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90後的帥小夥,
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打遊戲
繁忙的工作壓的我喘不過氣來
這不,盼星星、盼月亮
盼來了今年最後一個長假
這七天國慶長假
不知道你們是如何度過的呢?
但對我來說
卻是在痛苦中度過......
“
假期第二天
我就與朋友們組隊
投入了遊戲世界的懷抱
從早上九點到晚上九點
我放肆地打了十二個小時遊戲
最後一局結束
當我擡起頭,想要拿起水杯時
我突然感到身體無力
緊接着是眼前一黑
癱坐在椅子上
一瞬間,我感到無比心慌
腦袋開始發暈
甚至呼吸也變得困難
“我年紀輕輕,我還不想死”
這個念頭萦繞在我的腦海中
我意識到必須做些什麼
于是,在國慶七天樂的第二天
我不幸地進了急診
”
測血壓、心電圖、做CT、拍X線片
我做好了聽醫生宣判我得了“冠心病”的心理準備
在即将把銀行卡密碼告訴我媽時
醫生拿着檢查報告找到我:
“小姑娘,别擔心,心髒和大腦都沒事,
你隻是頸椎出了問題而已。”
是的,我隻是得了頸椎病。
頸椎病是因頸椎間盤退變及繼發性改變,刺激或壓迫相鄰脊髓、神經、血管等組織,繼而出現的一系列症狀和體征的綜合征。
人體共有7塊頸椎,從上到下依次為C1-C7。頸椎的運動範圍較大,活動度高、易勞損的部位最易發病,日常的很多不良習慣會成為頸椎病變的罪魁禍首。比如長期低頭玩手機或伏案工作。一個成年人直立時,頸椎承受的壓力在5公斤左右,而當我們低頭玩手機時,頸椎要承受22公斤以上的壓力,這也是我此次頸椎病的原因。
在各種類型的頸椎病中
神經根型頸椎病發病率最高
由于突出的椎間盤、增生的鈎椎關節
壓迫了相鄰的神經根
引起了神經根性刺激症狀
表現為短期内加重的頸肩痛
疼痛會蔓延到上肢甚至手指
頸部肌肉痙攣,有壓痛
上肢肌力減退,動作不靈活
頸椎病還有其他類型
如脊髓型頸椎病
常表現為身體感覺、運動障礙
如椎動脈型頸椎病
表現為頭暈、惡心、耳鳴、偏頭痛等
也就是我此次頸椎病的症狀
萬萬沒有想到
二十幾歲的我已經患上了頸椎病
幸好醫生告訴我
我現在的情況是可逆的
隻要認真治療就可以恢複正常
常見的非手術治療包括
頸椎牽引、頸部制動、頸部理療
改善不良工作、睡眠姿勢
配合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
和肌肉松弛劑、神經營養藥等
tips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簡單的自測
判斷頸椎是否出現了問題:
身體貼緊牆壁保持直立
向前低頭,肩膀不離開牆壁
用下巴和前胸夾住一張紙
如果下巴貼不到前胸
或是需要聳肩才能夾住一張紙
那麼就提示你有頸椎病的風險
避免長期低頭伏案
選用符合頸部生理弧度的枕頭
适時站起活動身體關節
對于預防頸椎病有着很大的作用
話說到這裡
我要去做頸椎牽引了
祝大家都有一個健康的頸椎!
專家介紹
葉曉健,骨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及博士後導師,醫學博士。國内外著名脊柱外科專家,中國頂級脊柱微創專家。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骨科行政主任、虹橋國際醫學研究院副院長。
從事脊柱外科三十餘年。對各類高難度頸胸腰椎傷病如上頸椎頸胸段疾病、脊柱畸形、胸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脊椎峽部裂及脊椎滑脫、炎症、韌帶骨化病、脊椎不穩及脊椎外傷性骨折脫位等疾患的診斷和治療,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除了繼承傳統頸椎特色外,2000年後對脊柱傷病的微創治療情有獨鐘,從2010年起逐漸聚焦脊柱椎間盤鏡、可擴張通道、椎間孔鏡、經皮椎弓根螺釘固定、經皮椎體成型手術、微創側方融合手術、中線小切口減壓固定手術、導航手術等各類微創術式。2013年起開創性地将内鏡技術、數字化技術應用于頸椎病的治療,為業界廣泛認可,連續多年入選中國名醫百強榜脊柱微創評TOP10,入選上海市東方名醫錄。
【門診時間】
專家門診:周三上午
特需門診:周三下午
餘将明,骨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入選滬上名醫,上海市科技評審專家組成員。在國内率先開展應用脊柱微創技術治療各種脊柱傷病。如應用脊柱内鏡技術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小切口或微創通道減壓椎間融合内固定術治療腰椎滑脫、腰椎不穩及腰椎管狹窄症等。目前主刀完成脊柱外科傳統開放與微創手術2000餘台。
醫療特長:擅長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腰椎滑脫、脊柱骨折及畸形以及疑難複雜脊柱疾病的開放與微創手術治療。
【門診時間】
專家門診:每周二上午
特需門診:每周五上午
預約就診請關注公衆号:
(配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通知删除)
供稿:骨科 餘将明、顧竹佳
編輯:宣傳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