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疏通經絡應該從頭到腳

疏通經絡應該從頭到腳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05:08:36

疏通經絡應該從頭到腳(讓經絡學說變得豐滿可及)1

圖來自梁繁榮王華主編的中醫學教材針灸學第四版

經絡劃分的原始根據是什麼?經絡的本質又是什麼,一直是現代針灸理論研究中的核心問題,其結論會直接影響到針灸學的傳承、創新、發展及國際傳播。有學者認為經脈的依據是血管,也有的認為是神經,還有的認為是感傳現象,再有認為是被解剖學忽視了的間質結締組織及筋膜,極少數人猜測是有“特異功能”的人觀察到的内景。

任何一種認識都是來源于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深入發展完善,中醫學也不例外。古人留下的醫學理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也是在不斷實踐、驗證、糾正、完善的。由于曆史的局限性,先人對醫學的研究主要是通過對醫療實踐效果的宏觀觀察總結,推理出可能存在的内在聯系(這種推理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不正确的)。以現在循證醫學的觀點來看,有些學說找不到相應的物質基礎(也許學說本身就是有缺陷的,甚至是錯誤的,那就更不可能找到實質的證明),如果在循證醫學日益被重視的今天,不能對某些傳統學說(不能稱作理論)進行驗證,這容易使人們對中醫産生懷疑,不利于中醫學的發展。如果換個思路,結合現代解剖學、生理學、代謝及内分泌學等基礎知識,從神經——體液調節以及器官組織局部微調節方面對經絡現象加以解釋,也許會使人們更能信服。

即使是經典的,也需要與時俱進。

下面轉載中日友好醫院 中醫科王燕主任醫師的一篇文章供關心中醫經絡的人們參考,也許會得到一些啟示。

從針灸臨床角度诠釋經絡學說與神經的關系2020-04-121190

疏通經絡應該從頭到腳(讓經絡學說變得豐滿可及)2

王燕主任醫師

三甲中日友好醫院 中醫科

結合自己在綜合性(三甲)醫院從事臨床針灸工作20多年的體會,從臨床針灸治療角度诠釋經絡學說與神經的關系,提出針灸治療原理應從針灸對髒腑、組織的生物電活動水平方面着手研究,以利當前針灸治療機理和原理與現代醫學更好的相互磨合與結合,其結果将可“互為啟發,互為補充”的共同促進經絡實質的研究與現代神經學、生理學的發展。

  本文結合自己在(純西醫)綜合性三甲醫院從事針灸臨床工作二十多年,身感現代醫學的發展日新月異。雖然針灸事業在建國以後這幾十年發展很快,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與現代醫學相比發展相對滞後。

這個滞後決不是我們的針灸治療(操作)手段落後;而是诠釋針灸治療機理和原理不太符合現代科學的标準。

  中醫經絡理論的形成是古人對在針灸治療疾病實踐過程中,樸素地描述所出現的一系列現(征)象的概括性總結,逐漸形成的理論體系。

由于近代中國曆史的原因,使它孤立于與之關系最密切的―-現代醫學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等的發展之外,其之所以沒有被其他理論所替代,這可能與中醫經絡理論對生命整體觀念的超前性論述;和隻有一百年發展曆史的現代醫學神經系統研究的局限性有關。

  作為指導臨床針灸的經絡學說,多年來國家在經絡研究方面投入巨大,雖然在經絡循經感傳的現象客觀存在及客觀規律研究、以及對經絡的各種見解等方面不斷豐富和發展。

但這僅隻是重複經典經絡的描述,未發現獨立于神經、血管以外的特定組織。在經絡的實質研究方面,目前尚無重大突破和實質性進展,用其指導現代臨床針灸顯得十分艱澀。

  在針灸現代臨床治療中,雖然電針已經被廣泛使用,但是沒有現成的傳統中醫及經絡理論诠釋。造成這種結果的直接原因就是經絡學說經過千年的發展已經達到了一種終極解釋,目前其現實表現在經絡理論的絕對穩固性,任何新的理論都難以介入。

