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潘國峰 章敏
清晨4點,周來大背着水壺,離開火車東站附近、機場路裡街的家,沿環城北路、延安路跑步。5點到達西湖斷橋與隊友會合,再沿白堤、楊公堤、龍井支路、茅家埠、靈隐路折回,全程20多公裡,提前完成8月份長跑300公裡的目标。每周3次以上長跑,這樣的習慣,周來大已堅持50年。
周來大1941年10月出生于浙江諸暨幹溪塢村,4歲時父親被日本兵打死,家中幾個孩子就靠母親含辛茹苦拉扯帶大。1953年7月,他跟着母親來到杭州,讀了幾年書後就到杭州海潮橡膠廠當工人開始自食其力。1963年入黨,從電工組長一步步幹到副工段長、分廠工會主席、黨總支書記。1998年9月在蕭山分廠設備科長崗位退休,又返聘留用了11年。
與長跑結緣是1972年廠工會組織長跑隊,挑選了他。在省隊退役選手的引領下,每天4、5點鐘開跑,每天跑15公裡左右。之後,跑步上班成了他已堅持10多年了。
如今,周來大已參加了43次馬拉松比賽。1983年3月首次參加杭馬比賽,42.195公裡跑了3小時49分47秒。上海馬拉松比賽、江西瑞金半馬、南昌和蘇州馬拉松、開化半馬等都參加過,他也獲得了浙江省“健康老人”的榮譽稱号。今年8月14日早晨,他與200跑步愛好者參加杭州上城區裡西湖4公裡跑步邀請賽,他年齡最大但仍獲得70歲以上組第7名。
家人也很支持他長跑。每臨比賽,夫人總會做好牛肉、大豆等佳肴,“人生需要拼搏,需要勇氣,更需要不放棄。跑步不是練成飛毛腿去炫耀,更不是拿上一張獎狀去顯擺,而是一種生活的态度,一種對自己身體負責,對家人負責的态度。當跑步成為一種習慣、一種态度,它也就成了你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可以以健康的體魄和積極的心态去面對生活。”周來大說。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