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餐廳做菜,調料種類越用越多。
去腥就加料酒、白胡椒;調色增香出了生抽,動不動還加老抽和蚝油,甚至蒸魚豉油。
增鮮出了味精還加雞精或者雞汁、雞粉。
總之一句話,沒有想不到,隻有做不到。
這種做法已離美食的本質漸行漸遠。
其實,做菜所用的調料越少,越考驗功夫。
需要對火候、食材的特性、烹調方法、調味料的精準把握!
下面我給大家分享炒韭黃肉絲中所包含的獨特匠心。
原料:
豬瘦肉、韭黃、大青椒、豆幹
調料:
醬油、鹽、澱粉、生姜(就這4種調料)
做法:
瘦肉切成0.4厘米寬、6厘米長的二粗絲,加醬油,水澱粉上色碼芡。
直接用醬油碼味上色是川菜的一個特點,還有一個川菜炒菜時碼芡常用水澱粉,而不用蛋清加澱粉的方法,這裡有隐藏着一個訣竅!
水澱粉裡面含有水分,肉絲在抓勻上漿的同時,水分也進入肉絲裡面,炒出來的肉絲就非常嫩滑。
最後肉絲上面封一層植物油,這是做粵菜的手法,傳統川菜沒有這道工序。
其他菜系好的東西也可以借鑒,這樣做後肉絲下鍋不易沾成一塊,能夠迅速滑散。
當然,下鍋前一定要記得拌勻一下!
韭黃切成寸段,注意不要碼鹽,這道菜要吃韭黃的清新脆嫩。
生姜、豆幹、大青椒切成細絲。
有些菜卻需要炒前碼鹽處理,比如青筍片,先用鹽碼一下,除去多餘的水分,然後用清水沖涼瀝幹。
碗中加入醬油、鹽、水澱粉、肉湯15克(一湯勺)調成芡汁。
炒鍋燒熱,加入植物油燒至6成熱,放入肉絲快速滑散,下姜絲、豆幹絲、大青椒絲翻炒斷生,淋入碗芡翻炒幾下,見收汁亮油起鍋裝盤。
這道菜的要點就是鍋要熱,油溫要高,動作要一氣呵成,保持韭黃的脆嫩。
搭配大青椒和豆腐幹的目的,一是為了調色,二是增加口感的層次和營養的均衡和多樣性。
一口韭黃肉絲下去,嘴裡不僅有肉絲的嫩滑和韭黃的清脆,還有混雜有豆腐幹的綿軟幹香。
我是殷叔叔的食光機!
如果對你有所幫助和啟發,請點贊轉發,點擊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