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邬毅 對話/邬毅 曾星明
中國内蒙古 邬毅 攝
中國遼甯 邬毅 攝
禅意如冬,冬韻如禅。
冬季,景象雖是萬物肅殺,萬籁俱寂,意境卻空靈缥缈,遼闊高遠。
長風滌蕩塵埃,大雪屏蔽喧嚣,空明驅散浮躁,無邊甯靜融入萬古蒼天。
淨與靜是冬的風景,敬與境是冬的内涵。
冬,寂靜凋落是表象,卻是四季輪回的全新起點:每一個冰冷嚴寒的冬日,都孕育着生命複蘇的時刻。
這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奇迹,一切,正在悄然到來——
無聲,無言,無怨,宿命輪轉,自然而然。
天地寂寞,是對心靈升華的至高考驗,唯有耐得住寂寞,靈魂才會超脫超越超然。
冬,滌蕩污濁,淨化心靈;冬,積蓄大愛,經曆非凡。
它用堅毅剛強悄然等待春風的溫柔,它用深沉含蓄默默守望世間的溫暖。
冬,以無色納萬色,純白包容世界;冬,以空境蘊萬境,空白孕育大千。
求道天地,何不問禅冬天?
請與我的目光同望,請與我的心靈同行——
以禅品冬,以冬悟禅。
中國遼甯 邬毅 攝
編者按:
攝影術發明180多年來,風景攝影的流變不曾停歇。從模仿繪畫到藝術自立,從呈現壯美山川的自然風景到揭示人化自然的社會風景,從對外在景物的審美表現到返回内心的觀念表達,不一而足。在當代藝術的今天,一些攝影師借助于網絡的資訊通道,從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與影像資源當中尋求靈感,從自己的生存經驗出發,自由地利用功能強大的數字技術和各種媒介材料,營造出了豐富多樣的個人化視覺表達的風景影像圖式。邬毅如斯,邬毅的《冬之禅》如斯。《冬之禅》不為叙事,也超越了簡單的美和“好看”。它不僅僅隻是審美對象,而是作為一種媒介,引導我們去思考:人是什麼?自然是什麼?人和自然的關系應該是怎樣的?在這裡,風景已不是自然的風景,而是被重新建構的風景,是人的風景、社會的風景、文化的風景。
日本北海道 邬毅 攝
中國新疆 邬毅 攝
曾:在攝影的衆多門類中,風景攝影是國内很多攝影人喜愛的一個門類。這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有風景攝影在感受美、體驗美、傳播美,有遊曆名山大川之憑借,等等,不一而足。甚而有風景攝影相對别的攝影門類而言,容易操作之說。你怎麼看風景攝影?
邬:攝影術發明180多年來,風景攝影作為攝影的一個門類有其獨特的發展道路。19世紀時,風景攝影的主要功能是記錄,把自然景物、建築轉換為平面,用作紀念品、植物、動物和探險家的标本。在這點上,它和當時的風景油畫的功能大體一緻,在藝術領域的地位并不高。把攝影推向藝術層面的是畫意攝影的興起,其宗旨是通過攝影表現唯美主題,包括人物和風景等。直到今天很多攝影師還在遵從這一理念。20世紀以來,随着其它藝術門類的發展,風景攝影在記錄和藝術的兩個功能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出現了種類繁多的攝影流派。
日本北海道 邬毅 攝
進入21世紀,越來越多的藝術家把攝影當成一種媒介來使用,推動了風景攝影的創新,湧現了不少名家名作,他們都在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進行着風景攝影的藝術創作。由于文化上的原因,中國攝影人對風景攝影偏愛有加,很多攝影人的攝影之路始于風景攝影。
特别是改革開放以來,随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的便利,攝影人跋山涉水,追風逐影,創作了很多展現世界各地自然景觀的優秀風景攝影作品。如今,越來越多的攝影人已經認識到了風景攝影不再是簡單的景觀再現,而是要賦予更多的内涵和更高層次的主觀表達,這也使得風景攝影的表現變得豐富多彩。對風景攝影賦予更多的情感表達,做到風景中有人文情懷,有多元的主觀表現,更多地展現其藝術特質也成為了我的追求目标。
中國吉林 邬毅 攝
中國遼甯 邬毅 攝
中國吉林 邬毅 攝
曾:從攝影術發明後的将近一百年間,作為科技産物的攝影是不是藝術,走過了一條曲折的求證之路。詩人、文藝評論家夏爾·皮埃爾·波德萊爾在《現代公衆與攝影術》中說:“現在是攝影回去履行自己義務的時候了,即作為科學與藝術的仆人。“而學院派畫家H·保羅·德拉羅什卻斷言:“達蓋爾式攝影法的出現将是繪畫的末日。
”從“美國現代攝影之父”阿爾弗雷德·斯蒂格裡茨的“純粹攝影”到保羅·斯特蘭德,F64攝影團體的愛德華·韋斯頓、伊莫金·坎安甯、安塞爾·亞當斯等以自然風景、靜物、人體等為拍攝對象,科學理性的實驗,作品在影調上達到完美境界;從安德烈·柯特茲、馬丁·慕卡西到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出版,用攝影把事物的形式與内容、時間與空間恰到好處地呈現。至此,攝影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的語言系統建構完成。
攝影的精确描寫、豐富細膩影調,以及不同于繪畫的獨特的觀察表現方法,确立了攝影的美學标準,使得攝影被公認為一門藝術。這其中,風景攝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後,從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到當代藝術的今天,從表現到再現,從客觀到主觀,風景攝影一直處于流變之中。怎麼做風景攝影?你的經驗是什麼?
