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文旅之名勝古迹遊系列(六)
導語: 廣州素有“千年商都”之稱,自南越國建都以來,兩千多年間,曆朝曆代所建的寺院數不勝數,迄今遺留下來的古寺也不少,比如光孝寺、六榕寺、懷聖寺、華林寺、海幢寺、大佛寺等,都有千百年曆史。敢問哪座古寺知名度高、香火旺、許願靈驗?非這座隐于鬧市中的千年古寺莫屬了。
千年古刹光孝寺
以孝之名祈求心安前不久,作者老父病重,遠在千裡之外的作者甚是挂念,就想着去寺院許個願,求佛祖保佑老父身體安康,病快好起來,以圖個心安。
作者旅居廣州十餘年,素聞廣州的寺院很多,知名度高的就有光孝寺、六榕寺、懷聖寺、華林寺、海幢寺、大佛寺等,到底去哪座寺院參拜呢?哪座寺院香火旺、許願靈驗呢?
在诃子樹下求姻緣的女子
聽一位廣州“土著”友人說,廣州知名度高、香火旺、許願靈驗的寺院,可以去光孝寺——廣州旅遊觀光必打卡景點。它是嶺南佛教祖庭之一、廣州曆史最老、規模最大,也很具靈氣的寺院,特别是以孝之名,求平安、求姻緣、求子,據說很靈驗的!
好一個“以孝之名”。作者上網查得,光孝寺是中國第一座以“孝”字命名的寺院,南宋時就稱報恩廣孝禅寺,報恩嘛,報父母養育之恩,求父母身體安康,正合我意也!
郁郁蔥蔥的寺院一角
于是,前幾天,趁着七夕前夕盛夏之日,作者盛裝慕名來到光孝寺,一來觀光,二來許願,求個心安。
千年古寺大隐于市光孝寺位于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盡頭,始建于三國時期,古稱“诃林”,距今已有1700多年曆史。廣州民間素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之說,山門之楹聯“五羊論古寺,初地訪诃林”,由此可見其曆史之久。
天王殿前祈福的香客
穿過山門,便見寺内古樹參天,滿院郁郁蔥蔥,綠意盎然。大殿上懸挂着“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大紅條幅和燈籠,祈福許願的善男信女手捧鮮花(注:不許燒香了),來來往往,絡繹不絕,好一派安靜詳和的太平盛世景象。
置身于繁華都市中的古寺,遠離滾滾紅塵,作者内心歸于平靜,正如佛曰:上善若水。默默靜立在佛前,仰望釋迦摩尼祖師,那份微笑純淨而自然。此時,沁人心脾的花香撲面而來,令人神清氣爽,耳邊傳來陣陣鐘聲,清淨而綿長。
鼓樓前求佛的善男信女
這一刻,城市裡的喧嚣都被一座山門隔絕于外,瑣碎的人間煩事也似乎與己無關了,這便是光孝寺“大隐隐于市”的妙處。在此,作者心無旁骛、虔誠地參拜佛祖,雙手合十,心中默念着:
“保佑父母身體安康,保佑老父病快好起來,保佑我……”
鐘樓前祈福的善男信女
兩棵古樹來曆不凡光孝寺的佛殿建築精美,規模宏大,乃我國寺院建造“上乘之作”,作者就不多贅言了,今天就隻談文物古迹。光孝寺遺存的文物古迹不少,據說有七大鎮寺之寶:诃子樹、菩提樹、瘗發塔、西鐵塔、東鐵塔、洗缽泉、大悲幢,皆是全國重點文物,千年國寶,世所罕見。但最具名氣和靈氣的,惟有兩棵千年古樹了。
千年石龜
1、诃子樹
我們先說诃子樹吧,這樹來曆不凡,它與光孝寺的淵源頗深,必須濃墨重彩、大書特書了。
千年仙樹诃子樹
據《光孝寺志》載,光孝寺初為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吳國虞翻谪居于此,世稱虞苑。虞翻在園裡講學并種了許多诃子樹,亦叫“诃林”。虞翻死後,施宅為寺,名曰:“制止寺”。光孝建寺就是從這裡開始的,之後幾易其名。東晉隆安年間(397年),古印度高僧昙摩耶舍在“制止寺”興建佛殿,并改名“王苑延寺”。南宋高宗下诏改寺名為“報恩廣孝禅寺”。明成化十八年(1432年),憲宗敕賜“光孝禅寺”之匾額。光孝寺之名從此流傳至今。
觀音殿前許願的善男信女
