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包拯和海瑞哪個厲害

包拯和海瑞哪個厲害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05:03:12

包拯和海瑞哪個厲害(包拯和海瑞差别為何如此大)1

包拯、海瑞四開門畫(鄒才千、陳華傑作)

包青天婦孺皆知家喻戶曉,海青天的故事也是演了又演。隻是,同樣是青天,包公和海瑞的青天形象,差别還是蠻大的。

按照現在流行的觀點,但凡分析一個人,先從根上來找找他們的童年時期的差别在哪裡。

先說包拯,有兩個版本。

真正的版本實際是,包拯乃合肥名門望族之後,是家中獨子,富貴公子,沒有月牙印也沒有黑炭臉,白白淨淨還挺清秀,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童年,從小就受到了很好的儒家正統教育,少有孝行,聞于鄉裡。

我們熟知的版本,也就是演義的版本是,包拯天生臉黑,額頭有道疤痕,恰似一輪彎月牙。

這個版本中的包拯打生下來就是個苦孩子,爹媽死得早,二嫂怕他長大分家産,總想弄死他。不過,他還有一個極好的長嫂,非常呵護他,省吃儉用,皆盡一切力量供他上學讀書,所以包拯稱其為“嫂娘”。

這個版本中的包拯,雖有可惡的二哥二嫂,但也有如爹娘一般的大哥大嫂,所以童年還是很溫馨的。

包拯和海瑞哪個厲害(包拯和海瑞差别為何如此大)2

我們想象中的包拯

包拯和海瑞哪個厲害(包拯和海瑞差别為何如此大)3

曆史中真實的包拯

按照一個人小時候如果被愛過,長大了就更懂得如何愛人的道理,無論是父母雙全名門貴公子包拯,還是被大哥大嫂呵護善待着長大的包拯,長大之後,果然因為心靈有了童年的溫暖打底,是個心理素質過硬的好青年。

至于那歹毒的二哥二嫂的迫害,那不正是孟子所說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嗎?

包拯和海瑞哪個厲害(包拯和海瑞差别為何如此大)4

海瑞畫像,是不是和我們想象的也完全不同?

再來看看海瑞,祖籍福建,後遷至廣州,再到海南落了戶。擱現如今這都是好地方,但在明朝那會兒,可算差得很,要不然朝廷貶官都往這些地方貶。

海瑞在海南出生,有一個無所作為的父親,在他四歲時就去世了,也就是說海瑞是由守寡的母親辛苦拉扯大的。

在那窮地方,母子倆的生活艱難可想而知。

有一種很受認同的說法,由寡母拉扯大的兒子,不是作為夫婿的最佳人選,尤其是這個寡母如果還很強勢的話。

很不幸,海瑞的寡母就是一個極強勢且好強的母親。于是可憐的海瑞從小就被母親嚴格要求,死命讀書,立志做官。

估計小海瑞連趴在窗戶縫裡看别的孩子玩都是不被允許的,算是一個可憐娃。

在強勢寡母的嚴厲風格撫養下長大的海瑞,外在來看,的确是個無可指責的好孩子:愛學習,品行端,立志早,号“剛峰”,而且還很孝順和節儉,按傳統标準,絕對是個好青年。但他的内心裡,是有缺失的,而且這種缺失,将伴随他的一生,并終生帶給他如影随形般的影響。

所以,從童年經曆來看,顯然包拯的童年更陽光一些。

好了,兩個娃都磕磕絆絆長大,要成家立業了。所以第二輪PK,我們來看看感情和家庭生活方面。

據說,一個男人的品性和為人處世風格,從他的妻子和兒女身上,最能夠得到體現。

還是先來看看包拯,雖然連續拍了好幾部,用了好幾位帥哥的電視劇《少年包青天》裡,讓包公子一會邂逅李冰冰,一會兒偶遇範冰冰,一會兒又跟郡主暧昧,但現實中包拯的感情生活,其實沒有這麼豐富,夫人董氏是一位有名的賢内助。

包拯和海瑞哪個厲害(包拯和海瑞差别為何如此大)5

此外,包拯是一個戀家的宅男,曾經辭官在家裡一宅就是十年,一直宅得所有人都看不過去了,都來勸說他:弄啥呢,趕緊的,出去做官去,大好的材料,可别浪費了。

這樣的人物形象,很接地氣,很鄰家男孩,有沒有?

