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家
俗話說「春困不是病,困起來要命」。
春天是萬物生發、生機盎然的季節,但為何我們還會哈欠連連?春困是身體在發出健康警告嗎?
從養生的角度來說,要怎樣對抗春困?下面一起跟着廣東省中醫院的盧院長來了解一下吧~
春困是氣虛的一種表現
盧院長說這種氣虛的表現可能是先天的,比如說氣虛體質人群;另一種就是後天造成的,比如說冬天的時候把正氣耗掉了,儲備不足,所以春季就會有春困的表現。
同時,像潮濕、雨天等春季的外在因素,也會加重本身内虛的表現——外濕內濕交接,想不「困」也難。
此外,如果平時熬夜多,讓身體過度透支正氣的話,那春困的症狀也會相對變重。
對抗春困
這些辦法管用嗎?
物理類:汗蒸、跑步、早睡?
汗蒸或跑步運動,對于緩解春困來說還是有一定幫助的。
同時,建議大家盡量在11點前睡覺。
飲食類:祛濕茶、咖啡、綠豆薏米水、雞骨草、辣椒?
祛濕茶雖說是對春困有緩解,但它的種類較多,要根據大家各自的體質來選擇才行。
綠豆薏米水的話,對便秘者來說可以喝,但不适合大便比較溏瀉的人。
雞骨草同理,它有清熱利濕的功效,适合濕熱的人群食用。
而吃辣雖說也會「出汗」,但其實不是根本,或者說不是一個建議的辦法。
本草抗春困
盧院有推薦
對抗春困,通過中醫來調理是非常好的,今天盧院長就推薦了一種被譽為「補氣之王」的應季本草——黃芪。
據《神農本草經》記載,黃芪「味甘,性微溫。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癞疾,五痔鼠瘘,補虛,小兒百病」。
盧院長介紹在古時候,如果身體虛又患了癰瘡,那傷口潰爛之後就難以愈合。
這時候黃芪就能很好地派上用場。主要歸功于它的補氣功效,有助于傷口的恢複。
此外,黃芪還具有益氣固表的功效,對一些常見發作性疾病比如感冒等,均有很不錯的療效。
如何科學用黃芪
黃芪的形态有多種,不同體質的人群适合吃的也不同,比如說
生黃芪補氣利水,而制過的黃芪溫補功效更好等等。
關于黃芪的食用說明,且看盧院長接下來的分析。
一、補氣:
春困,主要原因就是氣虛,而黃芪正是中藥界的補氣「小能手」,幫助人體及時把損耗的正氣補回來。
二、健脾益肺:
中醫講「黃色入脾,白色入肺」,所以說黃白相間的黃芪不管是對脾髒,還是對肺部來說,都是非常保健的。
三、治療出虛汗:
中醫認為黃芪有固表的功效,能夠減少汗的外洩。
四、緩解水腫:
生黃芪有不錯的消腫功效,尤其緩解如腎炎患者、孕婦等因氣虛引起的水腫、浮腫症狀。
五、皮膚潰瘍:
黃芪對皮膚潰瘍有一定的适應症,尤其是那種傷口流膿長時間不收口的情況。
不過要注意的是——熱毒性的潰瘍,就不能用黃芪來治療了。
這些人群不宜吃黃芪:
表實邪盛——感冒還沒「除幹淨」的人,不宜食用。
瘡瘍陽實——皮膚受傷化膿時,尤其是紅腫熱痛非常明顯的人,不宜食用。
陰虛陽亢——陰虛體質,且陽氣較亢盛(口幹咽燥、失眠多夢等)時,不宜食用。
内有積滞——脾胃積食較多的人,不宜食用。
坊間流傳「出汗多吃黃芪可緩解,是真的嗎?」
盧院長說,這是一個錯誤的說法。因為出汗多有各種各樣的情況,不能單憑出汗這一個症狀就下定論。
比如說天生易出汗且身體健康的人,他的這種就屬于生理性出汗,不需要藥物治療。
又比如說疲倦乏力、大便稀溏的人,是脾虛、氣虛所緻,這類人可能小動一下都會汗流浃背,這時候就該用黃芪來調理。
還有一種就是濕熱體質的人,除了汗多還伴有口幹口苦、大便密結等症狀,這是實火所緻,如果用黃芪反而「火上澆油」。
最後,更年期出汗、盜汗、潮熱的女性,也不适合吃黃芪。
那麼,「亞健康人群适合天天喝黃芪水嗎?」
如果是氣虛引起,那是可以通過黃芪水來調理的。
但若有脾氣暴躁、心煩易怒等表現的話,尤其是肝火旺的人,就不應該喝黃芪水了。
這類人此時應吃一些清涼下火、疏肝理氣的東西。
健康吃黃芪
盧院長有妙方
簡單來說,記住「氣虛能吃,火旺不吃」的原則就好,今天盧院長還給大家推薦了兩款非常不錯的黃芪食療方。
一、黃芪粥:
準備黃芪60克,粳米100克。将黃芪熬汁,再用藥汁兌水來熬粥即可。
如果是一個人吃,那用差不多1/3量的材料就好。若是不吃糖的人,可以用枸杞、紅棗等來替代。
黃芪粥補益元氣,健脾養胃,利水消腫。适用于勞倦内傷、慢性腹瀉、體虛自汗、老年性水腫等。
二、黃芪竹笙黃耳湯:
準備黃芪15克,竹笙數條,黃耳50克,花菇100克(洗淨後不再浸水以免失味),鴿子或烏雞适量。
将鴿子或烏雞切塊,焯水去油,加入黃芪、竹笙、黃耳、花菇,大火燒開後,轉中小火煮40分鐘左右,調味即可。
這款湯膳益氣、健脾、開胃,适合虛寒體質,肺脾氣虛的人群。
現在,知道怎麼巧用你那「封塵已久」的黃芪了嗎?
了解更多的健康常識
敬請收看
《健康有道之廣東名醫大講堂》
廣東衛視
每周五 17:10 準時開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