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的答題模闆

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的答題模闆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26 02:33:42

選修6 環境保護 答題模闆

題型一:表現類

常用的行為動詞一般有:判斷、說出、指出、寫出等,一般沒有關鍵詞。

表現類試題,解答的關鍵一是熟練掌握環境問題的表現;二是根據材料先尋找依據,再判斷。

常考知識點:

1、當代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環境污染、生态破壞、資源短缺、全球氣候變化。

2、主要的環境污染問題: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

3、主要的資源問題:淡水資源短缺、耕地日益減少、礦産頻臨耗竭。

4、主要的生态問題:森林破壞、草地退化、濕地幹涸、生物多樣性減少。

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的答題模闆(高中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答題知識點)1

綠水青山

題型二:原因類

常用的關鍵詞一般有:原因、成因等。

常考知識點:1、環境問題産生的主要原因【見課本】;

2、水、大氣、固體廢棄物污染的原因(水俣病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可吸入顆粒物、酸雨、光化學煙霧形成的原因);

(1)水污染的原因:自然原因:①水域較封閉,水體自淨力較差;②風向、風速;③降水少,河流徑流量小(湖泊水位低);④水溫:多發生在氣溫較高的季節。

人為原因:排入水域中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農業用水中含有大量的的N、P等營養物質。

(2)大氣污染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地形:盆地(谷地)地形較封閉,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②風向、風速;③降水;④氣溫:逆溫天氣;⑤植被覆蓋率。人為原因:污染物或污染源

(3)可吸入顆粒物污染的原因:自然原因:①氣候降水少,地表沙土較幹燥;②植被覆蓋率低;

人為原因:③城市汽車猛增尾氣排放多 ;④工業、家庭燃煤多,大氣污染大;⑤建築工地、沙土廢土随意堆放。

(4)形成酸雨的原因:自然原因:①氣候:降水;②地形;③土壤 ;人為原因(污染物、污染源):④有色冶金工業發達⑤大量礦物燃料的燃燒。排放大量的酸性氣體。

(5)光化學煙霧形成的原因:人為原因:汽車數量多,排放大量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的尾氣。自然原因:西面臨海,三面環山,污染氣體不易擴散;

夏季(副熱帶高壓控制),氣溫高,雲量少,濕度低,太陽紫外線強,易發生光化學反應,産

生光化學煙霧。

(6)水俣病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工業生産中任意排放含汞的廢水

(7)固體廢棄物污染的原因:自然原因:略。人為原因:①随着人類社會的發展,垃圾種類與總量日益增多,許多固體廢棄物的排放量與堆積量超過了環境的自淨能力;②現代工業科技的發展,垃圾的品種多、變化大,垃圾的處理技術難度大。

4、水、耕地、礦産資源短缺的原因;

(1)淡水資源短缺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可利用淡水資源總量有限;②淡水資源的空間分布和時間分配很不均勻。人為原因:①水資源不合理的開發與管理措施,導緻水浪費嚴重;②水體污染嚴重 ;③人口激增和工農業發展,需水量大增。

(2)耕地日益減少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地形: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②氣候:氣候幹旱(高寒)區域大;③耕地地區分布很不均,人均耕地地區差别很大。人為原因:①人口衆多,人均耕地少②非農業建設用地增長迅速,加劇人均耕地的減少(如城市建設,交通、水利、工礦業等建設用地);③土地利用強度大,土地退化嚴重;④不合理的灌溉和施用農藥,耕地污染嚴重;⑤生态退耕,耕地減少 (退耕還林、還草、還湖)

(3)礦産(化石燃料)頻臨耗竭的原因:自然原因:①礦産資源非可再生性;②地區分布不平衡 ;③礦産資源總量有限。人為原因:①經濟的快速發展,礦産消耗增加;②人口衆多,人均能源資源相對不足;③礦産資源的生産和消費地區差異大;④富礦少,貧礦多,采富棄貧,使礦産品位下降;⑤有些礦産資源探明儲量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

5、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破壞、草地退化、濕地幹涸、物種減少産生的原因。

(1)森林破壞的原因:①人口增長和貧困導緻發展需求; ②過度開墾和毀林開荒(過度的遷移農業);③亂砍濫伐(商業性伐木);采礦、修路、城鎮建設;⑤過度放牧(開辟大型農牧場)。

