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劇版的《知否》中,明蘭的堂姐盛淑蘭被無德無行、軟飯硬吃的丈夫與婆婆作踐了三年,好不容易才以“舍棄一半嫁妝”的代價完成了和離,擺脫了這場屈辱的婚姻。
那麼,離婚後的淑蘭過得怎樣呢?
電視劇沒有演,不過在《知否》原著中有答案:淑蘭的父母替她另尋了一門婚事;而且,淑蘭這次過得很幸福。
于是,一個問題就來了:作為一個離婚再嫁的女子,在那個時代往往很容易被歧視,為什麼淑蘭卻能沖破這個魔咒,二婚反而比初婚過得好呢?
閱讀原著會發現,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淑蘭父母選婿标準的改變。
原著裡寫道:這次,老兩口“仔細查看了人品,也拿足了架子,才開開心心地嫁了女兒”。
短短一句話,從三個層面奠定了婚姻的幸福基調。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慢慢道來。
1
對婚姻的“附加需求”減少了
盛淑蘭自身端莊賢淑,娘家又是當地的大富商。
這麼好的條件,當初之所以會被父母嫁給又窮又刁的孫家,并不是老兩口豬油蒙了心、非要拿女兒去做慈善,而是他們對這場婚姻寄托了一些額外的期盼。
當時,淑蘭的父親盛維是“商人”,而盛維的堂弟盛纮則是“清流文官”——雖然老兄弟二人關系好,但盛維的妻子李氏總覺得矮人一頭。
假如自家能招個“讀書人”做女婿,将來女婿若順利進入仕途、為官做宰,那麼,不僅自家也能地位飛升,而且也不必總在盛紘面前有自卑感。
于是,“十二歲就已經中了秀才”的孫志高就成了盛維兩口子眼中最值得投資的潛力股。
為了實現“自家也出一個官老爺”的願望,他們主動選擇了忽視孫志高的人品、孫母的刁蠻,忽視盛孫兩家在三觀方面的本質差距。
甚至,當女兒淑蘭婚後被百般刁難,盛維兩口子都能一忍再忍。
卻不料,潛力股原來竟是垃圾股,還白白害得寶貝女兒受了三年的苦。
經此一劫,盛維兩口子看待女兒婚事的關注點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将來能給我家帶來什麼”變成了“能不能讓我女兒過得順心”。
什麼少年英傑啊,什麼才高八鬥啊,如果人品不行,這些統統沒用;即便男方真有一天金榜題名、加官進爵了,也未必就能輪到結發妻子同享榮光。
人往往如此,關注點不同,評判問題的标準也就不同。
功利心淡了,反而更容易看清問題的本質,更容易回歸最本真的需求。
所以,淑蘭的第二次婚姻,盛維兩口子把女婿“人品好”放在了首位,進行了仔細的查訪。
從前,他們把女兒的婚姻當做一場投資,如今,他們更想給女兒一個安穩幸福的歸宿。
2
懂得給女兒“底氣”
對于出嫁的女兒來說,如果娘家人都不珍視她、不疼惜她,基本就更不用指望婆家人尊重她、愛護她了。
在淑蘭的第一段失敗婚姻裡,盛維兩口子就沒能發揮任何“給女兒撐腰”的作用。
當淑蘭不堪忍受丈夫與婆婆的作踐、逃回娘家訴苦時,娘家不僅不站在淑蘭一邊,還要主動把她送回去;不僅把她送回去,還要一并再給孫家送幾個鋪子示好。
這一副息事甯人、打完左臉湊右臉的讨好相,縱容得孫秀才與其母得寸進尺,将淑蘭乃至整個盛家都當成了大冤種,頤指氣使,既要又要。
經曆了孫家的教訓,盛維兩口子終于明白:
人對于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往往并不懂得珍惜;隻有花費過力氣,才願意多幾分重視。
所以,當淑蘭準備再婚時,老兩口子學會了給女兒底氣,為女兒撐腰。
即便淑蘭是二婚,父母也照樣要“拿足了架子”,讓男方感受到娘家人對女兒的珍視與疼惜。
看到娘家人這樣的态度,婆家不知不覺也會減少幾分輕慢之意。
試想,如果盛家拿出一副“清庫存”的樣子,恨不得早早把有過婚史的女兒從娘家掃地出門、草草發嫁,将來的婆家又能對淑蘭好到哪裡去呢?
3
“分寸感”拿捏得更好了
婚姻之事,本就是牽涉到兩個家庭、乃至兩個家族的複雜事務。
若某一方始終擺出高高在上的架勢(比如《知否》裡嘉成縣主的娘家對待齊衡家),或者總是一副忍氣吞聲的讨好相(比如淑蘭娘家對待孫秀才家),都無法長久維系雙方關系的良性運轉。
在淑蘭的第二段婚姻上,盛維兩口子也終于意識到了這一點。
所以,雖然在議親階段,他們“拿足了架子”,而一旦親事确定,老兩口在态度上就變成了“開開心心嫁女兒”,讓婚事在喜氣洋洋、融洽和睦的氛圍中正式開啟。
而不是一味将“居高臨下”的倨傲架子進行到底。
這種既不傲慢、也不巴結,既能矜持、又能随和的态度,一方面不會喪失自家的原則,另一方面也不會損傷親家的顔面,同時更能讓親家不敢小瞧。
成年人的世界,有一種很重要的處事能力叫做“外圓内方。
尤其對于原本陌生、卻因兒女婚姻而締結親戚關系的兩家人來說,拿捏好“分寸感”,進退有度;在言笑晏晏之間,不動聲色地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才是真本事,也是相對更長遠的相處之道。
4
在《知否》故事背景下,婚姻要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的眼光與格局就顯得特别重要。
淑蘭的父母在踩過一次坑之後,轉變觀念,終于給淑蘭找了一個還不錯的歸宿。
對于我們現代女性來說,婚戀的自由選擇度固然更高,但我們依然能夠從“淑蘭再婚”這段故事裡,得到一些啟發:
第一,我們不能隻關心一段婚姻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更要提前想清楚這樣的婚姻需要我們承受什麼,以及我們能夠承受多久。
人進入婚姻的目的未必相同,但相同的是,無論選擇怎樣的婚姻,背後都會有相應的代價。
在婚前把這份代價估量清楚,才能在将來的婚姻裡,少幾分失落與後悔。
第二,不要自降身份,無條件地“倒貼”。
俗話說得好:上趕着不是買賣。
人性深處,往往都對“不費力就能得到”的人或物心存怠慢。
婚姻之事也一樣。
你以為自己是為了愛不顧一切、忍辱負重,對方卻覺得你隻配做小伏低、不值得被珍惜。
第三,學一點“外圓内方”的處事手段。
在婚姻裡,既然大家是為着長遠的未來而走到一起,那麼,動辄“鬧僵”就肯定不是好辦法。
畢竟,對于成年人來說,“撕破臉”真沒什麼了不起,“在談笑之間維護自己的利益”才是真本事。
也許你會覺得這樣好累。
确實,婚姻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也正因如此,我們更要把有些問題提前考慮周到了,這樣,才能活得多幾分輕松與舒心呀。
作者:沈小梨,湯小小40期基礎班學員,3期影評班學員
文章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