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字作為姓氏,究竟是不是“擠”進百家姓的?
對于“蕭”姓和“肖”姓的淵源,學界一直多有争議。有人認為我國推行簡化字之後,“肖”成了“蕭”的簡化字,也有人認為中國原來就有“肖”姓,與“蕭”姓的源流不同。就這個問題,我想說說自己的看法。
作者:董樹人
徐昱 攝 新華社資料圖
查閱我國幾部權威性的語文詞典,如《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新華詞典》,“肖”一直有xiāo、xiào二音,早期“肖xiāo”的一個義項,為“蕭(姓)的俗字”。
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一些詞典的編纂者大概認識到如上注釋不大合适,《漢語大詞典》(1993)、《中華字海》(1994)、《應用漢語詞典》(2000)、《古今漢語詞典》(2001)、《現代漢語詞典》(2005)、《新華詞典》(2013)都先後在“肖xiāo”下單列了一個“姓”的義項,糾正了把“肖”隻作為“蕭”(姓)的俗字的錯誤。
這樣處理是有根據的。劉永生先生在《姓氏源流》(遼海出版社,2010)中說:“在曆史上,‘蕭’、‘肖’并非一姓。二者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時就已并行。”可見說“肖”字“擠”進百家姓,是武斷的,是缺乏事實根據的。由著名辭書學家李行健先生主持編寫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2004),在“肖xiāo”的姓氏義項中專專指出:元代有肖乃台,可能也是為了說,“肖”用于姓氏,是老早就有的。
多數學者推測宋人編寫的《百家姓》是一本兒童啟蒙讀物,限于篇幅,不可能把當時全國所有的姓氏都收全,隻收錄了常用姓氏503個;那時候全國的姓氏數量,肯定遠遠不止這些。群衆出版社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出版的《新編千家姓》(嚴揚帆著,1981),在第二部分“續百家姓”中增收了1852個姓氏,其中就有“肖”姓。
不過由于多重曆史原因,自漢代以來,“肖”姓一直沒有繁盛,使用人數比較少;而“蕭”姓日漸繁衍以至于使用人數不斷增多,繁盛至今。
到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1955)、《漢字簡化方案》(1956)先後公布,許多人認為既然提倡使用筆畫少的字,當用到姓氏“xiāo”時,自然願意使用“肖”字而不願意使用“蕭”字,加之早期一批有影響的語文工具書的誤導(把“肖”作為“蕭”的俗字),更加重了這一錯誤的出現。不過,這主要出現在非xiāo姓人士的書寫中,多數xiāo姓人士還是很在意别人是否把他的姓寫錯的;把别人的姓寫錯,是對别人的不尊重。那個時期究竟有多少人給自己改了姓,我缺乏社會語用調查,不好置喙,估計數量十分有限。因為經過一千多年封建社會的封建文化教育,中國人形成了濃重的宗族觀念,特别是看重自己的姓氏,認為它能夠清晰地顯示本宗族的傳承脈絡。因此,除去封建時代犯了重罪、逃避官府緝拿者,除去當今書寫偷懶者和文化水平低下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情況下,大多數人是不會随意改變自己的姓氏的。早期白話小說中經常出現某人說本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就反映了人們對自己姓氏的嚴肅态度。
綜上所述,我認為“肖”字不是“擠”進百家姓的。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u017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