧。詩詞一般忌詞語重複,但“牆裡秋千……佳人笑”三句,總共十六字,“牆裡”、“牆外”分别重複,竟占去一半,然而讀來錯落有緻,耐人尋味。從“牆裡秋千牆外道”直至結尾,修辭上用的是“頂真格”,即過片第二句的句首“牆外”,緊接第一句句末的“牆外道”,第四句句首的“笑”,緊接前一句句末的“笑”,滾滾向前,不可遏止。

3.D

解析

D.“語言典雅,感情奔放”錯,由“别後不知君遠近,觸目凄涼多少悶”“夢又不成燈又燼”等句可知,語言淺白,感情質樸。故選D。

4.①本詩語言質樸勁健、沉郁悲壯。

②詩人用“蒼蒼”“荒途”等詞語,表現出邊塞的荒涼;用“暴骨無全軀”“漢甲三十萬”“沙場死”等描寫戰場情境,語言質樸有力。

③用“黃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描寫陰沉凄涼的景象,充滿低沉抑郁之悲。“但見”“誰憐”相呼應,發人深省,語言沉郁,蘊含悲壯之氣。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語言風格的能力。

陳子昂參與邊境平叛,而有此詩。他目睹了西北邊塞政治與軍事的危急形勢,激發了憂時報國之心。詩句多采用賦的手法,如“暴骨無全軀”“誰憐塞上孤”直接抒發了内心的慷慨沉郁之情,語言質樸強勁有力,并且沉郁悲壯。

一、二句寫到邊塞的情景,其中“蒼蒼”“荒途”則寫出了邊塞的荒涼;“暴骨無全軀”“漢甲三十萬”都是描寫戰争的情景,沒有過多修飾性語言,卻質樸有力。

五、六兩句描繪了一幅陰沉凄涼的景象——狂風卷起黃沙,漫天飛揚,夕陽西墜,慘淡無光,渲染了古戰場的悲涼氣氛,充滿低沉抑郁之悲。“但見”“誰憐”相呼應,用質樸有力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古今在塞外為國捐軀的士兵的無限感傷,蘊含悲壯之氣。

5.同:豪邁奔放(或雄壯豪放,或粗犷雄渾)。異:《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善于運用誇張、比喻的手法,色彩瑰麗,呈現出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送渾将軍出塞》語言渾樸自然,現實主義色彩濃厚。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語言風格的能力。

首先分析兩首詩歌語言的相同點。這兩首詩歌都是邊塞詩,寫景闊大,情感豪邁,比如本詩,以高遠雄渾的起調,整散相間的句式,不停轉換的韻律,多角度、多側面塑造了渾将軍這樣一個忠勇愛國的名将形象,使其詩歌具有雄壯豪放的鮮明藝術風格;比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描寫西域八月飛雪的壯麗景色,抒寫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現離愁和鄉思,卻充滿奇思異想,并不令人感到傷感。所以相同點是豪邁雄壯。

然後分析不同點。如本詩,詩中寫敵人氣勢洶洶地向邊境發動了侵略戰争,“羽書”飛至,形勢危急時,渾将軍毅然奔赴疆場,奮戰不息,語言自然,呈現出的是現實主義色彩。再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中使用比喻、誇張等技巧,所表現出來的浪漫理想和壯逸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對象。全詩内涵豐富寬廣,色彩瑰麗浪漫,氣勢渾然磅礴,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呈現出的是浪漫主義色彩。

6.①“平實”指沒有華麗辭藻,明白如話,通俗淺顯。“捧盤出戶”“市樓東西”等詞,均無任何修飾語。②“有韻味”指寫景、叙事,意蘊豐富。開篇兩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描繪出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對賣餅兒生活際遇的同情和關懷;另外,“人未行”的空寂街景描寫、“憂餅冷”的心态表露,均語淺而意深。

