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一首《再别康橋》令許多人知道了劍橋大學,也讓我對這所充滿詩意的學府多了幾分想象。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 的曆史晚于牛津大學。十三世紀初牛津大學的兩名教師卷入了一起謀殺案,被法庭判處絞刑,牛津大學的教師們紛紛起來罷課抗議,于是有部分人轉到劍橋郡,并在此地創辦了劍橋大學。這所全球著名的學府成就斐然,培養出9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衆多科學家、哲學家、政治家、經濟學家和作家,其中最著名的有牛頓、達爾文、羅素、霍金等。
劍橋大學也是一所沒有圍牆的學府,所在地劍橋郡是英格蘭的一個小鎮,人口不多,風景優美。
小鎮裡有一條小河叫“劍河”(River Cam),也譯為康河,河上有不少橋。徐志摩筆下的康橋并非特指哪一座橋,而是劍橋的總稱(我覺得“康橋”應該是Cambridge的音譯)。康河的兩岸分布着不少學院。
“數學橋”是康河上最著名的橋梁之一,這座看似簡陋的橋梁也稱為“牛頓橋”,有250多年的曆史,相傳是牛頓親自設計和建造的。這座橋的傑出之處是整座木橋不用一顆釘子和螺絲固定,後來牛頓的學弟學妹們表示不服,他們拆了整座橋,打算重新安裝,結果怎麼也無法複原,最後隻能使用釘子重新組裝。不服不行啊![偷笑]
劍橋街景
這座建築與牛津大學極為相似
這是劍橋的“聖凱瑟琳學院”
這是極富特色的“螞蚱鐘”,鐘面上沒有指針,隻有一隻螞蚱,随着螞蚱前行的腳步,時間一分一秒地在流逝。螞蚱鐘非常形象地告訴人們,時光易逝,要珍惜時間。
螞蚱鐘的對面是劍橋著名的“國王學院”
“國王學院”成立于1441年,由當時的英國王亨利六世設計興建。
精美的門樓
哥特式禮拜堂
這座學院完成于亨利八世,前後花了近一百年時間!
國王學院最引以為傲的是1689年,師生們成功抵制了來自三一學院的牛頓做自己學院的院長,要知道牛頓可是國王任命的,這充分顯示了國王學院的尊嚴和獨立自主的精神。
此外學院還以敢于創新聞名,據說正式的晚宴上無須穿黑色學袍,也沒有專為導師們設立的高桌,導師們入場時無需起立肅穆,因為他們認為導師應該是以他們的學識而受到學生們的尊敬,而不是這些虛禮。
國王學院對面有一座“聖瑪麗大教堂”,站在高聳的建築上可以俯瞰劍橋。
上樓參觀要買票
這是教堂内部
繼續前行
和牛津大學一樣,劍橋的很多建築上也都有人物雕塑,非常精細。
美不美,看細節!
細節處精雕細琢
校園裡有很多學生社團活動的小廣告,名牌學府的學生不光隻是讀書,還有很多興趣愛好。
這是劍橋著名的“三一學院”,也是劍橋大學中名氣最大的學院,由英國國王亨利八世于1546年創辦。大門上有亨利八世的雕塑,原本這位國王的手上是執着一根金色節杖,後來不知哪位熊學生偷爬上去,将它換成一根木棍,學院方面竟然一笑了之,沒有追究。從這點也可以看出劍橋大學對學生不同想法做法的支持和鼓勵,這個行為雖然看似惡作劇,但無形中也反映了學生們活躍的思維和敢于叫闆主流的态度。
三一學院旁邊有一株蘋果樹,它是牛頓家鄉那株蘋果樹的後代。
當年牛頓坐在蘋果樹下,被掉下來的蘋果砸中了腦袋,瞬間腦洞大開,發現了萬有引力。
繼續在校園裡瞎逛
校園沒有什麼遊客,十分安靜。
我們徜徉在一座又一座優美的建築裡
同樣是著名的大學城,劍橋和牛津給我的感覺是不一樣的。牛津看起來比較古老和嚴謹,而劍橋視覺上更加開闊明朗,也許因為河流的緣故吧,更富有詩情畫意。難怪生性浪漫的詩人徐志摩能寫出如此動人的詩作《再别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别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新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裡招搖;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着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深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斓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離的笙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