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詩》
宋代: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牧童騎着牛遠遠地經過山村,他橫吹短笛,作者隔着田隴就能聽到。長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用盡心機也不如牧童這樣清閑自在!
這是一首警世詩。争名逐利的庸人,費盡心機,其實不如牧童自在快樂!表露出作者清高自賞、不與俗流合污的心态,同時也在贊美牧童。兒童是天真無邪的。
《牧童》
唐代:呂岩
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卧月明。
青草鋪在地上方圓六七裡,晚風中傳來牧童悠揚笛聲。牧童回來吃飽了飯,他連蓑衣都沒脫,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圓月。
以地為床,以天為帳,饑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挂,觀賞星辰,這是我們童年的美好時刻吧!
《舟過安仁》
宋代:楊萬裡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此詩寫詩人乘舟路過安仁時,所見到的情景。一葉漁船上,有兩個小孩,他們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槳。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是想利用風讓船前進啊!無憂無慮的小漁童的充滿童稚的行為透出的隻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詩人被孩童的稚氣和可愛行為感染,從而創作了此詩。
《訴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宋代:吳激
夜寒茅店不成眠,殘月照吟鞭。
黃花細雨時候,催上渡頭船。
鷗似雪,水如天,憶當年。
到家應是,童稚牽衣,笑我華颠。
吳激是北宋宰相吳栻之子,書畫家米芾之婿,善詩文書畫,所作詞風格清婉,北宋欽宗靖康二年,吳激奉命使金,次年金人攻破東京,金人慕其名,強留不遣,命為翰林待制。早年在宋朝甚有聲名,春風得意。此時屈仕北國,貳臣之疚自不待言,而思念故鄉之情也隻能托歸來的遊子之口道出。
而天真無邪的孩童哪能體會遊子之心、家國之思,看見不認識的老人,隻能“笑問客從何處來”。
《守歲》
宋代:蘇轼
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
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
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
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
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
坐久燈燼落,起看北鬥斜。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
兒童不睡覺努力掙紮,相守在夜間笑語喧嘩。過年,是孩子最喜歡過的節日,守歲通宵不睡覺。
《觀遊魚》
唐代:白居易
繞池閑步看魚遊,正值兒童弄釣舟。
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鈎。
同樣一種愛魚心,而反映在目的上、表現在行動中卻是這樣的不相同,孩童小時候天真無邪,很多都沒有太明顯的恻隐心,這正是童年的快樂之處。
看着兒童的天真無邪,作者表達了垂暮之年的傷感。
《春晚書山家屋壁二首 其二》
唐代:貫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鴛鴦鸂鶒如家禽。
前村後壟桑柘深,東鄰西舍無相侵。
蠶娘洗繭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養蠶女在前面清澈的溪中洗繭,牧童吹着短笛穿衣在水中洗浴。想必很多人童年,都曾在家鄉的小河裡洗過澡吧,那真是美好的回憶。
《小兒垂釣》
唐代: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頭發蓬亂的小孩在河邊學釣魚,側坐在青苔上綠草遮映着他的身影。
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擺了擺手,不敢回應路人,生怕驚動了魚兒。
一首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詩作,活靈活現、惟妙惟肖,形神兼備,意趣盎然。透露出幾分純真、無限童趣和一些專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