(2)草地退化的原因:人為原因:①過度放牧②過度開墾③濫伐樹木和濫挖藥材。

自然原因:①鼠害和蟲害嚴重;②氣候異常--氣候變暖、降水減少,幹旱頻發等(3)濕地減少的原因。自然:濕地減少本身是一個自然過程,即沉積物自然充滿湖沼。人為:①植被破壞,土壤侵蝕,導緻入流泥沙大增;②環境污染,生活、農用、工業污水排放導緻水體富營養化③圍湖、圍海造田。④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的截流改向,使入流水量減少

(4)生物多樣性破壞的原因:自然: 物種滅絕是一個自然過程。人為:①濫捕濫殺② 環境污染和生态破壞③外來物種入侵

題型三:影響類

一、常考知識點:1、環境污染防治的危害【水、大氣-可吸入顆粒物和酸雨、固體廢棄物等環境污染的危害】【環境污染事件形成過程(水俣病、酸雨、光化學煙霧等污染事件形成過程)】;

2、非可再生資源耗竭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3、非可再生資源開發過程中的影響;

4、水資源、土地資源等可再生資源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問題;

5、資源開發的條件;

6、森林破壞、草地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濕地幹涸、物質減少等生态破壞的影響。(某一區域的生态環境問題對其它區域的影響;生态環境問題形成的一般過程。)

二、評價類試題,解答的關鍵是:一是從有利和不利兩個方面來辯證闡述;二是從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兩個方面去分析;三是從對社會、經濟與生态環境等的影響加以分析;四是注意限定詞。

“從××方面進行評價”。這類設問要注意審題,抓住限定詞,是評價利還是弊,是從哪方面進行評價等,這樣就縮小了答題範圍。

“與A相比,評價B優勢(不足)”,就要先分别分析A與B的各自優勢(不足),隻答B的獨特優勢(不足),不答A與B的共同優勢。

分析××的不利影響。(簡述××的危害。)

分析××的有利影響。(簡述××的生态效益。)

三、典型例題:積極開發新能源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讀有關圖文資料,回答問題。(10分)

分析上海建設東海大三風電場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答案:有利因素:地處沿海地帶,能受到冬、夏季風的影響(風能資源豐富);經濟基礎好(市場廣闊);科技研發力量雄厚;可以利用海洋空間,節省土地資源。

不利因素:成本高,施工難;(風向和風速不穩定)。

四、自然資源開發與利用過程中的影響類答題模式:

污染(改善)環境(大氣<具體表現>、水、土壤); 危害(有益)人體健康;

導緻植被破壞; 引發自然災害; 占用土地(提高土地質量,擴大耕地面積)--

五、(改善)生态破壞影響類答題模式:

導緻(植被-森林、草地、濕地)退化(面積增加),進而導緻生态的環境功能(生态效益)下降<展開回答>、(遏制)荒漠化擴大(的進程)。

市場(産品質量)、交通(荒漠化、濕地)、勞動力、政策、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等的變化。

題型四:措施類

常考知識點:1、環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水、大氣-可吸入顆粒物和酸雨、固體廢棄物、土壤污染的主要措施);2、針對煤炭、石油與天然氣等非可再生資源耗竭,人類采取的相應措施;3、煤炭、石油與天然氣等非可再生資源開發過程中應采取的環境保護措施;4、保護、合理利用水資源、土地資源等可再生資源的成功經驗;5;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破壞、草地退化、濕地幹涸、物質減少等生态環境保護的主要措施。

答題的一般思路:即從原因入手進行分析,找出針對性的措施。在高考命題中,一般先設問原因,再設問措施,即使題中沒有針對原因的考查,分析時也應從原因入手進行分析。

解題時注意兩點:一是自然條件一般不易改變,主要應從改變人類不合理的活動方面來尋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綜合性的,一般應該包括工程措施、技術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點應盡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針對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解答措施類試題,解答的關鍵一是從原因找措施;二是盡可能包括工程措施、技術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三是要具有針對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典型例題:(2013高考題海南卷) (10分)環境保護

我國幹旱區某區域近30多年胡楊大量死亡,沙化面積擴大,生态環境惡化的趨勢有所加強。圖11顯示該區域地區生産總值及地下水埋深的變化。

分析該區域生态環境惡化的原因,并提出此類地區遏制生态環境惡化的主要措施。

原因:經濟增長嚴重依賴(地下)水資源(2分),地下水位下降導緻生态環境惡化。(2分)

主要措施:節約水資源(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2分)發展節水型經濟(調整産業結構);(2分)跨區域調水,增加水資源供給。(2分)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評分,但本部分總分不超過6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