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afeng,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雷克薩斯是豐田的換殼車嗎,真的是換标不換本嗎?
雷克薩斯和豐田确實有一定的聯系,并且是同宗源。但是不能把豐田和雷克薩斯混為一談,畢竟豐田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雷克薩斯也得管豐田叫一聲“爸爸”,沒有“爸爸”也就沒有“兒子”,也可以說沒有豐田也就沒有雷克薩斯吧。
雷克薩斯和豐田的相同之處就是他們共用平台,生産出了很多姊妹車型。大家肯定特别熟悉雷克薩斯ES和豐田凱美瑞這兩款車吧。很多人會以為ES就是換殼的凱美瑞。不可否認,他們之間确實有很多相同之處。ES的懸架用料和凱美瑞相似度極高,官方宣稱是達到了70%,但還是有些區别的。
我們可以看一下ES和凱美瑞的底盤,在發動機布置方面還是有一些區别的。ES是正置式發動機,排氣管在前邊。這樣有一個好處是可以達到很好的靜音舒适性,滿足雷克薩斯的造車理念。而凱美瑞則是反置式發動機。所以從這方面來說,ES和凱美瑞是不等同的,雷克薩斯這款車也是傾注了豐田更多的精力。
這就好像我們炒菜一樣哈。假如把TNGA平台比喻成一口鍋,這口鍋既可以做得出像土豆絲這樣的平常菜,也可以做得出山珍海味這樣的高端菜。雖然都是出自于一口鍋,但不能說他們是一樣的。再差的鍋也能燒制出美味的食物。這與平台沒有關系,主要還是與汽車零部件和造車人的技術與素質涵養有關。
為什麼會說這與造車人的技術涵養有關呢?這主要是因為進入雷克薩斯工廠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工廠的每一位新員工首先需要進行三個月的訓練,能夠獨立完成一道工序時才可以送到其他項目培訓。在基礎崗位磨煉三年後才可以再繼續進行培訓。
這些新員工會按照MPS培訓制度進行升級,主要分為C級、B級、A級、S級。還要經過20多個層級的考試才可以,還得需要獲得S級員工的認可後才可以進入雷克薩斯。成為一名準新雷克薩斯員工。這裡聲明一下,想要獲得S級的評價标準,必須要經過15年的工作經驗。哈哈,這要是換作我們的話,肯定會堅持不住。也怪不得雷克薩斯會有工匠這一說了。
再者,雷克薩斯是豐田的高端豪華版本。在1983年8月,日本工業巨子豐田汽車協會會長豐田英二召開了一次高層機密會議。讨論的話題大體意思就是說要造出媲美奔馳S級的車。那個時候,豐田也明白自己幾斤幾兩。要知道那時候,豐田在消費者心中“省油、經濟、廉價車”的形象已經根深蒂固。
經過6年的嘔心瀝血,前後總共有1400名工程師和2300名技術人員參加到了這次的研究中。終于在1989年,第一台量産版LS400正式下線。為了說明雷克薩斯引擎的平順性,廠商做了一個舉世聞名的廣告。他們在LS400的引擎蓋上放了15個裝滿水的高腳杯,然後在馬力機上,将車速提到240公裡每小時,此時高腳杯裡的水卻沒有溢出來。可以看出,豐田為了雷克薩斯還是投入了不少心血的。
還有就是雷克薩斯這個标的名稱和設計,前前後後也是投入了不少的精力,總共花了3.5萬美元。關于新車的名稱,既要優雅,又不能陰柔;既要大方,又不能肆無忌憚;既要高貴,又不能嬌氣。這可是難倒了不少人。紐約的品牌公司給它起了219個名字,最終才選擇了雷克薩斯這個名字。
根據美國豐田汽車銷售官方的說法,雷克薩斯外面的這個橢圓依照精确的數學公式修飾,動用了三個以上的設計商和廣告商,用了半年的時間才設計出來。可謂是困難重重。但也看出,豐田為了雷克薩斯的高端定位,投入了不少精力。
還有就是雷克薩斯更注重内飾設計。對比一個凱美瑞和ES不難看出,坐進兩個車駕駛室給人的感覺完全是不一樣的。坐進雷克薩斯會感覺自己是一個成功人士,并且雷克薩斯的某些細節之處更能體現出工匠之美。不然的話,LS也不會獲得18年世界十佳内飾得獎車型之一。這就好比是毛坯房和精裝房,相信每個人進去的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
最後還有一點需要說的是,豐田的技術策略和的德系車是完全不同的。我們知道,對于奔馳來說,雙聯屏的設計最先應用到自家的頂級轎車S級上,之後才慢慢下放到E級,C級還有A級上。
但是豐田恰恰相反,隻是你沒有覺察到。就拿TNGA的2.5L的發動機來說,是先應用到凱美瑞上,然後在應用到ES上。還有就是2.0L的發動機,先應用到CHR上,在應用到UX上。雷克薩斯不僅要高端,還要可靠。但這也會帶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更新換代慢。
總的來說,雷克薩斯和豐田還是有區别的,如果直接說換殼的話,會比較片面。在一些細節之處,不禁體現出雷車的工匠之美。所以說,多花錢買雷車還是很值得的,至少一些地方,是雷克薩斯真金白銀砸出來的。還有就是品牌價值,雷車帶給你感覺肯定好過同級别的豐田。
每天afeng都會分享汽車生活中的小幹貨,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帶你在汽車生活中遨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