光孝寺又名“诃林”,今山門内側懸挂有明朝進士區大相,于萬曆四十年(1612)手書“诃林”二字牌匾。後來,由于戰亂等原因,寺内的诃子樹相繼枯死,現僅存一棵。遙想建寺之初,诃子滿園,如今僅餘一棵,作為本寺源頭的見證物,視其為寶,名副其實。
千年古塔與千年古樹默契守護着
诃子,又名诃梨勒,屬于使君子科的大喬木。原産于印度、緬甸南部一帶的低地平原。南朝時,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求那跋陀羅三藏駐錫該寺,指诃子樹謂衆曰:“此西方诃梨勒果之林也。”诃黎勒,果實可入藥,樹似木槿,花白,子形如橄榄,産于印度南海諸島,是佛陀時代僧團中經常用到的藥物。
氣勢恢宏的佛殿
據《光孝寺志》記載,诃子性溫而澀,治冷氣喉痹。以其根蘸水,去鹹堿。相傳汲诃泉,煎诃子,和以甘草,色若新茶,飲者須發轉黑。诃泉即诃井,古時在寺南廊外僧舍内,現距诃子樹二十米處,即菩提樹旁有存古井一口。
公元676年所建的瘗發塔,存有六祖的剃發
2、菩提樹
菩提樹又稱智慧樹,原産于印度,乃佛教四大“聖樹”之一。菩提樹巨大的樹冠形成天然穹頂,樹形優美,樹幹通直,枝葉繁茂,具有很高的觀賞性和文化内涵。
高大參天的千年仙樹
據史籍記載,梁武帝天監元年(502年),天竺高僧智藥三藏到達廣州,從釋迦牟尼佛成道處帶來一株菩提樹苗,植于光孝寺内,為中國有記載以來最早移植的菩提樹。
智藥三藏預言:吾過後170年,當有肉身菩薩于此樹下開演上乘法門,度無量衆。其後慧能禅師在黃梅五祖處得法南歸,隐居十六年,保任聖心,至唐儀鳳元年(676年) ,六祖慧能果然于此樹下受戒說法。
千年仙樹菩提樹
寺院後方的祖堂,供奉的便是被尊為禅宗六祖的惠能大師。相傳惠能法師在光孝寺講經時,忽然起了一陣風,旗幡随之輕輕飄動。身旁兩個弟子一個說是風在動,一個說是旗幡在動,惠能法師解釋道:“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菩提樹下許願
菩提樹在各地寺廟廣為栽種,而讓菩提樹名聲大振是唐朝僧人神秀與其師兄慧能的對話。神秀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慧能看後回了一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對師兄弟以物表意、借物論道的對話流傳甚廣,也使菩提樹廣為人知。
高懸的古鐘
光孝寺的菩提樹向來很靈,樹幹筆直高大,樹冠似一把巨傘,葉片似手掌散開,枝繁葉茂,巍然聳立,而慧能法師一首佛偈更是賦予此樹别樣的靈性,前來拜谒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趨之若鹜。作者也在菩提樹下,求仙樹許我一段良緣,佑我今年脫單結婚,以圓父母之願。并拾起一片菩提落葉,捧在手心,好生保存。
六祖堂
宋代,“光孝菩提”為羊城八景之一。據《光孝寺志》載,原樹于清嘉慶三年(1797年)被飓風吹倒,監院瑞芻從南華寺孫樹移植原處。前人栽的樹,後面結了果,結緣了後人,圓了一個因緣,光孝寺的菩提樹也不過是其中一個尋常的見證而已。
公元967年所建的東鐵塔
一座寺庇佑一座城千年古刹光孝寺,見證過海上絲綢之路的繁華,曾幾近毀于戰火,也幾度被日寇、學校占用。滄海桑田,風雲變幻,它依舊靜靜地屹立在越秀山下。
巍峨壯觀的山門
如今的光孝寺,殿堂樓閣曆經重修,古韻猶存。“舊煎诃子泉猶冽,新種菩提葉又繁”,千年名刹,佛門禅院,光景依然,成為鬧市中不可多得的一方淨土。
放生池禅院
如今的廣州,日新月異,活力四射。而古老的光孝寺就屹立在城市中心,默默注視着這座千年商都的曆史變遷,繼續庇佑着這片南粵大地上的善男信女。
光孝寺的天際線
-END-
更多優質廣州文旅作品,敬請關注下期預告:廣州最繁“花”的古寺
文/圖作者鄭望學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