一點也不像傳說中的那個千古青天,老百姓的精神寄托,正義的化身,神明一樣的超級偵探,封建社會裡射向天際的一縷亮光。但是,讓人喜歡啊,願意去接近啊!

再來看海瑞,如果說生活很是儉樸清苦還值得贊揚的話,但作為一個父親,竟然活活餓死年僅五歲的小女兒,就廣為人诟病了:

小女兒餓了,吃男仆給的糕餅,海瑞盛怒且訓斥女兒,大講男女授受不親的大道理,女兒吓得不吃不喝,終于餓死。

這個風格應該是來自于海瑞寡母的真傳。

包拯和海瑞哪個厲害(包拯和海瑞差别為何如此大)6

海瑞一生娶妻三次,第一個妻子生了兩個女兒之後被休,因為婆媳矛盾;

第二個妻子進門不到一個月被休,也有說是自己跑了的;

第三個妻子為海瑞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但沒多少年就病死了。

另外還有兩房小妾,一個自盡,另一個最終命運如何,如草芥不得而知。

果然,嫁給強勢寡母帶大的孝順剛直正義男,風險好大。

這一輪就不做小結了,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第三輪,看看兩位青天大老爺的仕途如何。封建社會,有志青年都是要忠君報國的,所謂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還是先說包拯(真心不是偏袒他,畢竟宋朝在明朝之前嘛)。包拯二十九歲時中進士甲科,被任命為大理評事、建昌縣知縣,翻譯成現代的官職,大緻就是縣長吧。但父母就他一個兒子,所以不想讓他離開。包拯孝順,對做官也沒瘾,且家裡不缺錢,就辭去官職,回家贍養父母。

幾年之後,父母相繼去世,包拯就在父母的墓旁築起草廬,直到守喪期滿,還是徘徊猶豫,不忍離去。

這一晃就是十年,最後在同鄉父老多次勸慰勉勵後,包拯才一路念着“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鈎。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愁。史冊有遺訓,毋贻來者羞”,優哉遊哉赴京聽選,然後重新從知縣幹起。

包拯對做官沒瘾,但真做起官來,還是極度負責認真的。這樣的心态,這樣的姿态,帥!

包拯流傳于世的經典形象就是斷案,所謂善斷獄訟:鍘美案、真假太後案……簡直就是神探柯南加福爾摩斯的組合,如今的戲劇、電視劇、電影都喜歡這麼演繹。

但實際上,包拯于宋朝官場的最大作用,在于他為政期間敢于打破官場各種潛規則,敢于發聲,促進了北宋仁宗一朝的内政外交各項政令的改進和完善。

包拯和海瑞哪個厲害(包拯和海瑞差别為何如此大)7

《嶽陽樓記》的範仲淹發起“慶曆新政”時,正值包拯從地方進入中央,擺在他面前的是一幫守舊派與革新派互撕的混亂局面,包拯先是一棒子打在新政上,變法失敗後,卻又建議仁宗繼續用範仲淹推行新政。

所有人都懵了,包拯也不care,該幹嘛幹嘛。不過,這下子所有人都知道了,這家夥不好惹,而且不站隊。

因為這個特點,包拯很快幹上了監察禦史,走上了緻力于彈劾官員的艱難道路,太歲頭上動土,老虎嘴裡拔牙,還動不動就讓仁宗下不了台。

“晚有直節,著在朝廷”,官場詭谲,人情世故,包拯是真的不懂嗎?應該不是,他隻是從一開始,就有了自己的選擇!