解析

首先要審清題幹,題幹中的“寫景叙事”明确了答題的範圍,“平實而富有韻味”,指詩歌的語言風格,限定了答題的角度。

然後結合詩句具體分析。“城頭月落霜如雪,樓頭五更聲欲絕”一句寫景,“捧盤出戶歌一聲,市樓東西人未行”一句叙事。其中“捧盤出戶”“市樓東西”均沒有修飾之語,明白如話,體現了平實的語言風格。

開篇兩句,從視覺、聽覺兩方面描畫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對賣餅兒生活際遇的同情和關懷,這又體現了詩歌語言中的韻味。注意:鑒賞詩歌的“韻味”一般要體會其中蘊含的作者的豐富情感。

7.①想象神奇,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②借用《天問》體式,構思奇妙,探究月亮由圓到缺的原因。

③巧妙選擇宏大意象并從時空上加以組合,境界宏闊。

④綜合運用神話典故、誇張、比喻等修辭手法,氣勢磅礴。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語言風格的能力。

解答此類題目,可以從用詞、意象的選取、意境的營造、手法、情感等多方面進行分析。

借助本詞中的小序和一連串的問号,可知作者借用了《天問》的體式,層層設問,步步探求,探究月亮從哪來、到哪去、為何“漸漸如鈎”,構思巧妙新穎,讀來一氣貫注,勢如破竹。

内容上,“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意思是說“月亮沒有根,是誰把它系在天空?嫦娥不出嫁,是誰把她留在月宮?”“怕萬裡長鲸,縱橫觸破,玉殿瓊樓”意思是“擔心那巨大的萬裡長鲸在海底橫沖直撞,撞壞了那玉殿瓊樓”,想象奇特、浪漫。

意象和意境上,“長風”“海底”“萬裡長鲸”“玉殿瓊樓”等宏大意象,營造出壯闊宏偉的意境。“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别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意思是“可愛的月亮,要去向何方?是不是天外還有一個人間,那邊看到的月亮才剛剛從東邊升起?”詩人想象月亮西落時,另外一個空間正看到月亮東升,不同空間、不同時間,看到的月亮卻相同,巧妙地将時間與空間進行組合。

手法上,“姮娥”“玉兔”“蝦蟆”等是引用神話典故,“萬裡長鲸”是誇張,“漸漸如鈎”是比喻,多種修辭手法綜合運用,想象瑰麗,筆觸清新空靈,表現了詞人探究天宇奧妙的樂趣。

8.C

9.内容方面:(1)意象“飄逸”:空濛的山色、玲珑美好的林中景色,仿佛世外仙境。(2)意境“飄逸”:都門外景色空濛、幽靜、秀麗;盧溝橋橫跨兩岸,水波洶湧,曉月迷蒙,雄渾壯闊。(3)情感“飄逸”:通過對盧溝曉月的描寫,突出了景色的美妙迷蒙、雄渾壯闊,表達了熱愛、贊美之情。(4)人物形象“飄逸”:詩人從都城出來,馬鞭在拂曉的霞光中搖動,刻畫了策馬揚鞭悠然行于秀麗美好的景色之中的輕松愉悅的人物形象;欣賞盧溝橋,詩人俯視、遠觀、仰視,立足點不斷變化,思緒飄飛靈動,塑造的是欣喜雀躍的人物形象。

手法方面:藝術手法“飄逸”,是指運用多種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1)排比,前三句運用排比句:“俯危波”言其險,“通遠塞”喻其闊,“倚長空”顯其高,寥寥數語,勾勒出盧溝橋的高大、雄偉、壯觀,層次分明,且極為準确、生動,語勢貫通,表意豐富。(2)“起宿霭千尋卧龍,掣流雲萬丈垂虹”,這兩句運用比喻、對偶和誇張的寫法寫盧溝橋像是從霧霭中騰起的千尋卧龍,又像連着天上流雲的萬丈垂虹,形象地描繪了盧溝橋恢弘的氣勢和寥廓的境界,極為形象、傳神。(3)最後兩句照應開頭的“曉行”,運用比喻,展開豐富的想象,靜中添動,把盧溝橋與曉月,天上與人間融為一體,創造出一個恬淡愉悅、深邃高遠的境界。疏鐘和行人把畫面點染的鮮活生動,從橋下向上看,橋上的行人小得像螞蟻一樣,好像可以登上月宮。最後一句切合題中之曉月(點題),将讀者帶進了一個神話世界。

解析

8.

