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專家建議降低結婚年齡”又上熱搜了。
人大代表梁建章等專家在《中國婚姻家庭報告2022版》裡指出:從2013年到2021年,結婚對數連續8年呈下降趨勢。
有的城市,年輕人的初婚年齡早已突破了30歲。
《報告》認為,導緻年輕人不願意結婚,原因有六:
一是年輕人數量下降;
二是适婚認口男多女少;
三是初婚年齡推遲;
四是結婚成本高;
五是社會競争激烈,就業壓力大;
六是婚姻觀念發生改變。
對此,梁建章提出了很多建議,但是有一條在這些建議裡顯得格格不入,那就是将法定結婚年齡統一到18歲。
但降低結婚年齡的初衷是什麼?是提高生育率嗎?靠這個就能實現?
如果降低法定婚齡是為了催生的話,未免有些矯枉過正了。
所以,降低結婚年齡這條路網友們并不感冒,直呼不敢答應。
網上大都是反對的聲音:
“三觀沒形成,還結婚。”
“初高中不戀愛,請問18歲跟誰結婚呢?”
“大學沒畢業,養活自己都是問題,還生孩子。”
但也有人說:隻是合法化,并沒有鼓勵早生。
但一旦合法化就會有新的問題出現,一大批孩子将“名正言順”地從課堂消失。
這分明是逼孩子回家,尤其是女孩都早早回家結婚生子。
專家可曾想過:一個建議的提出要建立在全面調查的基礎上,才有可操作性。
01
降低結婚年齡有哪些弊端?
在沈陽有一個女孩小夏,她與男友中考結束就出來打工了。
但最糟糕的不是他們沒有學曆和社會經驗,而是小夏懷孕了沒有打掉孩子。
孩子出生時,她們沒有錢隻能住在最便宜的旅館。
他們沒有錢買過冬衣物,沒錢補充營養,隻能給孩子喝老年人的高鈣奶粉。
房東說這個女孩剛滿18歲,自己還是個孩子,再照顧一個嬰兒何其困難。
小夏煩躁的時候,還會朝着孩子大吼。
看到這,不禁感慨他們的同齡人正在做什麼?
18歲,大多孩子還在讀書,面對高考奮筆疾書,或者剛剛進入大學享受新的人生,或者為了學一門技術而苦練……
18歲,對未來有很多暢想。但我們身邊像小夏這樣的孩子也很多,他們沒有感情基礎,沒有經濟來源,卻提早進入所謂的婚姻狀态,還有了孩子。
我們很同情小夏的遭遇,但更心疼這個本不該在這樣環境下出生的小嬰兒。
雖然好心的房東求助社會後,很多好心人為他們捐款捐物,足以保證孩子的口糧;
雖然小夏的男友已經在朋友的店裡打工,租到了房子離開了旅館,還保證到了結婚年齡就領證;
雖然小夏的爸爸說後悔疏于管教,曾勸說流産未果,不會放棄小夏。
但我們還是擔心這個剛出生的孩子以後的撫養和教育問題。
如果法定的結婚年齡真的降至18歲,父母又同意,他們大概率不會得到社會關注,更不知道如何承擔此後産生的各種風險。
就像湯姆·漢克斯曾回憶與前妻蘇珊的婚姻那樣:“那時的我太年輕了,我想做一個好父親,但總也找不到做父親的感覺,因為我忙着工作掙錢交房租。”
對經不起生活的柴米油鹽和雞毛蒜皮的年輕人來說,在發現同齡人過得那麼輕松,自己卻隻能被生活的瑣碎纏住時,心理會不會不平衡。
所以,降低結婚年齡也不一定能為提高生育率做出多大“貢獻”,因為即使領證也有離婚的風險。
還記得大衣哥為兒子朱小偉安排的婚事嗎?他希望兒子娶個媳婦,老實巴交地過日子就行了。
于是他找了個家境和自身條件都不錯的陳亞男當兒媳,在沒領證的情況下就舉行了婚禮。
但陳亞男曾說自己和朱小偉是相親認識的,并沒有深入地交流和溝通。
“婚後”的生活果然沒有想象中的美好,倆人的差距也越來越明顯。
一個有頭腦、有野心,一個隻會啃老,不求上進,碌碌無為。
在有錢老爸的溺愛和縱容下,朱小偉心智仍然不成熟,不會處理夫妻關系,更不會處理家務事。
最後,隻能落得個“離婚”的下場,幸好沒有生孩子,否則注定又是一個悲劇。
還有很多人因為在很小就結婚了,對婚姻缺少認知和敬畏。
在閱曆增加後,他們才會逐漸參透婚姻的本質,最後主動選擇離婚。
比起閃婚,我們更希望看到婚姻的水到渠成。
不成熟的婚姻往往經不起波折,他們在經濟上和心理上都很難很快進入角色。
02
沒有該結婚的年齡
隻有該結婚的感情
陳喬恩曾在《女兒們的戀愛》的宣傳片裡曾自曝單身5年,對于愛情的态度是:“不介意隻有一個人,也不介意再多一個人。”
正因為對婚姻不将就,她才有機會在節目裡遇見了艾倫,并在節目結束時确定了戀愛關系。
如今,他們已經官宣領證結婚。
所以,越是着急的時候,越要耐心等一等。
經常會有人勸适婚的年輕人差不多就行了,不要高不成低不就。
這些人裡,有不少當初也是被催婚的一份子,他們的相親對象單位好、家庭好,于是就順理成章在一起了。
他們可能不會在意有沒有感情基礎,因為條件太匹配了。
然而,你能想象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不輕易結婚嗎?
