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伯牙鼓琴書戴嵩畫牛的課文筆記

伯牙鼓琴書戴嵩畫牛的課文筆記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2 08:14:57

《文言文二則》是六年級語文上冊部編教材第七單元第二十一課。

伯牙鼓琴書戴嵩畫牛的課文筆記(六上第二十一課伯牙鼓琴書戴嵩畫牛教材解析)1

課文插圖

《伯牙鼓琴》和《書戴嵩畫牛)這兩則短小的文言文,講的都是與中國古代藝術家有關的故事,叙事簡潔,餘味悠長。

《伯牙鼓琴》選自《呂氏春秋》第十四卷《孝行覽.本味》。大意是:伯牙彈琴,锺子期聽他彈琴。伯牙想着高山時彈琴,锺子期說: “彈得好呀,就像那巍峨的高山。”不一會兒,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說:“彈得好呀、就像那浩浩湯湯的流水。“”锺子期死後,伯牙摔琴斷弦,終生不再彈琴,他認為世上再也沒有值得他為之彈琴的人了。文中,“方鼓琴”的“方”意為“剛剛”,“足”意為“值得”。

課文共4句話,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講 了伯牙與锺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将自己的情操和志向融人琴聲,锺子期每次都能快速、準确地聽出來。“善哉乎鼓琴”表現了锺子期對伯牙高超琴藝的贊歎;“巍巍乎若太山”和“湯湯乎若流水”是锺子期對琴聲的描述,更表明他真正聽懂了伯牙通過琴聲表現出的情懷。锺子期知其“音”,更知其“志”。喜遇知音,伯牙是怎樣的欣喜?故事中沒有描述,而是在第二部分寫了伯牙失去知音之悲。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複鼓琴”,因為他“以為世無足複為鼓琴者”。“無足”一詞, 充分表現了伯牙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和不再彈琴的決絕态度。文章用墨極簡、但面面感很強,富有想象空間。

《書戴嵩畫牛》是蘇轼為唐代畫家戴嵩的《鬥牛圖》寫的一題跋, 講了一件趣事:四川有個杜處士,喜愛書畫,他所珍藏的書畫數以百計。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畫的牛, 杜處土尤其珍愛。他用玉做了面軸,用錦囊裝起來,經常随身帶着。有一天, 他攤 開了書畫曬太陽,有個牧童看見了戴嵩畫的牛,拍手大笑着說:“這張畫畫的是鬥牛啊!牛打鬥的時力氣用在角上,尾巴緊緊地夾在兩腿中間,現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翹着尾巴在鬥,錯了!”杜處士笑笑,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話說:“耕種的事應該去問農民,織布的事應該去問女傭。” 這個道理是不會改變的,文中“數”讀shù, 意為“計算”:“今”意為“現在”。

伯牙鼓琴書戴嵩畫牛的課文筆記(六上第二十一課伯牙鼓琴書戴嵩畫牛教材解析)2

課文插圖

課文有兩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先寫杜處土對《鬥牛圖》的喜愛。 他把《鬥牛圖)》當成“尤所愛”的寶貝,不惜成本把它裝裱成“錦囊玉軸”,而且“常以自随”。第2自然分兩個部分,先叙述杜處士和牧童對話。又引用古人的話“耕當同奴, 織當問婢”,說明了藝術創作離不開細心觀察,強調了藝術家應該向富有實踐經驗的勞動人民虛心學習。課文刻畫人物神态的語言,準确生動,如,牧童的“拊掌大笑”,杜處土的“笑而然之”,兩者相映成趣,人物形象躍然紙上。牧童關于兩牛相鬥的話,既簡潔又生動。

課文配有兩幅精美的插圖,設計得都很巧妙,體現了故事中人物的神情狀态,有助于烘托學習氛圍,便于學生展開想象,理解課文。

伯牙鼓琴書戴嵩畫牛的課文筆記(六上第二十一課伯牙鼓琴書戴嵩畫牛教材解析)3

課文插圖

課後“資料袋”中介紹了曆史上與伯牙、锺子期有關的傳說及文獻資料,對“知音”和“高山流水”兩個詞的特殊意義進行了解釋,用以幫助學生了解背景知識,更好地理解《伯牙鼓琴》。

(來自教師教學用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