C.“多次點出‘月’”錯。隻在結尾句點出“蟾宮”,即“月”。故選C。

9.

題幹要求結合詩句,從内容和手法角度分析詩歌的“飄逸”,學生可以從意象、手法、情感等角度進行分析。

“山色空濛,林景玲珑。山色空濛,林景玲珑。橋俯危波,車通遠塞,欄倚長空”,前兩句通過“空濛的山色”“優美的山景”兩個意象描寫盧溝曉月的美景,将林中美景描寫的如同仙境,給人飄逸之感。“空濛的山色”“優美的山景”“橫跨的長橋”“高高的欄杆”營造了都門外幽靜、秀麗的意境,給人以“飄逸”之感。

這首曲的上片描寫盧溝曉月的美景,勾勒出盧溝橋的高大、雄偉、壯觀,描繪了盧溝橋恢弘的氣勢和寥廓的境界,表達了作者對盧溝曉月景象的贊美之情。而詩人馬鞭搖影,悠然而行,輕松愉悅,又表現了詩人的飄逸。

此外,詩歌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橋俯危波,車通遠塞,欄倚長空”運用排比手法,勾勒出盧溝橋的高大、雄偉、壯觀,描繪了盧溝橋恢弘的氣勢和寥廓的境界;“起宿霭千尋卧龍,掣流雲萬丈垂虹”,這兩句運用比喻、對偶和誇張的寫法,将盧溝橋比作從霧霭中騰起的千尋卧龍,連着天上流雲的萬丈垂虹,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盧溝橋恢弘的氣勢,極為形象、傳神。“路杳疏鐘,似蟻行人,如步蟾宮”運用比喻修辭,将“行人”比作“螞蟻”,将“眼前之景”比作“蟾宮”,把盧溝橋與曉月,天上與人間融為一體,切合題中之曉月(點題),将讀者帶進了一個神話世界。

10.C

11.D

12.(1)詞人擱置平戎策等與軍旅有關的作品,轉而關注《茶經》《花間集》等閑适之作,貌似曠達,實際上詞人還在挂念當初的從軍生涯,并借借李廣、燭之武等典故,表達自己不被任用的悲憤。

(2)詞人報國無門,隻好故意借閑适的生活來掩蓋軍旅記憶,甚至怕聽人談起邊塞的事情而勾起回憶。這種閑适是假裝的,所以是“故作曠達語”。

10.

C.“表達對環境艱苦的無奈”錯。“鐵馬”兩句化用陸遊《書憤》中的詩句,生動地描繪出金兵南犯和宋軍抗禦的驚心動魄場景,抒發了詞人征戰沙場的豪情。

故選C。

11.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風格流派的能力。

《花間集》是趙崇祚編輯的一部詞集。集中收錄晚唐至五代18位詞人的作品,這批後蜀詞人刻意模仿溫庭筠豔麗香軟的詞風,以描繪閨中婦女日常生活情态為特點,互相唱和,形成了花間詞派。

A.“花映柳條,閑向綠萍池上”出自唐代溫庭筠的《酒泉子·花映柳條》,溫庭筠是花間詞派詞人。女主人公池上憑欄閑望,百無聊賴,描寫的是閨中女子的生活情态,符合花間派的特點。

B.“插花走馬落殘紅,月明中”出自《酒泉子·其二》唐末宋初張泌,張泌是花間詞派詞人,詞風香軟纏綿,符合花間派的特點。

C.“昨夜西溪遊賞,芳樹奇花千樣,鎖春光”出自唐代詩詞名家毛文錫的《西溪子》,描寫的是閨中女子的生活情态,符合花間派的特點。

D.“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出自唐代杜甫的《登樓》這首詩。意思是在這樣一個萬方多難的時候,流離他鄉的詩人愁思滿腹,登上此樓,雖然繁花觸目,詩人卻為國家的災難重重而憂愁,傷感,更加黯然心傷。與花間詞派的“豔麗香軟的詞風”不符。故選D。

12.

