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人與人之間都存在雇傭關系,價格雙方談妥,一方出錢,一方出力,事情辦好,皆大歡喜。前短時間在網上一則關于農民工工價的報道,引得衆人深思。
某處因裝飾需求,要把50袋水泥扛上6樓,業主一合計拿了300塊找農民工幫幫忙,被農民工拒絕,要求最少給850元。
業主疑惑,感覺被“獅子大開口了。農民工卻非常委屈:你隻知道850元很多,卻看不見我在背後付出了什麼。
而針對這件事情,見仁見智,廣大網友都有自己的見解,立馬就分成了兩派。
一部分人認為農民工大叔要價太高,按工作一天850來算,一個月豈不是25500元?都是妥妥的高收入人士了,多少人天天朝九晚五辛苦工作三四千塊工資?
也有一部分仔細的網友算了一筆賬,農民工并不是每天都能接到活的,也不會每次活都能有850塊,所以不應該按照850元每天來計算。
其實,類似的事情并不是唯一的,現在社會上存在了太多的職業歧視,有些職業輕輕松松拿高薪理所當然,有些卻不被理解,面對這個結果,我們可以考慮多方面的因素。
這個價格是否高了?從表面看來,日薪850元,确實是很高的收入,一般做銷售或者企業高管,才能達到這個标準。但是要注意到的是,并不是每一天,他們都有這樣的活幹。
而且大家可以簡單算一下,一包水泥100斤,50包水泥就是5000斤,一般而言一層樓房的台階在13階,許多人光是爬個樓梯,6樓都已經氣喘籲籲,更别提負重,背着水泥上樓了。
50袋水泥上6樓,這樣的活,沒有3個人,很難保質保量做完。
而且水泥這種建材,粉塵進入人的口鼻,長此以往,會導緻種種呼吸系統疾病,例如塵肺、粉塵沉着症等等,也因此,雇主給的這300元的工費着實低了。這樣算下來850元這個價格高嗎?
為什麼沒人質疑其他行業的收入呢?例如做銷售的是靠人脈和嘴皮子,做高管靠能力學曆。
大部分人都清楚自己和他們的差距,對于這兩個群體拿高薪,許多人内心都是很容易接受的。可為何偏偏看不得農民工拿高薪呢?說到底,就是缺乏了共情和換位思考。
可平心而論,如今很多農民工的工作,是區别于互聯網等新興行業的,絕大部分都是存在一線基礎行業。
他們跟搬運工、建築工、零雜工、臨時工等,大多沒接受過較高的教育,隻能從事最底層,最辛苦的勞動去換取收入。
這工作雖然不算體面,卻并不代表底層勞動人民的勞動力就得低廉,作為平等的勞動者,每個人都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
300元搬運50袋水泥上6樓,付出和收獲是否對等?算一筆賬,850元搬運50包水泥,單價是17塊錢,若變成300元,就變成了6塊錢。換位思考,大家想一下願意嗎?
在這個時候,如果還有人想為了能夠接到活,而把價格降到幾十塊,那麼他們就會出現價格混亂,這個群體的生活隻會越來越艱難。
大家都知道便宜沒好貨的道理,硬是壓下價格,那麼隻會導緻行業的消亡,畢竟,傷身又低廉的勞動,沒人會願意接受。
況且,這項工作本質的價值并不高,作為農民工也隻能通過高于其他行業的标準付出體力,才能平衡勞動和收入的平衡。
工作無貴賤,要看得見勞動的本質社會上360行,我們要承認,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保持光鮮亮麗,坐在摩天大樓裡面辦公的,大多人都是平平凡凡地在讨生活。
很多時候,付出與回報并不均等。當一個人拿自己吹着空調、打打字月入幾千的工資跟農民工相比時,其本身觀念裡面就是有一定偏差的。因為他沒有看到農民工大哥付出的本質,與他所付出的是不一樣的。
随着收入方式的轉變,各種主播、金融經紀人、演員、電商人等職業層出不窮,收入差距也在增加。
有的人在辦公桌前看看報告,或看看文件就能得到不菲的收入,有的人卻要長途奔襲在路上才能解決一天的溫飽。
漸漸地,職業也生出“貴賤”來,似乎有人就忘記了,人類生活最新開始的時候,靠的就是體力勞動。從最初的“物物交換”到後面的以“貨币”為載體進行交換,離不開體力勞動的辛勞。
“農民工”“搬運工”“臨時工”“清潔工”等字眼,在某些人眼裡成了低人一等的代表,甚至有人說”把50袋水泥扛上6樓,給300塊還嫌少”,活該你窮,這種說法真的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或者說,他們壓根就沒有俯下身來,仔細看看農民工為此付出了什麼。在璀璨耀眼的大都市背後,是無數農民工的默默出賣勞動力,才成就了這個時代的繁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