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縣古代叫隰州?方言談趣李仡,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隰縣古代叫隰州?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方言談趣
李仡
走進隰縣,你總能感受到它的文明,它的厚重,它的不俗,它的獨特……
這裡有重耳霸主的足迹,有李婷齡生華的妙筆;有小西天的精美絕倫,有堆金山的厚實沉穩;有上天山的雄偉壯觀,有石馬溝的旖旎風光……這些,早已成了我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你是否注意到,我們每天說的話,母親的唠叨,父親的責難,兄弟間的調侃,朋友間的揶揄,小孩子的呢喃細語,大男人的粗聲大氣?你是否留心那從我們祖先遺留下來的,我們從牙牙學語時就不得不學習的語言?隰縣的方言。它有什麼特點?是低俗的,還是高雅的?當我們将“媽”稱作“娅”,将“去不去”叫做“圪哩不圪”時,你不會覺得我們的語言實在太老土了嗎?
但當你閱讀到《三言二拍》以及明清時的四大名著時,你會驚訝地發現,書裡竟然有很多隰縣方言,而且大多竟出現在注釋裡面,因為深奧難懂,所以才不得不給予詳盡的注釋。這就是說,明清時期的人竟聽不懂隰縣話!還得靠加注釋才可明白其意思。
從事醫學專業的人,當我們閱讀到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有關“獾”的藥用價值時,第一句竟這樣解釋:“獾,古稱貒(tuān)。”而這所謂“貒”就是我們耳熟能詳,天天挂在嘴邊的“貒子”——一種穴居土中,危害農作物的動物。但它肉味鮮美,油更是治療燒傷的要藥。這個字,在現代的字典裡一般是查不到的,210在隰縣卻是最尋常不過的口語。明朝的李時珍在我們看來已經是古代人了,但他卻說獾是古代才叫貒的,明朝所說的“古代”又是指哪朝哪代呢?
我們經常說的“又抓又搲”中的“搲”(wā)字,雖然偶爾也能在字典裡查到,但對其的注釋竟是“用手捉物”。而這注釋完全就是文言文——是解釋給古人而不是給我們看的!甚至連孫悟空變成一隻“花鸨”,二郎神因為看不起它而不去攻擊時,都得将“花鸨”一詞作出詳盡的解釋,而在我們這裡,這種作為雞天敵的雕卻是連三歲小孩子也知道的動物。
我們經常挂在口頭上最為平常和普通的話,卻作為書面語出現在古典名著裡,如古典名著《紅樓夢》裡就比比皆是。
這就足以說明,我們的語言太古老了,古老得連明清時期的人都得加注釋才可讀得懂,很多詞語甚至連最全的《康熙字典》裡也找不到。可我們畢竟生活在現代呀,穿着時髦西裝,住着高樓大廈,開着豪華轎車……卻為什麼要講着連明清時期的人都聽不懂的古老的話呢?這是為什麼呢?
崔春祥:
是啊,都是因為什麼呢?不知您是否想過這個問題?是否對我們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無時無刻不講的最為尋常的方言有過這樣的思考呢?有人發現了這個問題,但同樣無法解釋清楚,說得明白。在一個非常偶然的巧合,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的專家來高校調查山西方言時,我就這個問題請教了一位教授。他肯定地告訴我,由于我們隰縣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與外界的交流少,本土文人文隰州化沒有被外來文化所侵蝕,還保留着古代的語言文化特色。實際上,所謂隰縣方言其實就是宋元白話,是宋元時期的官方語言。換言之,我們講的就是古代标準的普通話。但這樣的解釋是不能說服我們的,因為誰都知道隰縣是移民縣,過去生活着山南海北的人。一村有九省人并非妄言,怎麼能說不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呢?
教授笑了,他說,能來到我們縣的外地人,并沒有什麼商賈大亨,文化精英,全是逃難的盲流,他們是根本沒有什麼文化的。他們的到來不僅影響不到我們本土的文化,反而很快會被我們的文化所同化。不出三代便可變成地道的隰縣人了。
原來如此!
這樣的解釋真可謂使人莫名驚詫,歎為觀止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