(1)“平戎策,從軍什;零落盡,慵收拾”,意思是那些抗敵恢複方略,記錄軍中生活的詩篇,隻好任它散失殆盡,而懶得收拾了。對一個愛國詩人而又是戰士的人來說,平戎策,從軍什,是戰鬥生活的記靈,是珍貴的文獻。一般都要編入專集傳及後代的,有如勒石記功。可現在卻都已零落殆盡而懶于收拾。詞人擱置平戎策等與軍旅有關的作品,轉而關注《茶經》《花間集》等閑适之作,貌似曠達,實際上詞人還在挂念當初的從軍生涯。

(2)“鐵馬曉嘶營壁冷,樓船夜渡風濤急”“有誰憐、猿臂故将軍,無功級”,“有誰憐”三句借用“李廣難封”的典故說明自己雖曾躊躇滿志,而終于無功而歸,怨憤之情,溢于言表。這裡作者以李廣自況,自有不平之意。此二句借陸遊、李廣的典故,表達了自己不被任用的悲憤。

(3)“把《茶經》《香傳》,時時溫習。生怕客談榆塞事,且教兒誦《花間集》”,意思是自己現在隻能靠焚香、煮茗來打發時光了。現在就怕人談邊塞的事,暫且教兒女們誦讀《花間集》吧。詞人報國無門,隻好故意借閑适的生活來掩蓋軍旅記憶,甚至怕聽人談起邊塞的事情而勾起回憶。顯然,詞人這種閑适是假裝的,所以是“故作曠達語”。

13.B

14.A

15.(1)詞人即景懷古。(2)上片“君是南山遺愛守,我為劍外思歸客”既贊美了朱壽昌為人頌揚的政績,又表達了自己眼前寂寞的處境以及濃郁的思歸情緒。(3)下片由豪放轉入曠達,在超脫及曠達中表現詩人對友人的勸勉,願他能夠置身于政治漩渦之外,撰寫出色的作品來追蹑前賢;也體現了蘇轼居黃州期間的心願,對于永恒價值的追求。

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詞内容,判斷詩詞風格的能力。

全詞形散而神不散,大開大合,境界豪放,議論縱橫,顯示出豪邁雄放的風格和嚴密的章法結構的統一。即景抒懷,指點江山,論古說今,涉及五個曆史人物,坦露了對朋友的坦蕩胸懷,将寫景、懷古、抒情結合,不粘不滞,思想深沉,筆力橫放,雖為酬答之作,卻也體現了東坡詞豪放的風格。

故選B。

14.

A.“描繪黃鶴樓下的江漢和岷江、錦江、峨眉山的景色”理解錯誤,岷江、錦江、峨眉山不是黃鶴樓下的景色,是詩人的想象,詞人将黃鶴樓前深碧與錦江春色聯系起來,不但極富文采飛揚之美,而且透露了他對花團錦族、充滿春意的錦城的無限追戀向往之情。故選A。

15.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本題要求“結合全篇分析蘇轼在詞中表達的思想感情”,所以要從詞文中找出表達詞人思想情感的内容。

詞文開篇由寫景引入。描繪出大江千回萬轉、浩浩蕩蕩、直指東海的雄偉氣勢。“江漢西來”二句,描繪了江水奔騰的勝景。長江、漢水滾滾西來,彙合于武漢,那波濤的顔色,如同葡萄美酒一般,一片濃綠。接下來這一句由景到人,一句寫對方,一句寫自己。朱壽昌在陝西任通守期間留有愛民之美譽,政績突出。而蘇轼蜀人自稱“劍外思歸客”,映帶有情。如今思鄉而歸不得,兩廂對比,既贊美了朱壽昌為人頌揚的政績,又表達了自己眼前寂寞的處境以及濃郁的思歸情緒。

