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 周丹
1月1日,讓微商、代購們瑟瑟發抖的《電商法》正式實施了。不少市民發現,朋友圈“畫風”突變,商品照片變成了手繪圖案,俨然塗鴉大賽作品展。不僅如此,廣告語也轉換成了英文、日文等外語,還引發了一批“神文案”出爐,令人捧腹。
代購朋友圈“畫風”突變
“為啥朋友圈的代購們,都開始發手繪圖案了,是‘你畫我猜’又流行了嗎?”1日上午,家住東西湖區常青花園的奚女士有些不解。
奚女士看到,一個手繪的黃色瓶子,描述成“隔壁村倩倩的弟弟倩壁,很好的小夥子,小名有油、很清新,目前待業,工作後期望薪水188元”,她猜測是倩碧黃油;畫一瓶水配上文案“蘑菇和靈芝炖的湯,家裡還有兩碗”,詢問後才知道,指的是悅木之源化妝水……
不少經常找代購買東西的市民都發現了這個問題,有人笑稱:購物體驗從3D變成了2D,還是抽象的,買個東西好難啊!還有市民吐槽,仿佛很久之前流行的“你畫我猜”遊戲卷土重來了。
不僅如此,高段位的代購則是直接開始使用外語進行推廣,有發英語的,還有發日語、韓語、俄語的。想要知道是什麼意思,還得先用翻譯軟件翻譯一次。
其實,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電商法》。
《電商法》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盡管這部法律不是專門針對微商、代購的,但也将這些以前屬于監管灰色地帶的領域納入了監管範圍。
代購朋友圈的這些改變,實際也是擔心《電商法》施行後,發商品照片涉嫌侵權,或者逃避監管。甚至有代購特地出了逃避監管教程,如:購買咨詢盡量發語音,打商品名稱盡量寫拼音等。
業内人士期待細則出爐
記者了解到,《電商法》規定,“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即為電子商務”,都需要營業執照,都需要繳納稅務,偷稅漏稅承擔刑事責任等。
不過,由于各大平台對微商、代購的監管尚未出具體細則,導緻很多謠言也在流傳。如有說“敏感字眼交易雙方封号”、“不能微信直接付款”、“朋友圈限流和降權”等,
有代購告訴記者,最近明顯感覺到海關的檢查力度更嚴了,一些清關公司也不收貨了,往國内帶貨風險比較大。家住洪山區白沙洲的占女士,已經做了3年的英國代購。她介紹,前不久帶了價值5萬多元的奢侈品入境,在她的代購史上,這是第一次被查,補交了約1萬元稅後才拿回商品。因此這單生意虧了本,最近她不敢再帶貨了,因為倘若第二次再被抓到,物品就将被沒收。
大多數代購們仍持觀望态度,還有不少代購表示,近期正在咨詢如何辦理營業執照,希望将交易正規化。
從事跨境電商多年的業内人士表示,這些現象背後,是大家對法律的忌憚。《電商法》施行後,一方面行業會進行一次洗牌,另一方面如果行業因此呈現良性發展,對于優質商家和消費者來說都是利好消息。不過,《電商法》作為一部基本法,仍屬于框架性、原則性規定,大家也期待着具體實施細則的真正出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