一旦面臨其他理論的侵襲,它的反映一是排斥,二是無力涵蓋,最終影響了整個理論體系的更新與發展。

  目前,經絡的實質尚無重大突破和實質性進展,它既然是學說就應該切合實際容納涵蓋目前現代醫學的基本原理。

  筆者由于工作環境的關系,不得不利用現有的針灸臨床及經絡研究文獻報道,先西後中、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對他們(患者、西醫同行、針灸教學)解釋經絡及針灸治療原理,漸漸地受到了普遍的歡迎和接受。

現概述如下:

  目前在針灸臨床上主動選擇針灸治療的病患是最常見的運動系統各種關節、肌肉軟組織疼痛。臨床上的重點是在針灸治療方法的選用上,對病痛中醫辨證論治“寒則溫(留)之;宛陳則除之”,靈活應用各種針灸治療手段,強調産生改變局部病痛的直接效應,多收到良好的臨床效果。

  針灸治療大多局部取穴,常常“舍經棄穴”,以阿是穴為主。經絡理論在治療此類疾病的應用體現不突出。從這些病症進行經絡的實質研究無疑是‘管中窺豹’。

  涉及到周圍神經受到刺激引起的病痛,即使可用經絡循行理論解釋病症,然而治療上仍以取腧穴下分布有神經幹的穴位為多。

如頸椎病(神經根型)引起臂手麻木,治療上取頸夾脊穴治療較為有效[1]。另外,如三叉神經痛決大部分按受累三叉神經解剖分布,采用局部或鄰近取穴治療[2];坐骨神經痛(P、N、P)也是如此類推。

  《靈樞》:“夫十二經脈者,内屬于髒腑,外絡于肢節。”因此,針灸針對五髒六腑疾病的治療,最能體現經絡理論。

  我們在針灸臨床治療上,把‘經’理解為神經;‘絡’理解為血(脈)管,如果再重點強調一下神經與血管的功能一體性即不可分割性,就更相似于經絡功能。

實際上無論是中樞還是周圍神經的傳導都是一個電(N突觸)――化學(N接頭)――電的過程,其神經接頭化學過程與血(脈)管密切相關,不可分割。

現代醫學對于脊髓側角血管調節中樞的研究表明,其傳導通路受阻可導緻髒腑組織血供及功能下降。

  可以說神經及其傳導機制代表了經絡本色的大部分。

  十二經脈中,特别最具有‘超前性認識’的經絡、腧穴---足太陽膀胱經(穴),其名稱和分布與脊髓神經節段植物神經所支配的内髒吻合!膀胱經(穴)所描述髒腑準确性較高,雖然闡述不如現代生物學精确性高,但用其在解釋針灸治療内髒疾病原理上,能使人從現代醫學方面容易理解。

  膀胱經的肺俞穴位于T3棘突下旁開1.5寸處。現代經絡研究已闡明肺俞穴與肺髒存在脊神經節細胞軸突聯系,肺俞穴雖然闡述不如現代生物學精确性高,但就當時的科學水平和對人類自身的認識已相當的、絕對的了不起了。

  現代神經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等還不到一百年的曆史!而我們目前所應用的有着上千年曆史的中醫經絡理論,在臨床上仍然能解釋針灸治療内髒疾病原理,并能使人從現代醫學方面解釋它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我們選用膀胱經以肺俞穴為主,用維生素B族穴位注射,治愈一例銀環蛇中毒引起的重度呼吸肌麻痹。

  并對亞急性變态反應性脊髓炎、脊髓空洞症患者(各一例)進行較長時間膀胱經穴位注射治療,有效控制了病情進展與惡化,并無任何副作用的出現。

這些提示我們,穴位注射膀胱經腧穴不但能治療相應髒腑疾患,還是促使病變受累脊髓功能的恢複有效方法。足太陽膀胱經(穴)的超前性還體現在,實事求是的對T8棘突下沒有命名穴位,這可能與中醫至今沒有對于人體的胰腺(髒)的論述存在一定的聯系。

  在針灸臨床上,中西醫最難相互理解的分别是“氣”與“電”。古人雲“氣之與血,異名同類”。如果将“氣”理解為“基于髒腑組織的生物電活動水平”。

就不難理解經絡學說有“經氣”一說,而無“絡氣”之說。再者,電針的治療原理融合于經絡體系我們就不難理解了。

  現代醫學對人體的電(EKG、EEG)活動研究雖然應用多年,但可以說比較粗淺,如EKG顯示的心電低電壓、EEG顯示的腦α波低波幅,在臨床認為“沒有”太大意義;那麼對于其他髒腑的電活動研究少之又少,更遺憾的是對實質性髒器如肺肝、胰的電活動研究幾乎是零,而有研究證明女性排卵過程也伴随有電活動過程。