上片“殷勤說”三字帶出整個下片,開始向友人開懷傾訴,慷慨評論。“《江表傳》”二句,引出自己對曆史的審視和反思。“狂處士”四句,緊承上文,對恃才傲物、招緻殺身之禍的祢衡,表示悼惜。詞人用感觸頗深的三國人物——祢衡的事迹引以為戒,接着筆鋒一轉,把譏刺的鋒芒指向了迫害文士的曹操、黃祖。如今賢士不在,隻能空對那武昌長江段的鹦鹉洲,葦花蕭瑟,一片凋零凄涼。稱霸一時的風雲人物,如殘害人才的曹操、黃祖之流,最終也隻能在曆史的長河中成為過眼煙雲。此句流露出蘇轼豁達、随緣自适的人生态度。收尾三句,就眼前指點,轉出正意。詞人引用李白的故事,激勵友人像李白一樣潛心作詩,趕追崔颢的名作《黃鶴樓》。這既是對友人的勸勉,願他能夠置身于政治漩渦之外,寄意于曆久不朽的文章事業,撰寫出色的作品來追蹑前賢;也體現了蘇轼居黃州期間的心願,對于永恒價值的追求。

16.C

17.①贊美:首聯贊美了王錄事文采出衆,有傑出才能;②同情:颔聯對其長期不能升遷的同情安慰;③勸誡(忠告):頸聯勸誡他勿露鋒芒,安于低位;④希望(鼓勵):尾聯鼓勵其不辭辛勞,建功立業。(意思對即可。)

16.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内容、鑒賞詩歌藝術特色的能力。

C.“全詩語言直白淺顯”說法錯誤。“羽翼高”比喻王錄事的志向高遠,“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員的官服,借指王錄事官職低微,“發硎刀”比喻高超的才幹。可見,詩歌中多用比喻,含義委婉,并非“全詩”的語言都直白淺顯。故選C。

17.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聯“謂子文章達,當年羽翼高”,是詩人坦率地稱贊王錄事的文才出衆,志向高遠;表達了對王錄事的贊美之情。

颔聯“一經俄白首,三命尚青袍”中,“俄”是指時間短促,詩人說王錄事雖有才華,可惜時光匆匆飛逝,王錄事年華老去,不知不覺間就滿頭白發;“尚”字寫出了王錄事幾經宦海沉浮,還是官職低微,沒能實現當年的志向。表達了對王錄事長期不能升遷的同情和安慰。

頸聯“未遇須藏器,安卑莫告勞”中,“須”和“莫”都是詩人用勸誡的口吻在對王錄事贈言。“器”指才能,詩人勸告王錄事在機會還沒有到來之前要儲藏才能,不露鋒芒;“卑”是指低微的官位,這是詩人勸告王錄事要安于低微,不要抱怨自己的勞苦。表達了對王錄事的勸誡之意。

尾聯“盤根倘相值,試用發硎刀”中,“盤根”是指盤曲的木根,比喻難辦之事;“硎”指磨刀石,“發硎刀”指剛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鋒利的刀,這裡比喻傑出的才幹。詩人希望王錄事如果遇到難辦的值得做的大事,就發揮自己的才幹,好好地幹一番事業。表達了詩人對王錄事的鼓勵之情。

18.B

19.①從藝術手法上看,詩歌沿襲了《離騷》常用的比興手法,由蘭秀、菊香起興,引發對佳人的思慕。(或者詩歌沿襲了《離騷》由物到人的移情手法,由對花木的觀賞,引發對佳人的懷念)②從情感抒發上看,詩歌沿襲了《離騷》以“香草美人”喻理想和美政的表述方式,表達了對賢才的渴望與思慕。③從外在形式上看,詩歌沿用了《離騷》的常有調式,以“兮”為間頓,節奏感強。(意思對即可。)

18.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内容、情感以及藝術特色的能力。

B.“刻畫了‘中流飲燕’的歡快場面”錯誤,原詩第八句是“歡樂極兮哀情多”,意思是:歡喜到極點的時候憂愁就無比繁多。是作者樂極哀來的深沉感慨。五、六、七三句是極寫武帝泛舟中流、君臣飲宴的歡樂景象。故選B。

