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願孩子成為怎樣的人

願孩子成為怎樣的人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1-23 08:18:48

願孩子成為怎樣的人?“小木屋”是愛的巢居在艱辛的拓荒路上,它承載了家的希望,父母手足間的親情,卡羅琳和查爾斯之間含蓄隽永的夫妻之情,以及堅韌的拓荒之情——豆瓣網友評名著《草原上的小木屋》,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願孩子成為怎樣的人?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願孩子成為怎樣的人(願你成為孩子的引路者)1

願孩子成為怎樣的人

“小木屋”是愛的巢居。在艱辛的拓荒路上,它承載了家的希望,父母手足間的親情,卡羅琳和查爾斯之間含蓄隽永的夫妻之情,以及堅韌的拓荒之情——豆瓣網友評名著《草原上的小木屋》。

20世紀美國著名兒童文學家羅蘭.英格斯 .懷德的《草原上的小木屋》曾四度獲全球童書大獎。豆瓣網友簡述了故事的梗概,我更覺得《草原上的小木屋》是一本很好的家庭教育書籍。時光雕塑經典,閱讀塑造人生,讓我們一邊讀名著,一邊思考人生,思考教育,思考如何引導人性向善、生命向上。

家庭要有夢想

沒有到威斯康星州之前,勞拉爸總是給勞拉媽講西部草原的事,那裡大地平坦,沒有樹木,青草長得又高又茂盛,野生動物就像在一望無垠的牧場一樣繁衍生息……

草原上的風景讓我們心曠神怡。大草原确實是美的:堪薩斯州一望無垠,白天,所見之處是波瀾起伏的野草和遼闊的天空,天空像一個圓圓的蓋子,罩在草原上。夜晚,天上挂滿了星星,不停地閃爍,很大,很近……

爸爸查爾思喜歡大自然,喜歡親近大自然,他喜歡待在那些野獸不怕人的地方,他們舉家遷往西部,開始新的的生活。查爾思一家和那個年代的很多人一樣,去追尋夢想,為自己喜歡的生活奮鬥。

他們一家駕着小篷車經曆了危險的旅程,遭受了狼群包圍,被草原熊熊大火包圍,被可怕的熱病侵襲……但他們還是在大草原上建起了他們的家,度過了一段甜美的有夢的生活。

這種生活經曆教給孩子們更多的是成長和應變能力。爸爸在做木屋門時,勞拉成了爸爸得力的小助手。孩子們學會了幫媽媽洗碗、疊被子,學會了仔細觀察野外生存情況。當印第安人靠進小木屋,她們知道想辦法保護媽媽和卡麗寶寶。

除了獲得生存能力,更難得的是,孩子們漸漸懂得,追尋夢想,就要勇敢面對生活中困難重重,樂觀快樂地接受生活的挑戰和考驗。也因此,孩子們有了一顆堅毅、快樂的心。

那些作者多次描繪的夜晚的星星很美,或許,那些星星正如勞拉的夢想,美好而又令人向往,而勞拉總能聽到星星在唱歌。

我們不能夠像查爾思一家選擇拓荒生活,但我們可以盡力去追尋我們的理想,去堅持一個長期的計劃,去選擇不做什麼,去堅強的奮鬥,去樂觀的生活,去收獲一些真實的快樂……

如果大人都沒有夢想也沒有理想,如何教育孩子懂得什麼是人生?漫漫征程,又怎樣有勇氣面對生活?在這複雜的當代社會,有多少人活得麻木,一生自甘堕落地活着?或許,有夢想照亮的人生才能有真正擁有前行的動力,才能道德高尚地真實地活着,才能陽光明媚的鬥志昂揚地不停向上奮鬥着。

愛是教育的根本

正如豆瓣網友所說,《草原上的小木屋》一書,打動人的心是父母關愛、手足間的親情,是卡羅琳和查爾斯之間含蓄隽永的夫妻之情,是有如草原一樣胸懷的人互助之情……那些情感,喚起了我們心中蘊藏許久、渴望很久的美好感情,更是教育人性向善的根本。