  可以肯定是,對這些髒腑的電活動與功能關系的研究是有實際意義的,目前不是缺少研究有效的方法和儀器,而是缺乏對“電活動也是髒器功能活動的重要影響因素”的認識。

髒腑的“氣”與髒器的“電”活動,這将是中西醫間共同“橋梁性”的語言點。分析現代醫學對人體髒器電活動研究進展不大的原因,可能和現代醫學缺少治療幹預的手段有關,而這正是我們針灸(電針治療)的長處。

  安徽開展對胃腸電的研究多年,胃動力研究用于針灸臨床研究取得較大的成果。腸電圖的研究表明,腹瀉的病人“左下腹腸電活動極度活躍”;便秘的病人“右下腹腸電活動極度活躍”。

這些結果對我們針灸臨床指導治療腹瀉或便秘,無論是取穴還是選擇操作、實施治療方法都有啟發性的意義和較準确科學的提示。

  這樣的髒腑、組織的生物電活動水平研究一但有進展,不但是對針灸治療原的理作出了诠釋,還将揭示人體特别是内髒電活動在整個生理功能活動中的作用,這将大大提高我們對人體自身生理功能的的再認識。

  針灸治療原理的研究可以從針刺對機體的電活動影響入手。在肌電圖(MEG)的檢查中有“插入電位、動作電位、靜息電位”等,其中與針刺操作有直接關系的是“插入電位”,那麼就不難理解針灸的補瀉治療是通過變化的電位沿神經傳導到脊髓,再通過脊髓的整合來影響因病變而改變的髒器電活動,從而恢複它的功能。

  由此可以得知,針灸治療的最大特點,就是對人體髒腑功能的雙向良性調節調節,而藥物對神經的作用,可以說多是“矯枉過正”,與其有着本質的區别。

從此角度就可理解由多種緻病因素造成胃腸機能亢進(腸痙攣)/(腸麻痹),用針灸足三裡穴治療後腸蠕動皆趨于正常,不會象藥物産生(腸痙攣)P(腸麻痹),不存在矯枉過正。

  再如針灸(卵巢保養)對女性雌激素(E)的影響與藥物治療的區别也在于此。但針灸對神經的作用是促使其趨于恢複正常生理水平上的,影響沒有藥物力度大,因此,在臨床治療上切忌誇大作用。

  “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目前,臨床上的補與瀉手法的定量沒有實質性标準,多以接受針灸治療的病人感受為度。輕柔而不良刺激小的操作為“補法”;重而刺激大的謂之“瀉法”。

即使是同一個病人也與他的機能狀态和醫生使用的針具及手法有關,這些可用類似肌電圖原理,根據針刺操作産生的電位變化來制定補與瀉定量标準。

  目前,現代醫學對植物神經特别是髒腑生物電活動水平,在許多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所占影響因子的研究不足;應用現代醫學還不能完全解釋針灸治療原理和經絡現象,這些正是我們需要重點研究的方向。

因此經絡研究應立足于現代生理學的已知部分,分析研究其尚未涵蓋的針灸經絡部分現象,與現代神經學、生理學等學科互動式的研究則是很好的切入點。

可以說經絡理論是現代神經學研究的資源。

  當然,針灸治療原理不能簡單地與現代醫學原理加減融合,更不能簡單的比高低;而應在“互為補充”上找準位置,在“互為啟發”上發現突破口,在發揮特色與優勢方面提高和發展。

這是時代對針灸的要求,也是針灸更好滿足社會需求的重要條件之一。世上的事物是在不斷發展和更新中完善的,針灸即經絡研究也是如此。

  本文上述經絡與神經關系的“假說”,即使今後證明是錯了也沒有關系,這總比我從事了二十多年針灸臨床工作,而對“經絡實質”研究一點“不作為”要好,這也是我寫此文的初衷和宗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