包拯為官,還有一個鮮明的特征,就是務實。擱到現代,他很适合去做跨國集團的執行總裁或者财政部長,抓經濟建設,那是一把好手。

六十三歲時,包拯官至副宰相,六十四歲時,在任上病逝。

再來看看海瑞,三十五歲中舉,開始做官。在主政江浙,如做淳安知縣、嘉興通判、應天巡撫期間(朝廷選海瑞這樣一個清官來這麼富裕的地方做官,還真是眼光獨到啊),海瑞為政還是不錯的,治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救災、打擊地主惡霸、簡化賦稅制度、減輕農民負擔,得“海青天”之譽。

然後,不出意外的被誣告,海瑞罷官。

包拯和海瑞哪個厲害(包拯和海瑞差别為何如此大)8

一生多賦閑的海瑞,走在了妻子兒女的後面,連自己的喪事都是别人料理的,遺産也隻有八兩銀子,一匹粗布和幾套舊衣服,看得人好難過。

既然包拯善斷案,那麼海瑞如何?

包公破案,目标導向,該裝就裝,該靈活時就靈活,該鍘就鍘,在原則和底線之外,講究技巧和方法。這一點,海瑞還真是沒法跟包拯相提并論,一個是客觀分析,一個是主觀臆斷;一個明察秋毫,一個是輕易分善惡(海瑞判案,窮人和富人打官司,錯一定在富人)。

最後一輪,看看包拯和海瑞分别忠的是什麼君?

包拯生存于中國曆史上最恢宏、最繁榮的北宋時期,遇到的是慷慨、仁善的宋仁宗。趙祯這位文藝範的皇帝被評價為“雖百事不會,卻會做官家(皇帝)”。

包拯死後,仁宗親自到包家吊唁,并宣布停朝一天以示哀悼,給足了這位老人家面子。

而且,包拯一生彈劾那麼多權貴,一次次惹得仁宗惱火,甚至口水都被噴了一臉,仁宗也并沒有跟包拯計較,一如既往地賞識他,重用他。

不得不說,宋朝的輿論大環境,及宋朝的皇帝,都算是極好的。

而海瑞所處的明朝,及明朝的皇帝,則是出了名的變态殘酷,他伺候的主子嘉靖更是出了名的變态,被評價為曆代封建皇帝中間是最突出的自私自利者。

大環境及皇帝不靠譜是一方面,但海瑞自身也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典型的情商負數很要命啊。

海瑞因《治安疏》(批評嘉靖迷信巫術,生活奢華,不理朝政等弊端)惹怒了皇帝,被投進了诏獄,晝夜用刑審問,幸得時任宰輔的徐階力救才得以存活。但後來,海瑞巡撫應天期間,卻不顧勸阻,将已經告老還鄉的徐階的兩個兒子發配充軍。

明明是一個凡人,非要把自己當成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人,清廉是好的,但是海瑞清廉到了跟錢有仇,達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實在是有些太過了。所謂強極則辱,剛者易折,概莫如是。

所以,雖然北宋和明朝社會大背景不一樣,一個是高薪養廉,一個是低薪造貪,但同樣是做清官,包公和海瑞做清官的方式還是很不一樣的。

海瑞,用他的最高領導嘉靖皇帝的話來說就是:“這個人啊,他隻知道長江水是清的,黃河水是濁的。但他不知道,長江水要為人所用,黃河水也要同樣為人所用。”

斯認為,明代大思想家李贽對海瑞的評價很是到位:“先生如萬年青草,可以傲霜雪,但不能充棟梁。”

傲霜傲雪固然令人贊歎敬服,但是,無論在哪一個曆史時期,社會更需要的是那些具有理想主義情懷,卻又能立足現實的實用主義建設者,例如張居正——他知道海瑞是個啥樣的人,所以完全棄之不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