中國遼甯 邬毅 攝
邬:拍出好的風景攝影作品,我認為首先要解決的是立意,或者說确定拍攝主題,要拍什麼。這個主題要有思想性,要傳達作者的情緒和觀念。其所傳遞的信息要超過畫面呈現的具象内容,并能與觀者進行多層次、多維度的交流,進而喚起觀者的聯想、思考和情感互動。立什麼樣的意,定什麼主題,這和一個人成長的自然和社會環境、性格、教育背景、審美取向等密切相關。藝術家往往會通過作品把自己對人生的感受和經曆映射到其作品中。如日本攝影家山本昌南的作品,立意于表達日本在二戰之後人們複雜的心态和情緒。而英國攝影家邁克爾·肯納則是通過所拍景物,用隐喻的方式表現了與人相關的聯想和暗示。
中國遼甯 邬毅 攝
曾:在全民攝影時代,拍照片的人多了,而雷同的照片也多了起來,千人一面。這種狀況,風景攝影尤甚。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邬:藝術在于創新,攝影師永遠都要有一顆好奇心,勇于探索,善于探索。模仿之作,紮堆拍攝而雷同的照片不會是藝術作品。藝術比的是頭腦、想法,有好的立意、好的主題,用與之适合的表現方法呈現出來,就會是你自己的作品,和别人的不一樣。想法、立意哪裡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覺得可以從别的藝術門類借鑒,比如繪畫。
中國内蒙古 邬毅 攝
繪畫有着千年的傳承,無論是中國繪畫還是西洋繪畫,都能給我們提供豐富的養分。郎靜山的“集錦攝影”,傑夫·沃爾對繪畫的“挪用”等都對攝影進行了創新。同時,就像你說的,工夫在詩外,要提高自己的素養。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東方哲學觀對人自身、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等都有深刻的闡述。這些我們都可以很好地學習、借鑒。有自己的想法、思想,才能創新。
中國遼甯 邬毅 攝
曾:數碼技術和藝術的結合成就了當代攝影,也成就了《冬之禅》。李·弗裡德蘭德說:“攝影乃是一種慷慨的媒介。”媒介即信息。《冬之禅》作為一種媒介,引導我們去思考:人是什麼?自然是什麼?人和自然的關系應該是怎樣的?在這裡,風景已不是自然的風景,而是被重新建構的風景,是人的風景、社會的風景、文化的風景。最後,請談談你的攝影感悟。
邬:中國傳統文化講求“天人合一”,我的攝影實踐讓我感悟到風景攝影追求的正是“天人合一”的境界。人在大自然懷抱中,大自然也在人的眼睛中。通過選景拍攝,把大自然定格在鏡頭中,在創作者和欣賞者心中實現“物我相融”。
中國内蒙古 邬毅 攝
這種感受很奇妙,是一個把身外景色納為心中景象的過程,也是一個容物于心的過程,更是一個以藝術覺悟人生的過程。正是對拍攝題材不斷進行思考與藝術提煉,讓我從大自然萬千景象的“色”中體悟到心靈深處萬法歸一的“空”。運用西方發明的攝影術,結合古今中外優秀的藝術理論,創作出有自己獨立思考和視覺表達的藝術作品,是我努力的方向和目标。風景攝影是美好的。如果我的攝影作品在給觀者帶來美的感受之餘,還能引發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那将是我莫大的榮幸。
中國吉林 邬毅 攝
作者簡介:
邬毅,遼甯營口人,建築學博士,多年從事建築設計、城市規劃工作。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曾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多篇作品,并在國内外攝影比賽中獲得獎項。在羅馬尼亞奧拉迪亞FIAP展覽中心舉辦《永恒》攝影專題展,攝影作品在英國、美國、法國、意大利、塞爾維亞、奧地利等多國展出。2020年,出版《冬之禅》畫冊。
*原文刊載于2020年第7期《中國攝影家》雜志,原文标題《冬之禅——邬毅的風景攝影觀》,攝影/邬毅 對話/邬毅 曾星明。
聲明丨本文所刊載内容,版權均為《中國攝影家》雜志所有,侵權必究。如需轉載,請提前與本刊聯系。
編輯|鄭家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