19.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歌藝術特色的能力。

題目中說“有人認為此詩有‘《離騷》遺響’”,作答時可借助“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兩句,結合《離騷》的特點,從内容和手法等角度進行分析。“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兩句,意思是“秀美的是蘭花呀,芳香的是菊花,思念美人難忘懷”。作者由對花木的觀賞,引發起對佳人的懷念,沿襲了《離騷》常用的比興手法,“佳人”不僅僅局限在字面的本身,它也可以包容了作者對事業的追求心願,正象屈原以美人比喻自身理想的高潔一樣。另外,“兮”字同《離騷》一樣,在形式上沿用了楚辭體的常有調式。

20.C

21.①山中美景令人神怡:詩人白天遊,山中有茂盛的清蒼、翠綠之色;②朋友家的恬靜環境令人稱羨:日暮投宿,幽深的小徑兩旁,綠竹濃密,青蘿依依;③與朋友歡欣暢談令人沉醉:主客暢飲,飲酒高歌,忘掉世俗機心的歡快令人沉醉。

20.

C.“充分體現了本詩律詩的特點”分析錯誤,這首詩為五言古體詩,而不是律詩。故選C。

2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本詩是一首寫景詩,作者“陶然”肯定與“景情”有關,所以從文中找出怡人之景和怡人之情即可。

“暮從碧山下,山月随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該句是說遊玩時看到的美景,令人心曠神怡。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寫出了田家庭園的恬靜,流露出詩人的稱羨之情。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我醉君複樂,陶然共忘機。”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興,歡樂忘了世俗奸詐心機,這裡的主客歡愉,忘記一切世俗煩惱,也是作者“陶然”的原因。

22.B

23.①本詩采用雜言,音節頓挫激揚,富于變化,詩的構思新穎、巧妙,運用豐富的想象力,把大自然中司空見慣的樹和花人格化,借助于對話、對比等手法,使詩中的深刻含義得到形象的體現,象征色彩濃郁。可見詩人“才力标舉”。②本詩多用托諷之辭。一褒一貶,表現了詩人鮮明的态度。表達了對節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視和對曠達之士的贊揚,還包含着寒士被壓抑的義憤和對高門世族壟斷政權的控訴。詩歌以充沛的氣勢,強烈的個性,明快的語言,給讀者以震撼。可見詩人“淩厲當年”。

2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内容和藝術手法的能力。

B.“問的主語是詩人”分析理解錯誤,依據“中庭多雜樹,偏為梅咨嗟”,意思是“庭院中有許許多多交雜的樹木,卻偏偏對梅花贊許感歎”,“問君何獨然?”意思是“你為什麼單單贊賞梅花?”由此可知,問的主語應是“雜樹”而非詩人。故選B。

2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詩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首先要理解“明遠才力标舉,淩厲當年”的含義,說“才力标舉”是因為鮑照的詩歌在語言及表達技巧上在當時标舉獨出,無人能及;說“淩厲當年”是因為鮑照的詩在内容上表現其建功立業的願望和抒發寒門之士備遭壓抑的痛苦,充滿對門閥社會的不滿情緒與抗争精神,代表着寒士的強烈呼聲。

其次,結合詩歌具體内容進行分析:

才力标舉:以“花”字聯上“嗟”字成韻,以“實”字聯下“日”字成韻,格法奇特。本詩構思新穎、巧妙,運用豐富的想象力,把大自然中司空見慣的樹和花人格化,借助于對話、對比等手法,使詩中的深刻含義得到形象的體現,象征色彩濃郁。假象見義,借此言彼,以生動婉曲的形式言志,增添了詩歌耐人咀嚼的韻味。

