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智慧菜場創建工作在前期試點基礎上已有成效,為進一步推動菜市場從業人員、商品經營、營業場所等方面的管理智慧化、标準化、規範化,更好實現主副食品供應量足價穩、優質安全、便利惠民。根據《關于本市開展智慧菜場創建工作的通知》(滬商運行[2022]121号)文件要求,為展示市場風貌,樹立企業典型,展現智慧菜場創建階段性成果、創建經驗、創建特色。近期,對智慧菜場創建典型案例進行宣傳,供行業參考和借鑒。
今天展示的智慧菜場創建典型案例是奉賢南橋集貿市場
南橋集貿市場隸屬于奉賢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地處上海市奉賢區南橋鎮,位置十分便利,經營面積8002平方米,南北大廳共計142個攤位。建造于1989年,2003年進行标準化市場改造,2015年底至2016年初第二次改造升級,2020年6月至11月第三次升級改造。市場在區經委指導下及有關部門配合下進行了“智慧菜場轉型升級項目”改造,以智慧化、數字化,技術化、标準化方式改造傳統農貿市場,推進硬件和軟件的提升,實現業态升級和管理形式創新。為周邊的老城區的居民提供了一個購物方便、環境舒适、安全衛生的購物場所。
PART
一、
科學合理設計菜場,實現智慧化管理
市場委托專業團隊設計轉型升級,并參與研讨改進設計方案。轉型升級後的智慧市場有效地滿足了人民群衆基本消費需求。
市場采用的智慧農貿計量監管系統平台将農貿市場的管理與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智慧為應用點,主要實現了商戶菜價信息公示查詢、農藥檢測結果、人流量、多媒體播放等功能。在表現關注食品安全,保護消費者權益、方便消費購物的同時,充分實現了信息的實時化具體化、可視化,極大地方便了菜場和相關職能部門對市場經營活動的動态監制。
PART
二、
推廣溯源電子秤的應用,建立農産品流通追溯體系
市場給經營戶統一配備了溯源秤,有效杜絕缺斤短兩問題,實現多元化支付,減少現金交叉感染;消費者購買商品之後,可以獲取購物小票,買了什麼菜,多少價格,在哪個攤位買,食品是否經過檢測,食品的來源,商戶的信息是否齊全,都能在小票上查看,最大程度上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PART
三、
完善落實食品檢測制度,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市場設立專門的食品檢測室,并嚴格執行檢測制度,固定持有上崗證的專業檢測人員,每天對菜場内的蔬果、肉類、水産等進行抽檢,并實時将檢測結果公示于市場顯示屏,消費者可實時查詢檢測結果,對于檢測不合格的産品第一時間下架并銷毀,以此來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同時,認真做好索證索票工作,每天根據收到的票證上傳數據,落實9大類20個品種食品安全追溯工作,使消費者在菜場購買商品時,能通過追溯系統查詢到所購買食品的來源地、加工企業、生産日期、檢疫檢驗、經營者等信息。
PART
四、
利用大數據管控人流 測溫系統防控新型冠狀病毒
市場作為一個流動人口較多的密集場所,為了更好的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安裝了智能紅外體溫監測系統,利用該系統市場做到“出入管控 全員測溫”一步到位,實現高效管控、便捷預防,有效協助菜場将各項防控措施落細落實,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PART
五、
進一步完善智慧化系統,提高管理水平
2021年下半年,市商務委和副食品行業協會多次組織相關人員對市場的智慧化系統考察後提出了改進建議,市場根據市商務委的改進要求進一步完善了智慧化系統。
01
提升電子秤智慧化水平。在現有電子秤基礎上,搭載AI識别探頭,精準識别青菜、番茄、黃瓜等不同蔬菜品類,配套算法的新功能,實現每筆交易記錄能實時自動抓取錄入系統。
02
拓展市場管理系統智慧化功能。市場增加物業管理巡檢管理模塊,通過後台的巡檢管理功能,搭配管理員手持巡檢儀,可實現高效智能化管理。
03
強化制度建設。市場針對智慧農貿市場建設和運行,根據自身情況,在組織機構、制度建設和工作培訓等方面進行管理。
04
加強數據分析、應用。建立配套機制,确保日常經營、管理數據分析、應用常态化、制度化。
05
其他。利用好電子大屏,發布市場供應、綜合宣傳、專題宣傳、等便民利民信息。
2021年南橋集貿市場做為全市第一批智慧化試點菜場得到了市商務委的肯定與大力推廣,在市商務的組織下作為示範菜場多次接待了全市同行的參觀考察。
加強市場管理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既要有關部門的指導和配合監管,更要我們市場有序高效的日常運營管理、貼心的人文關懷,整潔的環境布局,誠信的市場交易,多管齊下,全面保障食品安全,才能将“菜籃子”工程真正的落到實處。
供稿:市場運行調控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