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年報·未來網北京3月10日電(記者 李盈盈)近日,“兩高”報告中提及的未成年人文身和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引發社會關注。
江蘇省沭陽縣一家文身館累計為40餘名未成年人文身,并在未取得醫療美容許可證的情況下,為7名未成年人清除文身。部分未成年人及父母反映,因文身導緻就學、就業受阻,文身難以清除,清除過程痛苦且易留疤痕。
如何避免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因文身犯下不可挽回的錯誤?
3月8日,“推動禁止未成年人文身”被寫入2022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未成年人文身易感染、難複原,就業受限、家長無奈,江蘇、浙江等地檢察機關以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推動禁止未成年人文身。”
檢察機關為什麼要推動禁止未成年人文身?
未成年人文身造成的傷害不可逆轉。圖片來自@蘇州公安
“一生戮戰”“黑白無常”
懵懂少男少女文身毀掉一生
文身、醫美本來是成年人接觸的項目,近年來,接受文身、醫美者的年齡卻逐漸走低。
據媒體報道,遼甯丹東未滿14歲的女孩小羽(化名)瞞着家人到街上的一家小型文身店内,花了300元給自己文了兩條大花臂。
小羽的媽媽發現後,聲淚俱下地控訴紋身店,“就為了掙這300元,你(文身店)毀了我女兒的未來!”
類似的案例在多地也有發生。
2020年,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檢察院在梳理近3年辦理的未成年人聚衆鬥毆、尋釁滋事等刑事案件後發現,約有100多名涉案未成年人身上都有“一生戮戰”“黑白無常”等文身圖案,且大多是滿臂、滿背的大面積文身,這震驚了檢察官。
文身是一種有創操作。
“報告”指出,未成年人文身易感染、難複原,就業受限。
除了身體上的傷害,入伍、警察、空姐、部分公務員等崗位,對文身有嚴格的限制,或禁止文身。
中國少年報·未來網記者采訪了多位義務教育階段的老師、校長,他們紛紛表示,學校明确禁止學生文身,若學生在入學時被發現有文身,需要先把文身去掉,才能入學。
很多人年少時因為追逐好奇或彰顯個性,對長大後的學習、生活和就業等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
更有甚者,受非正規醫美機構宣傳的“顔值即正義”等不良價值觀的誤導,15歲少女接受上百次整容手術;有人為了增高或變美,做“斷骨增高術”“小腿肌肉阻斷術”等自殘性手術,落下終身殘疾的命運。
代表委員呼籲
嚴禁未成年人文身、醫美
對于未成年人文身、醫美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王學坤對現狀擔憂: “容貌焦慮、醫美低齡化已侵入未成年人的世界,由此帶來的醫療風險和侵權糾紛也不斷增加。”
記者注意到,2021年,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研究中心主任肖苒提出“規範醫美人才培訓體系”“嚴厲打擊各類無證醫美從業行為和非法培訓機構”等建議。
今年,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委員、上海中華職教社常務副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胡衛也提交了醫美整形的相關提案,他建議“設置整形業的準入機制”“禁止對未滿18歲以下青少年進行非必要的醫美手術”。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強微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春陽接受中國少年報·未來網記者采訪時說,醫美整形手術讓青少年承擔了許多非必要的風險。他建議,“青少年接受相關的醫美項目一定要征得父母的同意,再經由正規醫美機構的安全評定。”
某未成年人網紅的整形記錄。微博截圖(圖片中,周楚娜名字打碼、頭像打碼、抖音、微博視頻号截一下去掉)
保護未成年人
這些地方先試先行
在多起案例中,接受文身、醫美整形的未成年人反映,“(涉事場館機構)沒人問我是不是未成年人,也不要求出示身份證……”
網友評論截圖
有網友反映,他13歲的弟弟紋了大花臂,家裡人對文身師利欲熏心特别生氣,希望監管部門加大監管力度,出台法律法規,規範文身行業亂像。
面對文身、醫美等行業的亂象,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2021年6月1日,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式生效。當日,全國首例未成年人文身公益訴訟案在江蘇省宿遷市中級法院宣判。
2021年7月14日,沭陽縣通過的《關于加強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的決議》明确規定,禁止為未成年人文身,并對未成年人文身強制報告的主體、義務和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進行了規定。
沭陽以人大決議的方式推進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邁出了推動地方立法禁止為未成年人文身的“破冰”步伐,為文身治理工作進入法治軌道提供了樣本。
記者梳理發現,目前,浙江紹興等地也出台相關規範,明确要求文身場所須張貼風險提示單;核查身份;未成年人文身前須征得其監護人同意等。
針對醫美低齡化問題,國家也發布了相關治理文件,多地在探索解決之道。
2021年8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發布關于征求《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其中提及,将重點打擊制造“容貌焦慮”、利用廣告代言人為醫療美容做推薦等廣告亂象。
《上海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規定,2022年3月1日起,“未經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同意,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醫療美容服務。”
有代表委員建議可向全國推廣上海、江蘇、浙江等地的做法。
并非私事和家事
最終還要靠立法
《未成年人保護法》強調“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則”。
“報告”中“點名”未成年人文身問題,是不是小題大做?
該報告起草人、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主任馬骐表示,未成年人文身是關系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大事,可不是私事,也不是家事。
沭陽縣檢察院檢察長張海濤接受中新網采訪時表示,加強對文身行業的有效監管,嚴格禁止未成年人文身行為,助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最終還要靠完善相關立法。
記者梳理發現,在文身方面,世界一些國家有相關法律規定,美國愛荷華州規定未滿18歲以下的未婚人士不得文身;丹麥年滿18歲的成年人才能文身,烏拉圭2004年6月法令禁止兒童文身。
隻是,我國内地目前還沒有相關法律禁止未成年人文身或醫美。
代表委員專家也紛紛建議通過立法,保護未成年人。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市建設工程質量第三檢測所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田春豔希望推動相關法律法規出台,讓未成年人的未來不再因文身被“刺痛”。
一位中學時被小夥伴拉着去文身,後來參軍被拒,找工作受影響的網友表示:“如果國家要立法禁止未成年人文身,就像禁止賣煙酒給未成年人一樣,我絕對支持。”
廣東省人大代表饒寶琴建議,盡快出台未成年人文身法律規範或司法解釋,禁止未成年人文身。
中國政法大學青少年犯罪與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皮藝軍向未來網記者表示,文身對未成年人的身體和精神等方面有不良影響,建議通過完善法律的形式,限制未成年人文身。
王學坤指出,整治文身、醫美等低齡化,須從保護未成年人的視角作出相應的限制,設立更嚴格的程序,明晰。他建議,通過法律途徑,明确未成年人的監護人、醫美機構的法律責任,嚴厲懲處違法行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