淩厲當年:本詩主要是托諷之辭。作者以梅花象征一般無節操的士大夫,縱使在艱難日子顯示出抗霜抗露的特質,可是,一旦有權貴招手,就趕緊搖蕩著腰肢去谄媚他們了,批判了那些隻有外在而沒有實質、無節操的士大夫,歌頌了不畏霜露的寒士的堅貞品格,控訴了高門世族對政權的壟斷,同時表明了自己不願順随俗流和堅定不拔的志趣。作者把這種感情托于雜言,氣勢充沛,語言明快,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

24.A

25.颔聯觀察細緻,描寫細膩,語言新穎活潑。早春柳枝綠時,總是首先從下垂的枝條末梢部分開始,故說“垂處綠”;而桃紅初綻時,也總是從上伸的枝條末端開始,故說“末梢紅”。描寫細緻入微,“下來”“上去”将“高柳”“小桃”人性化,分别寫了柳條桃枝的動态美,語言形象活潑。表現了詩人對早春到來的欣喜歡愉之情。

24.

A.“‘惱’是本詩的詩眼”錯。“春容惱病翁”是在歎老中隐藏着不服老的情緒。這正是詩人此時雖年已衰暮,卻仍然熱愛早春景色的原因。以下兩聯,即寫衰翁眼中的春容。“春容惱病翁”為下文抒發熱愛早春景色、憧憬豐收年景埋下伏筆。由此可見“惱”不是本詩的詩眼。故選A。

25.

本題首先在整首詩歌中找出“描寫細膩,語言新穎活潑”特點的詩句,然後結合詩句的具體内容分析該詩句“描寫細膩,語言新穎活潑”體現在何處即可。

通讀詩歌,可發現本詩的颔聯“高柳下來垂處綠,小桃上去末梢紅”最能體現“描寫細膩,語言新穎活潑”的特點。

颔聯“高柳下來垂處綠,小桃上去末梢紅”寫柳綠桃紅的早春景色,早春柳枝返綠時,總是首先從下垂的枝條末梢部分開始,故說“垂處綠”;而小桃花初綻時,也總是首先從上伸的枝條末端開始,故說“末梢紅”。這“垂處綠”“末梢紅”充分體現了詩人觀察細緻的特點。“下來”“上去”運用拟人手法,賦予高柳和小桃以人的情态。“下來”寫出柳條低垂的特點,而“上去”寫出桃樹枝條向上長的特點。“垂處綠”,“末梢紅”,則正是他們在春天到來時的顯著變化。這兩句觀察細緻,造語新穎,緊扣題目“早春”寫出“動人春色不須多”的特點。表達了詩人對春天到來的愉悅之情。

26.C

27.①詩中用落葉不停的飄飛,斷蓬不再回歸故土,表示二人再見遙遙無期。繼而感歎陳羽遠行,難于回歸故地;②“落葉”和“斷蓬”的形象比喻,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表現了詩人對好友離别的惋惜與無奈和不舍分離又無可奈何的感情。

26.

C.“以月之寒襯托出情之深切”理解有誤。“悄悄深夜語,悠悠寒月輝”的大意是說“在寒冷的深夜裡,我們低聲叙話;天上的明月灑下悠悠的光輝”,其中“悠悠寒月輝”大意是說,“月亮的清輝照射進來,好像告訴我們,歲月悠悠,時不我待,彼此都要珍惜自己的年華”,無“以月之寒襯托出情之深切”之意。故選C。

27.

(1)在古詩詞中,“落葉”離枝的飄飛,恰似遊子離家的外出漂蕩,故詩人常把遊子比作落葉,寫出遊子無所依賴的無奈與悲傷;“斷蓬”猶飛蓬。在古詩中常比喻漂泊無定。二者都是悲傷的意象。

(2)此題中,詩歌的标題為“落葉送陳羽”,可謂一語雙關,字面意思指詩人在樹葉飄落之時送自己的好友陳羽,同時也将遠行的陳羽比作落葉。詩中用落葉不停的飄飛、斷蓬不再回歸故土,感歎陳羽遠行,難于回歸故地。兩人一夜話别,臨别淚流沾衣,表明兩人的情意深厚。落葉的形象比喻,表現了詩人對好友離别的惋惜與無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