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受邀到一家會計培訓中心講課,課間有好多學員問我,“老師,企業購買原材料的發票已經收到,但原材料還未辦理驗收入庫手續,這時,會計科目應該是用“材料采購”,還是用“在途物資?”看到學員滿臉的疑惑,我笑着回答到:“你知道原材料成本的兩種核算方法嗎?如果明白了這兩種核算方法,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什麼是實際成本核算法和計劃成本核算法?
在筆記本電腦上工作的人
一、實際成本核算方法:指存貨的購入、發出、結存,不管是明細分類核算,還是總分類核算均按照實際成本計價。這種方法适用于存貨收發業務較少的企業,下面以原材料為例說明。
1、原材料購入:使用的會計科目有:“原材料”“在途物資”等,可以歸納為以下三種情況:
(1)材料已驗收入庫,發票已收到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
(2)材料已驗收入庫,發票未收到,月末需要對該批材料作暫估入賬處理
借:原材料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
下月初先用紅字沖銷上月暫估金額
借:原材料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
然後根據發票,正常入賬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
(3)購貨發票已收到,但材料未驗收入庫
借:在途物資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
待材料辦理入庫手續後
借:原材料
貸:在途物資
2、原材料的發出
在實際成本核算方式下,企業發出原材料的計價方法,可以根據企業原材料的收發頻繁程度及其貴重程度,選擇以下四種計價方法。
(1)個别計價法
(2)先進先出法
(3)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4)移動加權平均法
二、計劃成本核算法,存貨的購入、發出、結存,不管是明細分類核算,還是總分類核算均按照計劃成本計價。這種方法适用于材料收發業務較多,而且計劃成本資料較為健全、準确的企業。下面以原材料為例說明。
1、原材料購入:在計劃成本核算法下,不論材料是否驗收入庫,都要先通過“材料采購”科目進行核算,它反映的是企業所購買材料的實際成本。使用的會計科目有:“原材料”、“材料采購”、“材料成本差異”等,具體會計分錄如下:
(1)材料已驗收入庫,發票已收到
借:材料采購(按采購材料的實際成本入賬)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
同時結轉本批材料的節約或超支額
借:原材料(按材料的計劃成本入賬)
材料成本差異(超支在借方,節約在貸方)
貸:材料采購
說明:在實際工作中,材料成本差異的結轉可以逐筆結轉,也可以月末一次結轉。
(2)材料已驗收入庫,發票未收到,月末需要對該批材料作暫估入賬處理
借:原材料(按材料的計劃成本入賬)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
下月初先用紅字沖銷上月暫估金額
借:原材料(按材料的計劃成本入賬)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
然後根據發票,正常入賬
借:材料采購(按采購材料的實際成本入賬)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
同時結轉本批材料的節約或超支額
借:原材料(按材料的計劃成本入賬)
材料成本差異(超支在借方,節約在貸方)
貸:材料采購
(3)購貨發票已收到,但材料未驗收入庫
借:材料采購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
待材料辦理入庫手續後,
借:原材料(按材料的計劃成本入賬)
材料成本差異(超支在借方,節約在貸方)
貸:材料采購
2、原材料的發出:在實際工作中,為了簡化核算,企業平時發出原材料時不編制會計分錄,而是在月末時,根據倉庫編制的“發料憑證彙總表”結轉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
借:生産成本(或制造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其他業務成本等)
貸:原材料
同時,将發出原材料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調整方法如下:
(1)、按以下公式,先計算出本期材料成本差異率
本期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結存材料差異 本期入庫材料的成本差異)/(期初結存材料計劃成本 本期入庫材料計劃成本)*100%
(2)、按以下公式,計算出本期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額
本期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異率
節約差異,做如下會計分錄
借:材料成本差異
貸:生産成本(或制造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其他業務成本等)
超支差異,做如下會計分錄
借:生産成本(或制造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其他業務成本等)
貸:材料成本差異
好了,今天的分享到此為此,相信學習了上述内容的朋友,一定能夠輕松回答前面那些學員的問題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