作家楊昌溢說:“很多人沒結婚,不是因為覺得婚姻不重要,而是覺得婚姻很重要。”
年輕人們不是不渴望婚姻,而是對愛情不願将就,甯願晚一些結婚,也不願意選擇搭夥過日子。
他們不是因為年齡到了,而是因為感情才決定進入婚姻。
原來,年輕人們在通往婚姻的路上都是一邊渴望,一邊堅守。
但畢竟這樣純粹的感情開始很難遇到,于是就這樣單着。沒有遇見鐘情的人,不願意将就。
但進入一段感情後他們也是如此,即使合拍,如果想法不一緻也會選擇分開。
電影《花束般的戀愛》裡的小麥和小娟就是這樣,因共同的興趣愛好在一起,後來因為不能接納彼此的差異而分開。
相遇時,他們是因為錯過末班車的大學生,分開時,他們已經步入社會,談了5年的戀愛。
一個已經融入社會,一個因為不喜歡說辭職就辭職。
因為愛情也有花期,總有凋謝的時候。倆人熱戀時隻會看到對方的優點,卻在歲月的洗禮中敗給了平淡的生活。
最後,在結婚和分開中,他們選擇了後者。
小麥曾說:讓我們成為孩子的爸和孩子的媽,像其他人一樣過一輩子,追尋這樣的幸福,很多人不也是這麼過的嗎?
可是,這樣的日子真是我們期待的那樣嗎?
很多人對他們的分開意難平,為他們的決定感到惋惜。他們彼此相愛,有那麼多的共同點,不在一起太可惜了。
然而,複旦梁永安教授這樣點評:“今天的年輕人,單身資本越來越厚,一個人單身可以過得很快樂很豐富。”
因為他們明白隻有該結婚的感情,沒有該結婚的年齡。
愛的時候轟轟烈烈,不愛的時候不将就,而是和對方笑着說再見。
其實現在的年輕人害怕的不是遇到錯的人,而是要将就着一起步入婚姻。
他們承受的不僅是社會和家庭的壓力,還有各種現實問題的考驗。
03
降低成本
才能提高結婚意願
都知道要想提高生育率,首先就要保證結婚率。
但靠降低結婚年齡就會有用?
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廈門大學法學院教授蔣月提出建議:要完善提升婚姻意願、鼓勵結婚生育的多項包容性政策。
是啊,隻有通過實打實的措施,給年輕人實實在在的扶持,才能得到年輕人的信任,才能真正提升結婚意願。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之買房,就描述了當代年輕人結婚買房的困境。
東北女孩闫晶回國後想和男友在北京發展,不得不住出租屋的她渴望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隻不過她看中的一套房子售價300多萬。
她說她愛吃餃子,但是餃子吃得再多也會凍耳朵。
後來在兩家父母的幫襯下,他們隻需付一部分貸款,闫晶最終在和合同上簽了字。
對于闫晶來說,她是幸運的。
但更多的年輕人依舊面臨着結婚和養育高成本的現實:結婚時的彩禮,為孩子準備的學區房,就業、醫療、房貸......所有的一切都讓人壓力倍增,很多人還沒出發就已經被困在房子、車子裡。
當下,針對疫情對經濟等的影響,可以從稅收、住房等方面考慮加大公共政策杠杆傾斜,例如,以家庭計稅,夫妻二人合并計稅或者對已婚人口減免一定稅費,家庭購房可以享受更多稅費優惠,這樣既可以減輕婚姻成本,也發揮了婚姻激勵效果。
如果這些政策真的能出台,那麼年輕人結婚就不會背負太多的壓力,他們也不會對婚姻隻能望而卻步。
才能讓那些不用成為房奴、車奴……以及不願結,結不起的年輕人主動走入婚姻。
-THE END-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處理
作者:天涯海角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版權歸洪恩所有,轉載請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