爸爸查爾思很能幹,用一雙手,建成了結實的小木屋。他是一名好父親,給了孩子們一個溫暖的安全的家。他與妻子間的愛是隻用隻言片語就能懂得的相互支持。

媽媽卡羅琳很溫柔,遷徙的路上,咖啡煮得滾燙,有肉湯還有沾了蜂蜜的餅,孩子們的衣服,媽媽都是認真地洗過、燙過。即使是簡易帳篷也要用花精心裝點,即使不斷受困頓和驚吓侵擾,查爾思一家的生活從不缺少詩意,飄滿了歌聲。他們對鄰居很真誠,很關心,遇到危險時,拯救他們甚至不顧個人安危。

查爾思父母給孩子們最美的教育禮物是如何去愛。

好的家庭教育就是愛的教育。愛是孩子們心中的燈火,是一生的滋潤,更是面對未來從心中生出的深深的渴望與無盡的勇氣。有愛,會讓孩子們生活更健康而不偏見。文中,查爾思一家人破除對印第安人的偏見,對小勞拉的影響是,她突然産生一個願望,變成一個印第安小孩,自由地奔跑在大草原上。

北大學子吳謝宇弑母案,一些青春期孩子無法正确面對生活抑郁……現實生活中,許多實例告訴們,不偏見、有愛、勇敢健康的生活對于一個人的一生來說是多少重要。

查爾思夫婦給孩子的愛是暖暖的。這樣的愛對以後的生活影響是深遠的。那些愛注定會變成孩子擁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和美好情感模版。

手足之愛,夫妻之愛,人與人之愛……愛是人類的根本,一個人應該有愛和被愛的能力。家庭教育更應該讓孩子們明白:愛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人生也是。

乖寶寶是誰喜歡的樣子

“就像現在這樣,一點都不能動!”媽媽說。

瑪麗一點都沒有動彈,她雖然渾身發抖,但一動不動。勞拉卻悄悄蠕動着,她想看看外面的景色。

瑪麗和勞拉是名著《草原上的小木屋》裡的兩個女娃娃。在馬車穿過急流時,媽媽厲聲命令下,兩個女孩子做出的不同反應。可見她們不同的性格。

初讀時,我最先喜愛的是這本書的質樸文字和堪薩斯大草原風光。再讀時,我卻注意到書中瑪麗和勞拉。她們年齡相仿,然而一個是聽話的乖小孩,一個是從小就有自己想法的不完全遵從大人意願的小女孩。

“斯皮紮,斯皮紮!”勞拉開心地唱着。

“勞拉,吃東西唱歌是很沒有教養的。”媽媽批評。

小鳥在野草地上細聲唱歌,勞拉顧不得媽媽曾經的教誨,也開心地對着鳥叫着;雖然大人不準勞拉吃東西的時候喂狗,勞拉無論如何都要省下幾口喂傑克;當勞拉開心時,她會又蹦又跳,高興地拍着手,歡快會高聲叫着,雖然大人說過小孩子不能亂叫,但勞拉總會忘記這些大人們的規矩。

姐姐瑪麗很乖,她從不在吃東西時候說話。小小的瑪麗會幫清晨起床的勞拉扣好扣子,雖然她連自己的扣子其實都系不太好。吃飯後,她會幫媽媽洗好碗,幫媽媽把營地打掃得幹幹淨淨。

說實話,我更喜歡勞拉的真實、勇敢和有主見。

生活中,大人們常常這樣誇贊一個孩子:這孩子特别乖、懂事。然而,大人們有沒有想過,乖孩子不過是克制住自己殷切的内心,壓抑孩童的率真本性,一點點變成大人眼中的完美人設。其實成人們有時也讨厭活成了現在的樣子。那麼,成人們有沒有想過,當孩子想做某件事情時,她首先想到的是大人是如何教導的,要求的,那些必須遵從的原則是不是變成了一種桎梏?最終,孩子們也活成了他們讨厭的樣子。

成人世界對兒童天性的有太多的規範,有太多的壓抑,才會有一批又批的乖小孩。但勞拉的天性中有太多的釋放,她勇敢善于獨立思考,大人不準的事情,勞拉也許會做一做。

在我的眼中,勞拉更可愛、更真實、更适應多變的環境與社會,更易擁有向上的向上、向善的人生。

家庭教育對于一個人的一生至關重要,願你在讀經典,思教育時,作為家長能夠不斷找尋更好的家庭教育,給予孩子們生命的力量、愛的美麗與前行的燈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